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 视频点播 > 热门文稿 > 《我和我的故乡》
(音乐起)《我和我的祖国》

(解说词)故乡是什么?是可以把一个人的灵魂和心拴住一辈子的地方。故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管是从口中说出还是从笔下写出,都是那么让人思绪万千。1985年,怀着对故乡的深情厚谊,秦咏诚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画面)飞机降落,秦咏诚夫妇走出机场

 

(解说词)2013年11月18日,作曲家秦咏诚夫妇回到了阔别50年的故乡大连,18岁离别故乡,大连就成为了他生命中魂牵梦绕的地方。

 

出标题:《我和我的故乡》

 

(同期声)秦咏诚
现在我们站的这个地方,是我童年住的地方,我住在大连市沙河口区永安街,当时我记得是27号,谁家?谁我姥姥家,可以说我小时候是在我姥姥家长大的,现在这个地方已经面目全非了,过去这个地方全是平房,二层楼的房子都没有,但是现在全是楼房,现在想找到我住的那个地方找不到了,只能说找到永安街27号这个地点,现在27号还没有了。

 

(解说词)时隔50年,老房子早已不再,只剩下秦咏诚在旧址上的一声叹息。也许故乡就是这样,当你一步踏出那片故土
,一切都变了个样子。多年后当你转身回来,一切都找不到原来的影子。

 

(纪实段落)秦咏诚来到旅大歌舞团

 

(同期声)秦咏诚
这是旅大歌舞团的大门。这是原来一个日本大庙,这是有历史的文物,结果现在全拆了,大门,围墙全没有了。旅顺金州的所有的团和关东社团合在一起成立了旅大歌舞团,当时叫旅大文工团,后来改成歌舞团了。我在家的时候,我就在梦想,我说到大连,咱这些老同志一定要聚一聚。

 

(解说词)旅大文工团,就是现在的大连市歌舞团,王太琦是和秦咏诚一起长大的儿时伙伴,得知今天老朋友回到大连,他将文工团里的老同事们都请过来了。时隔六十年,这样的重逢让大家伙都倍感激动。

 

女:我和你有五六十年没见面了,他走了以后我再没见面,王清你见过吗?王海奇见过。


秦咏诚:1952年走的,今年是2013年,61年了。

女:挂电话的时候我没拒绝,年轻的时候他的印象我很深刻,不忘老文工团。

 

男1:你们俩都是属于那时候年龄小,年轻的时候就有才。

 

女:年轻的时候就发现你有才,培养你到海岛,你必须要贴近生活,你有了生活你才可以创作。

男1:好几十年没见了。

秦咏诚:在王太奇的协助下,终于实现了,今天也就咱们这七个人了,加我们俩是九个人,我1948年1月考入关东学校,当时考试,问我会弹钢琴不,我说会点,弹贝尔88课,到现在还记得。1952年我才18岁,写了不少东西,第一首歌就《抓害虫》,大连闹虫灾,号召人到农村去抓害虫,我就写了一个《抓害虫》,《抓害虫》给我印象很深。 

 

岳老师,秦咏诚他刚才讲的一些事儿,有些事儿你是不是头一次听?

岳老师:有一些事知道。


男2:你还漏一个,咱那个时候,最早的时候,到农村送民歌,不但你要记民歌,你要背民歌,你还送民歌,你得送出名字。  


秦咏诚:我一想我14岁就写歌,15岁就发表,哪来那儿大劲,想来想去就在这方面,天天拿东北民歌在那儿背,听说李金福、安博都能背好几千首民歌,那都是宣传的,咱们相信,咱也背,坐在大汽车上就看东北民歌,在那儿背,要有民族的语言得背民歌,就这么个学习劲头,确定了事业心,将来我要成作曲家,这是旅大歌舞团给我的培养训练。

(解说词)
舞榭歌台,雨打风吹,重逢回首话当年。可怜是,相看俱老,白发新添。但旅大文工团这段往事并不会因此而湮没,恰恰相反,在今天,它的功勋将被更多的人铭记。

(同期声)唐晓波
你记不记得咱们的团长办公室,楼上是个小俱乐部,旁边有小二楼,那个时候就派我和钟厚来锻炼他,一个是锻炼他衣食住行,练声的时候要早起。最晚四点半起。在大庙外面,整个团队简直火一般的,把我们催发成长,在那么个条件下但是我们不知苦,不知累,要成人要成才,大练基本功,就在这样的火炉里面练就了这个效果,那段不知苦,不知累,不讲究,吃大萝卜,大饼子那一段,我们也觉得也是最好的。快快乐乐的。

