故乡 > 视频点播 > 热门文稿 > 《笔墨绘乡情》
歌曲《凤凰山传说》

(解说词)一曲《凤凰山传说》唱出了夏柏森对故乡的深情,即使今天他已经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即使他已经成为著名的山水画大家,北京东方古今书画院的副院长,可他对故乡的那份热爱依然未改,“为什么我的眼睛里时常溢满泪水,因为我对足下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出标题)《笔墨绘乡情》

 

(解说词)一直以来,夏柏森的心底有一种情感,那种情感叫思念,他想念辽西那片土地。2013年9月24日,画家夏柏森踏上了回家的旅途。这片夏柏森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有一个很美的名字:朝阳。朝阳之名,语出《诗经・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引“凤鸣朝阳”之句而取“朝阳”二字。

 

(解说词)每年九月,是朝阳最美的季节。这座神圣的千年古城,亿万年来,龙脉滋养,曾书写下不朽的传奇。这里是千塔之城,这里是东方佛都,这里有过魏武挥鞭,唐宗酌酒的风云往事,这里有过三燕雄起,剑指天下的猎猎王气,这里也有过抗日战争史上的一段传奇,在这片灵山秀水的滋养下,朝阳人才辈出,而这些令人仰望的杰出人物,又让朝阳这方热土更加光彩照人,夏柏森每次回到朝阳,都要在这个城市里四处转转,因为只有身置其中,亲临其境,才能深悟大美朝阳的内涵,才能领略这种大美朝阳的意韵。

(纪实段落)朝阳博物馆讲解员现场解说

 

(同期声)朝阳博物馆副馆长  副研究员  李国学

 

谈朝阳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解说词)从小,夏柏森就在这个化石王国成长着,大自然的神奇魔力,使朝阳成为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第一朵绽放的地方,用“一花一鸟一圣地”来形容朝阳,一点夜不为过,而震撼世界的牛河梁文化遗址的发现,则又使朝阳成为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夏柏森还清晰地记得,在1987年,牛河梁挖掘出土的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珍贵文物,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也证明了朝阳的母亲河大凌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那时的夏柏森,心底里由衷地升起一种作为朝阳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时隔三十年,每次回到家的夏柏森,不仅要到大凌河边走走看看,必去的地方就是化石公园。

 

(纪实段落)夏柏森在木化石林中仔细端详化石

 

(解说词)在中国大地上,发现化石的地方不少,但像朝阳发现如此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还是极少数的。用手触摸着一亿多年前的岩石,感受着冰冷外形下透露出的生命气息,总是能让夏柏森百感交集。夏柏森的绘画作品,就像一首清新淡雅的诗篇,源自于故乡山水的滋养。这些年,无论是在朝阳还是在北京,对于艺术,夏柏森都可以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说:“艺术已成为我生活的必须,是我生命中的一种信仰。”在这条求索的道路上,他坚持创作一定要来源于生活,反对闭门造车式,长期坚持写生,注重在大自然和生活中获得真情实感。可是,他也曾遇到过迷茫失措的时刻,为了完成一幅很是重要的画作创作,夏柏森已经闭关创作了近一个月,可面对那群山上的花朵,他却怎么也找不到灵感。

 

(音乐起)夏柏森搁笔、来回踱步、凝望窗外

 

(音效、闪回)
小夏柏森在厨房给母亲背诵诗歌
(字幕)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小夏柏森在家门口的院子里看花玩耍

(解说词)记忆中家门口的花草给了夏柏森创作的灵感,有了这份真情实感,他接下来的创作有了方向。顿时,画中一山一水,小桥村庄,还有缕缕炊烟很自然地流泻出来,人间最宁静和安然的心性全可以在画中读出,走进大自然的山水之中安顿生命的清静淡泊,有神韵,有情趣。他把对故乡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理解深刻地表现了出来,辽西的山山水水,清风岭的烟云,大凌河的风光,燕山湖的奇秀……让人陶醉于景色的无穷变幻之中,使人入而忘返,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在他的画作中,表达着他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层理解,更是他创作思维、捕捉灵感能力、观点经验的综合体现,每一块石头都是一桢肖像,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一首歌
。   

 

