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 视频点播 > 热门文稿 > 《山城的思念》
【画面】 飞机起飞,卢奇望向窗外,高空白云朵朵
  
【解说】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走不出妈妈的惦念;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都扯不断妈妈的牵挂。有妈妈的地方就是家,妈妈在的地方就是故乡。2013年岁末,常年在外的卢奇又踏上了回家的路,去看望80多岁的妈妈。

【音乐】懂你

【画面】下飞机,上车

【现场同期】卢奇 著名演员

卢奇:每次回来都要经过这条街道。这是一个花卉园,一个公园,花卉园公园。我们住的家就在这个花园公园的山背后。

重庆像这种小道比较多,小山路弯弯曲曲的。
山城嘛,房子都是在山上面不断的重重叠叠的建起来的,所以这是重庆的特色,山城。

 

卢奇:母亲当然好久不见了她肯定很开心了,
  
出片名----《山城的思念》

【解说】行色匆匆的卢奇,因在《百色起义》中成功地塑造了邓小平这一形象而获得第10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解说】有人认为,卢奇一举成名是因为自身条件独特,卢奇却说,扮演领袖人物除了外形接近外,更重要的还是把握人物的精气神,也就是人物的出身、学识、经历、思想、风度、思想内涵等。同为川东人,卢奇更加接近邓小平这个人物的‘核心点’───‘魂’和‘神’,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正是造就一个人个性的地方。

 

【同期】卢奇 著名演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形成了一种地方特有的一种性格和特点。比如像重庆人热情好客,敢想敢干,而且诚信,所以说我们从小在这个环境里边长大的话,对我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的发展,我认为都是分不开的。


【解说】重庆多山多雾,故又有雾都、山城的别名,长江、嘉陵江两江环绕。这种特殊的地理带来火热的气候,被气象学家称为"火炉"和"热岛"。自古以来,山谷和急流不仅蒸腾出火一般的酷热,也成就了重庆人的血性和胆气。奇特的环境形成了人与城市的性格:刚猛迅疾却又极具韧性。


【现场同期】卢奇回家和妈妈拥抱
卢奇:我回来了,妈妈,妈妈
  
【解说】每次面对行色匆匆的儿子,母亲的心情都是复杂的,天天盼着他回家,又怕耽误他的工作。

【现场同期】一家人欢聚
记者:妈妈想不想儿子?
插话(女):想啊,怎么不想啊,但是想他有自己的事,想也没有用。
卢奇:她知道我们很忙,每次回来有时候待一天就走了,有时候两天。
插话(女):有时候待一天晚上我们才能见到人,有时候出去了。
  
【音乐】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解说】可是不管怎么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是开心的,永远有聊不完的话题。

【现场同期】一家人欢聚
插话(女):我不会做饭。
插话(女):我爸爸会做饭。我爸爸做,然后有阿姨。
插话(女):他爸爸会做,做菜,经常给我们做一些好吃的菜。
插话(女):小时候,就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不能请保姆了。然后他就和我哥两个,两个哥哥煮饭,一人煮份。那经常把饭蒸在那个火上就忘了,出去玩去了,完了以后回来饭都煮熟了,经常的,经常的,都这样。
插话(女):老二还可以,老二蒸饭,蒸好了饭还煎一个蛋,给爸爸煎一个蛋。他呢,蒸了饭就跑了,喜欢玩儿,小时候都叫他忙子(音),很忙的。
  
【画面】一家人欢声笑语

【纪实画面】卢奇在农贸市场买菜
卢奇:你看现在的菜比较丰盛,你看我们这个重庆这个地方土地湿润,气候适宜,所以这个菜都长得非常好,我先买一点儿。这个菜脑袋(音)一般是没有的,我们北京都买不到。所以说只有我们重庆才有这个,重庆、四川,有时候这个菜脑袋(音)炒得有清香味,还可以泡泡菜,泡菜特别好吃。
摊主:这边买。
卢奇:这边买,我看那个菜脑袋(音),哪个好呢?这个菜脑袋(音)不太大呢?
摊主:全都收了。
卢奇:全都收了,好,来10个。然后这个苦瓜也再来几个。
摊主:10个。
卢奇:好,两个。然后再买一点儿这个辣椒。
  
【解说】回到家的卢奇,不论多忙,总要亲手给妈妈做上一顿饭,那份对母亲浓浓的爱,就在这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了。

 

【解说】火锅和回锅肉是妈妈最爱吃的,也是卢奇每次回来必做的。

 