(同期声)秦咏诚老友  
你们四点钟起床,有五点钟起床的,舞蹈队是三点钟起床。三点钟起床以后在大凳子上,开始训练是从芭蕾开始的。所以革命的摇篮确实很发光,我觉得那个时候难忘的六年,也是转折点,像唐小波说的价值观,确实是价值不小,是根,是血脉,培养了我们,尤其是秦咏诚。

(同期声)秦咏诚老友  唐晓波
所以你到故乡来,看到基本血脉在这儿养成的,所以你这个根扎的深,营养比较凸出,因此你现在能够成为大家,成为大才,离不开家乡的兄妹。所以我们在座的老哥老弟、老姐小妹们,我们现在看到你亲自来大连, 大家发自肺腑的分享你的快乐,感到自豪。

 

(纪实段落)在排练厅里一起钢琴演奏《我和我的祖国》

(解说词)弹指一挥间,五十年匆匆过去,曾经他们都是风华少年,回忆起那些年经历的种种往事,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是经历世事后的曾经沧海,这次重逢,将记忆深处的东西激活,也将定格成他们一段最难忘的风景。

Part2(节目导视)
(解说词)是什么样的童年经历,让他毕生难忘
(同期画面)因为我的童年有了这么一段受文化教育这么一段,才知道什么叫殖民统治,知道当亡国奴的滋味。
(解说词)历史应当铭记
(同期画面)我是经过了殖民统治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特别知道热爱祖国。
(解说词)《故乡》栏目继续呈现《我和我的故乡》。

(解说词)回到故乡大连,秦咏诚想去看看他曾经的母校,那个他曾经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水源小学,可是说起水源小学这个名字,很多大连人都纷纷摇头,城市变迁,那个记忆中的学校难道早已经随着历史远去了?就在秦咏诚一头莫展、开始失望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水源小学的名字已经早已经变更,如今,在原来水源小学的位置,有着一座西山小学校。

 

(同期声)秦咏诚
变化太大了,原来校门是中间,这个就是一个墙,原来叫水源小学,现在改名了,西山小学,不过这个学校样子,位置大体上对。

 

张艳校长:欢迎您回学校,欢迎秦老师。
张艳校长:秦老师看一下,还有过去母校的样子吗?
秦咏诚:有,主要是教室和前头是运动场是原来的,原来没有这个楼,大门在中间。
张校长:这个门也是后改的,这个景一直是在这儿,一百多年的老景都在这儿,你们过去吃水的时候都从这儿打水,这个楼是后盖的,咱们是1904年的百年老校,您在的时候是1945年。
秦咏诚:1945年八月份,日本投降以后就停学了。日本人也走了,学校也停了,我有转学了。因为那时候全大连市的学校都听课了。
 张校长:那阵叫水源学堂,现在改成西山小学。

(渐黑、音乐起)
学生:宣布秦爷爷重返母校,主题升旗仪式现在开始,下面请少先队员代表为秦爷爷佩戴红领巾。
学生:请秦爷爷到升旗台。
学生:升国旗,唱国歌,全体少先队员敬礼。


(同期声)秦咏诚

同学们,我七十年前我十岁的时候,我今年已经八十岁了,我十岁的时候和你们一样也站在这里,每周要升旗,当时升的是日本旗,升旗期间有日本的校长训话,这给我的印象非常的深,我们念的书国语是什么语呢?是日本语。课本日本语的课本叫国语课本,所以当时我生的这个年代里,我们中国人就是奴隶,大连市就是一个殖民统治的一个社会,是日本人统治的社会,我家住在永安街,每次到学校去要路过日本的住宅区,现在可能都没有了。这个房子我小时候印象房子都没有了,每次路过日本区的时候,旁边日本的小孩都要拿石头打中国的孩子,可以说经常的,我们受日本人小孩的欺负,所以说我是经过了殖民统治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特别知道热爱祖国。

(相关历史背景)1905年,日本从俄国手里得到辽东半岛和南满铁路之后,把辽东半岛改为关东州,在旅顺设立军政合一的关东都督府。后来都督府废除,军政分开,在大连设立关东州厅,在旅顺设立关东军司令部,再加上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形成了日本在东北的三大机构。