(解说词)多年来,夏柏森的艺术世界始终保持着一种心如止水的境界和状态,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地画着他心中的真山水。在同时代的画家中,他的功力、能力、韧性是被公认的。通过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夏柏森的代表作《春之花》参加北京申奥书画大展后被国际奥委会收藏,2004年被中国画研究院评为“中国书画百杰”,并出版了《夏柏森画集》、《夏柏森山水作品选》。夏柏森老说,这些成绩,都是故乡辽西这片土地给予他的馈赠。

Part2(节目导视)
(解说)故乡的大凌河,村口的老榆树,给了他怎样的童年记忆?
(同期画面)现在还历历在目,所以看到之后,非常感慨,又想起儿童的时代。
(解说)走遍千山,回归故里,他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同期画面)到这个学校来之后,回忆出来很多值得我回忆的地方,非常怀念。
(解说)《故乡》栏目继续呈现《笔墨绘乡情》。


(画面)村里的玉米地,赶羊群的村民,小花、小草等农村空镜

 

(纪实段落)夏柏森走进舅舅家院子
舅舅:哎哟,外甥回来了。
夏老师:你好,舅舅。你好,你好,哎呀,好长时间不见了。
舅舅:是呀,很长一段时间没见了。
夏老师:舅母,你好,你好。
舅舅:咱走。
夏老师:好。舅舅先走,先走,舅舅先走,必须的,借光借光。
夏老师:舅舅,你今年多大了,79了?
舅舅:那可不。
夏老师:所以来说,这么大的高龄了,那绘画的时候你对我帮助挺大。所以说我无论再忙,在外头再忙也得回来看看你,看到你的身体这么健康,我非常非常高兴。
舅舅:谢谢你的关心。
夏老师:所以在小的时候,走上绘画之路的时候,你那时候对我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来说,我特别感激。
舅舅:我觉得我支持你绘画,我觉得你那时候从小你就挺好画的。那时候你8、9岁,8、9岁的时候,那时候过年人家给你的压岁钱,你都舍不得买一口吃的,都买成图书,然后看内容,画图样。那时候人们我觉得,都觉得是啥呢,你画得挺好,都挺赞扬你的。这是你从小好学的结果。

(解说词)在那样一个艰苦年代里,舅舅是夏柏森绘画道路的坚定支持者,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夏柏森。

舅舅:但是你那时候,我觉得啥呢,你在学校很守纪律,从来不画。但是你回家,因为你们家,咱们是亲戚关系对吧,你们家你爸爸跟我反映,你回家痴迷于图画,对课程不那么复习。
夏老师:对,这一段我父亲曾经批评过我,说为什么不好好学习,老画呢,他感觉着没用。那时候家教甚严,我觉得。总体来说,是我舅舅,真的,对我帮助特别大。因为毕竟当过我的班主任,起先我还是学校的负责人(音)。所以我从小就惧怕我舅舅,但是我还佩服他的才学,他给我帮助很大,所以说舅舅我特别感激你。

 

舅舅:不用感激我。

舅舅:现在走上这个道路,现在这样我真感激舅舅。现在舅舅的身体这样好,我也非常高兴。

 

插话女:她也说过,她说她挺支持你画画的。

 

夏老师:我也争取,每次尽量的回家之后,我也来看看你。

 

舅舅:我谢谢你的关心。

 

夏老师:祝你老身体健康。

(解说)花开花落,总有归属,或是化作尘泥更护花,亦或者,随风飘零,直到落下。回到村口的这棵老榆树下,夏柏森回忆起太多的过往,
老榆树上布满斑斑点点,新疮旧痕,重重叠叠,似乎在向人们昭示着它曾经的风霜雪露。人的记忆就像这棵老榆树一样,唤起某种过往的心情及唏嘘的记忆,是,没有人能将成长历程中每一段细节、每一丝委婉的心事像这树干一样都雕刻出来。
熟悉的景物,童年的记忆,勾起夏柏森对往昔的怀念,那些永不再来的岁月,就是家乡的味道,就是童年的味道,还有妈妈的味道。

(纪实段落)夏柏森带着夫人回老宅子看母亲
夏老师:拿着东西,拿东西,走吧,终于到家了。秋高气爽,还是家乡的故乡好。
女:你想家了吧?
夏老师:嗯
女:你看了吗,土建(音)过来了。
夏老师:到哪屋去?
女:到后院来。
夏老师:后院,你妈在后院呢?
女:妈在后院呢,走吧。
夏老师:嗯,哎呀,这个柏松,柏松在那儿站着。
女:回来啦。
妈:好,回来了。
插话男:都等着你呢,等着呢。
女:看不出来了?
妈:看出来了,咱这儿子,咱这媳妇都在这儿呢。