(同期声)秦咏诚
因为我的童年有了这么一段受文化教育这么一段,才知道什么叫殖民统治,我们大连是一个殖民地,知道当亡国奴的滋味,由于知道当亡国奴的滋味不好,我们才知道热爱祖国,知道中国在我青年时代,抗美援朝就知道,可不能让外国人占领我们中国,才知道中国要强大,可以说我们青年的时候,就有一个梦,什么梦?是中国梦,强大的梦。我这次回大连,到这个学校里,我有很多的感想,是我非常难忘的,很多回忆我都想起来了。

 

(同期声)秦咏诚
现在我们在的这个地方是大连市的中心,大连有三个区,东边是中山区,中间是西岗区,西边是沙河区,我们后面这个楼就是当年的日本市政府,一直没变,后来也是咱们市政府,可以算是大连的一个景。

(记者)您有没有到这边来?
 秦咏诚:我们就是路过,因为这个地方是政府部门。只能看看望而生畏的地方,不是任何人都能进去的。这边是市政府的法院,这个我记得好像是公安局。

 

(解说词)曾经富饶的东北,被日本侵略者摧残得千疮百孔。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东北人民成了阶下囚。苦难的日子不堪回首,辛酸的泪水止不住流。亡国奴的滋味真不好受,像没娘的孩子,像菜墩上的肉。任人打骂没自由,任人宰割鲜血流。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多少人沦为苦役,日夜不休。

(字幕)
关东州厅,大连市人民政府
关东厅地方法院,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
关东局 ,大连市公安局

 

(解说词)时代变迁,当年的这三座日本官厅建筑,现在都已成为历史保护建筑。以关东州厅为中心,今天,这里已经成为大连市的行政中心和交通中心,熙来攘往,只有这些老建筑铭记着那段刻骨的往事。

 

(字幕出)
1894,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占领辽东,俄国逼日还辽
1904,日俄战争,日本占领旅大。俄国在大连7年
1931,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
1937,七七事变,全面抗战
1938,日本第二次占领大连
1945,苏联出兵东北,日本战败投降,中国收回大连、青岛。日本在大连40年
1955,苏联撤出旅顺口。苏联在旅顺10年。

 

(同期声)
这两个山,这个山叫黄金山,这个叫老虎尾,就是黄金山和老虎尾之间的这个孔就是旅顺口,这个岗就是常年不动的岗,当时军舰回来以后就停在这儿,那么当时战争的时候,为了堵各国的军舰不让出来,不让出海出去作战,航空总舰炸成了一条船,一个水泥船炸了。

 

(解说词)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1880年,清政府在这里兴办北洋水师,之后,俄国人和日本人先后来到这里,建军港、筑船坞、扎营盘,旅顺口成为军事要塞,岁月流转,角色变幻。今天的人们来到这里,回望近代这段历史,总会心生一种悲壮,往事越千年,一页一页看,事事难忘,场场惊心。旅顺口是一部读不尽的大书,一本写不完的长卷。它既是发生过的历史,也是并没有结束的历史。

Part3(节目导视)
(解说词)海边出生,海里成长
(同期画面)我小时候经常到付家庄来游泳,我刚才说对于海滨的生活有很多感受
(解说词)大海给予他丰富的创作灵感
(同期画面)我写的《海滨音诗》,脑子里呈现出来的画面就是晴朗的天空,风平浪静
(解说词)《故乡》栏目继续呈现《我和我的故乡》。

 

(解说词)对每一个在海边长大的孩子来说,大海的记忆总伴随着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秦咏诚也不例外,大海成为它对故乡记忆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大海边也是他回乡旅程中的重要一站。

 

(同期声)秦咏诚
我小时候经常到付家庄来游泳,我刚才说对于海滨的生活有很多感受,我们小学的时候,就经常有体育课,体育课就把孩子带到海边春游,所以我一来了以后,对海滨明朗,风平浪静的大海都很喜欢,一个非常舒服的感觉,所以今天我来了我就感觉,生活在这个地方是很幸福的。

 

(解说词)秦咏诚是海边城市长大的孩子,美丽的大海给了他人生另一种培养。熟悉大海的平静与蔚蓝,也目睹过海的咆哮与澎湃,难忘风暴与海浪中飞掠的一只只矫捷的海燕,海涛平息了,海燕绕着渔船在海边自由翱翔……多年的生活积累,终于在秦咏诚心中爆发了。

 

(同期声)秦咏诚
我写的《海滨音诗》,脑子里呈现出来的画面就是晴朗的天空,风平浪静,没有大浪,所以我那个《海滨音诗》的开始,前面的意境就是这个海边上的。我对海滨有深的感受,当然了《海滨音诗》有比较强烈的段落,那是写惊涛骇浪,大海的惊涛骇浪,这个海有无穷的宝藏,

(解说词)
在秦咏诚的旋律中,无论是声乐协奏曲《海燕》中的海燕形象,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中的海滨意境,还是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我们总会感受到他由于感情的积淀而导致的准确的形象思维。

 

(同期声)秦咏诚创作歌曲演唱者  王雷
在歌曲的演唱当中,通过秦老的这些歌曲,我就觉得秦老就像他的人一样有博大的胸怀,歌曲创作非常的大气,明快,因为在秦老的音乐创作当中他有三大主题,其中一部分就是和海洋有关系,歌颂大海,这可能是源于他出生在大海边,从小大海就伴随他的成长,那么也伴随他整个的音乐创作过程。

 

(解说词)
在《我和我的祖国》中,他把大海刻画得淋漓尽致,它传递着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一种想像和情感。它是意味又是境界,更是一种观念的投射和一种精神的实现。这首作品的旋律蕴藏深刻的思想和意趣,体现了自然、质朴、内在含蕴的东方艺术之美。这是秦咏诚音乐创作中最具浪漫色彩和灵性的一首杰作。他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和生活中最宝贵的信息,然后通过他的音乐传导给每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人。 

 

(同期声)秦咏诚
很多音乐家从历史上到现在都在写大海,因为他确实给人们很多美好的想象。印象派的音乐家都写过海这么一首环境,俄罗斯姆斯基•柯萨科夫写的《天方夜谭》就有海的场面,民乐里面的表现,那写的是非常形象,但是他写的不是海,是大海汹涌那种场面。还有李斯特的《前奏》,也是写海的,所以这些东西都给我,我觉得我是个大的人,对海那么热爱,对海又有那么多想象,所以我这一生写海的作品很多。写这个东西,借鉴了外国的音乐家写海的作品,但是更多的是我对海的了解,所以今天我到海边来,唤起我很多很多的想法,现在我已经老了,写不动了,我就希望后来的作者应该创作,好好的写写。

 

(解说词)在音乐创作中,秦咏诚极力推崇激情与幻想,追求情与理的哲思,情感符号清晰,创作的一根导线就是熔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与西方音乐为一炉,所以作品总是自然地与祖国、人民、大海、山川、河流、森林、土地连结在一起。

 

(同期声)秦咏诚
从星期一出来,今天是星期六,整整一个礼拜的时间,我们在大连四天,我们在大连拍摄了我过去念书的小学和我家住的旧址,原来的房子都没有了,现在都盖上楼房,但是那个地址还在,这就是说这次把我在大连出生、儿童、念书的期间又回忆了一下。我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家乡对我的培养,家乡的山山水水给我的滋润,可以说我这一生难忘对家乡的眷恋,比方说到旅顺我经常来,原因是家乡的人搞什么活动,他愿意请我来,而我还非常愿意来,这就是说我对家乡的眷恋是始终的。

 

(解说词)怀着对家乡的眷恋,秦咏诚的音乐饱含深情,就像是一幅水彩画,通过音高移位、变形重复、力度涨落、色彩调配,组成了一首十分动人的人生命运交响曲。旋律的细腻精美,结构的新颖别致,情绪的深刻准确,音乐深深地融入了秦咏诚的生命旅程。而这些,都是源自于故乡的滋养。大大派派的中国精神,浓浓厚厚的人民意识,清清亮亮的中国式艺术追求,具有“大海的深情,大山的气魄”。
推荐: 《我和我的故乡》 《南市的记忆》 白河水 巴山情
播放次数:
内容摘要
因为我的童年有了这么一段受文化教育这么一段,才知道什么叫殖民统治,我们大连是一个殖民地,知道当亡国奴的滋味,由于知道当亡国奴的滋味不好,我们才知道热爱祖国,知道中国在我青年时代,抗美援朝就知道,可不能让外国人占领我们中国,才知道中国要强大,
标签:
来源:CCTV故乡时间:2018-01-12 09:05作者:卢佳责任编辑:cctv故乡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首页 | 最新动态 | 栏目介绍 | 节目预告 | 视频点播 | 节目相册 | 全国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7 故乡新闻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201208169  技术支持:CCTV故乡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