(解说词)这一天快到农历八月十五,夏柏森赶回村里的老家,就为了探望87岁的老母亲,在中国的城市乡村,中秋节都非常隆重,是仅次于春节的节日,家家都是提前张罗。对远离家乡的孩子们来说,回乡探望老母亲,和全家人一起团聚,那是最幸福的事情。

夏老师:看你那么高兴,我们就特别感觉高兴。我说你身体那么好,我们特别高兴。
妈:媳妇儿子都瞅,多孝顺。
夏老师:那个谁,阿辉把那个画给我拿过来。我这个作品都是歌颂月亮的,所以月圆呢就是一种家圆。都象征着一种团圆。所以我这个系列的作品,我画了很多。妈,这也是我对家乡的一种思念。
女:妈,你看你大儿子画的画。
妈:好。
夏老师:月亮吧,这个月亮,山月寄情。一个山,月亮吗,这不是月亮吗,看得了吗?
妈:看得了。
女:看得了吗?
妈:看不大了。
女:月亮在这儿呢,看见了吗?
妈:这就是山吗?
女:这是山。
夏老师:这个是月下思语,这是两个小鸟在月亮底下说话呢。
妈:月亮底下。
夏老师:月亮底下说话,看得了吧,这小鸟小鸟。
妈:我这眼睛一年不如一年了。
夏老师:我翻了很多,你看这都是。
柏松:这月亮圆,这是大月亮。
夏老师:明月。这是清波韵月,你眼睛看不清楚吧?
妈:这不是树吗?
夏老师:树,月亮看看吧。
柏松:那个月亮一定能给编上去(音)。
女:这儿呢,妈,这月亮在这儿呢,看见了吗,这不是树,你看见了吗?
夏老师:正好,十五,十五的月亮最圆的,所以来说,我都拿这些系列的作品,也证明咱们家团圆,团圆。对,这是一个大松树,两棵松树捧着一个月亮,这个最适合你们吧,为什么?
柏松:妈还没看着呢?
夏老师:长寿哇,长青啊,松柏吗,松柏长青吗。

(解说词)儿行千里,最牵挂的是家,家是港湾,家是归宿,家是灵魂的净土。总有些逝去的岁月,留在生命里,永远都不会忘记。离别,恰恰是为了归来。

 

(音乐起)几个夏柏森空镜画面过渡

 

(同期声)夏老师
后面这几个大字是1966年,1966年我用纸刻上之后,在墙上刻出来的字,这已经事隔40来年了,现在还历历在目,所以看到之后,非常感慨,又想起儿童的时代。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学生,还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所以村里看我写字还算可以吧,就叫我写得这个。现在还能看得了。这个写的时候呀,写的时候就是村支书告诉吗,告诉村支书的话,说你写几个字,起码来说的话,对你这个小伙子也是一个宣传。那个时候就是抱着一种很自豪也很愿意接受这个任务,所以说把它刻下来了。这么多年的话,还能看得了。虽然上边的房子的房盖都没了,但是这几个字还在,这也是一种历史,作为我一个记录吧。

(解说词)自力更生的自字早已不知去向,留下这残缺的几个大字,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一段久远的往事,只是这样淡淡的,从容的,俯视着大地。有人说时间是最大的破坏者,土地覆过一层又一层沙,过去的都渐渐消逝,只有精神的传承,相反,会随时间的痕迹,历久弥新……一切都已烟消云散,而一切又似乎恒古不变。唯有时光,从指尖滑走,静寂无声。

(同期声)夏老师
这又回到了我阔别30多年的母校,木头城子中学,我3年的初中生活在这儿,随后留校之后,我在这儿又工作了3年,总共在这儿学校生活了6年。过去这个学校地址实际是解放前的一个财主的庄园,现在已经变为一个文物保护单位了。现在的学生上课都在前边,过去这个地方是老师的办公室,这两边都是老师办公室。当时的办公室在这儿,因为教美术吗,音体美的办公室就在这儿。

(解说词)秋日的阳光,融融地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时隔多年,夏柏森回来了。曾经的风华岁月仍在这里留存,而斗转星移,这一切,又变得令人陌生。往事如烟,仿佛就在昨天。

 

(同期声)夏老师
这个事我很难忘,确实是很难忘。毕业的时候,班级有45名同学,我那会儿考虑,用个什么纪念品纪念毕业这种时刻。所以我花了几天时间,我画发小书签那个感觉,书签是花纸做成的,完了之后上边画上图案,画上我喜欢的图案,山水呀、人物呀、花鸟呀,完了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就用那红线穿上一个小线条,就搞得感觉像个书签似的。所以这是我很难忘的,那时候我们毕业的时候,我代表班级代表班级画了一个,用胶合板,那个时代也没有什么纸呀,用胶合板画了一个延安颂,代表全班同学送给学校,至今可能学校还留着这幅画。所以是非常难忘,到这个学校来之后,回忆出来很多值得我回忆的地方,非常怀念。

 

(解说词)留不住
,是那峥嵘岁月的脚步
,忘不了
,是美丽校园的一草一木
,不经意间
,时光飞逝,再回首
,是一连串温馨甜蜜的回忆。

 

Part3(节目导视)
(解说词)一块中国地,弘扬中国魂
(同期画面)
(解说词)一花一鸟一圣地,大美新朝阳
(同期画面)我的家乡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解说词)《故乡》栏目继续呈现《笔墨绘乡情》。

(解说词)朝阳的山挺拔俊秀,朝阳的人诚实淳朴,正是有了这样的山,这样的人,在朝阳的山里才有了一股骨气,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凛然正气。

 

(影视剧《中国地》片段展示)赵老噶誓死保卫清风岭一段

 

(纪实段落)夏老师和清风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  杜宝民谈清风岭以及清风岭景区——狮子岭

 

(解说词)万物造化赋予朝阳丰厚的文化,历史又给予朝阳大美于世的垂怜。朝阳之美,在于周身散发的文化神采,朝阳之美,在于造化与人文共同构筑的山川形胜,朝阳之美,在于热土滋养下的人杰辈出,朝阳之美,也在于日益凸现的发展优势。今天的朝阳,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期声)夏老师
这是大凌河,也就是朝阳人民的母亲河,过去大凌河感觉到是一条小溪流,经过改造之后,现在已经是汪洋一片了。感觉到非常美丽,给朝阳的市容市貌带来了很大变化。原先哪就是这一座,这一座并不是这个规模,而是非常小的,现在已经是3座了,那边有一座,这是中间一座,那边还有一座。也是最近,也就两三年吧建起来的。我的家乡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音乐起)朝阳夜景展示

 

(解说词)华灯初上,流光溢彩,入夜的朝阳是如此的美丽,灯火通明,照亮行人回家的脚步。

 

(音乐落,渐黑)

 

(解说词)古人说“诗者,天地之心”。夏柏森是一位画家,又似一位诗者,在山水之间汲收营养、生发灵感,尽情挥写丹青,放声歌唱生命。可夏柏森却总说,自己是辽西人民的儿子,这些年他游历名山大川写生创作,心里始终装着辽西,他的画作,融注全部的学养,竭力讴歌辽西风光景物。那山,那水,那树,那草,那阔山根至小溪边的小田,还有那林草间觅食的牛羊,乃至灵性天真的鹿儿,尽为画面语汇,皆在其控制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纷繁的自然景物能够跃然纸上,是因为他热爱辽西,心里盛装着辽西,读懂了辽西。辽西的那山,那水,还有那羊群,始终在他的笔端流淌。
推荐: 《笔墨绘乡情》 《万种情愫话故乡》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播放次数:
内容摘要
歌曲《凤凰山传说》 (解说词)一曲《凤凰山传说》唱出了夏柏森对故乡的深情,即使今天他已经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即使他已经成为著名的山水画大家,北京东方古今书画院的副院长,可他对故乡的那份热爱依然未改,为什么我的眼睛里时常溢满泪水,因为我对足
标签:
来源:CCTV故乡时间:2018-01-11 16:23作者:卢佳责任编辑:cctv故乡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首页 | 最新动态 | 栏目介绍 | 节目预告 | 视频点播 | 节目相册 | 全国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7 故乡新闻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201208169  技术支持:CCTV故乡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