【画面】卢奇厨房炒菜、一家人欢聚

【解说】火锅在重庆最初并不是美食,其由来是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重庆火锅的独特风味渐渐受人们的喜爱。到今天,已发展成为重庆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导视】  
解说:故乡的一切都在妈妈的故事里
解说:世事沧桑,老城巨变,可卢奇忘不了的还是儿时的点点滴滴

解说:城市在岁月长河里,遵循着固有的节奏,向前缓缓流动着。《故乡》栏目继续呈现《山城的思念》

 

【解说】重庆兰家巷2号,卢奇出生的地方。每次回来,卢奇都会陪母亲来这里走走,从母亲点点滴滴的回忆中,感受着那份浓浓的爱。

【现场同期】旧居
以前我们住的是2号,在里边,对,这边。那么就进来,1号在这边,2号就在这边,大概就是这一个位置,这一个位置。
插话(女):现在已经成了停车场了。
卢奇:它是临时停车场,可能它要规划要建设一个什么大的建筑。小的时候,我们五姊妹都是在这个地方出生的,然后小的时候一个院子里边住了很多家人,
卢奇:变了大样了。
插话(女):变了,原来就是四合院,放方正正的四合院。后面就是那个罗汉寺,就是那个庙。
卢奇:这个是老的,这应该是老砖,老砖还没拆掉。
  
【解说】生活的痕迹在繁华中显露出斑驳。光阴不再,如今兰家巷最后的几间老屋,也笼罩在高楼大厦的阴影中。人可以搬离,但是记忆搬不了,那些找不回来的却总是更加清晰。


【纪实段落】第二处旧居 小洋楼
插话:卢奇,你那个时候很小呀。
卢奇:对呀,对呀,小一点儿。
插话:我就在那个美术公司的楼上,我去过你们那个楼上,和平店(音)个旁边。
卢奇:对,和平店(音)青年路。
插话:青年路那个旁边,你很难得回家来玩呀?
卢奇:回家来看看,看看母亲,看看老家。
插话:徐姐(音),好多年还是这样。
插话(女):老了。
卢奇:80多了。
插话(女):82了。
卢奇:您身体很好,您的身体很好。
插话:我那个时候就是关键是学武术。
卢奇:对,我们爷爷,我们爷爷。
插话:你爷爷,还有你们妹妹呀,卢奇、卢洪(音)小时候都在那儿玩。你是名演员,邓小平演得很好,我们都很敬重你,你的人也很不错。
卢奇:不过你还认得我妈妈是吧?
插话:怎么不认识。
插话(女):变化很大,你还能认出我?
插话:变化很大,我能认识你。
插话(女):几十年了。


【解说】时隔多年,走在熟悉的小路上,还能碰见儿时的邻居,卢奇很是兴奋。三十多年了,还是那些熟悉的人,还是那栋没变的小洋楼,只是门口的小树已经长大,小阶上青苔一片。


【现场同期】第二处旧居
插话(女):卢奇两个妹妹住的,小客厅带饭厅,就是这个地方,这个房子就是我和他爸爸住的(音)。这边就是老二住的,上面也没有东西了(音)。
插话:上不去了。
卢奇:老五好象在这边住过,也是住楼上,还是住楼下?
插话(女):小五在这儿住过。
插话:住楼上,这边。
卢奇:我回来好象我就住楼上,我回来就住楼上。
插话:还有就是他转业以后回来,回来以后他就想搞那个话剧,他在这儿就每天在这儿这么走着念着
插话(女):回来就练普通话,每天就练。
卢奇:绕口令,每天在这儿练。“天上看满天星,地上看有个坑,坑里看有盆水。坑外长着一老松,松上落着一架鹰,鹰下坐着一老僧,僧前点着一盏灯,灯前搁着一部经”我在这儿练,练嘴巴,练语言。
卢奇:看到这个地方,当然是在这儿生活了一段时间,凡是生活的地方都有很多故事。
一家人在这儿。当时有搞乐器的,我们练乐器,有唱歌的,我妹妹唱歌,都在一块儿。当然很难能聚到一块儿,每次白天有事情出去了,晚上回来,大家一家人坐在那儿就开始聊天。一聊聊到1、2点,然后还很兴奋,好象有聊不完的故事,他在部队的一些成长的或者是一些经历,一些故事。大家各种各样的故事就很多,其乐融融,大家经常讲很多笑话。晚上我们经常在这儿是欢声笑语。
插话(女):现在是你们都长大了。
卢奇:时间一晃就几十年过去了。
插话(女):一晃30多年了。
  
【解说】眼前这栋曾经居住过的两层小洋楼,承载了卢奇满满的回忆,可以说这个小院落是卢奇艺术生涯的起点,因为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这种文艺爱好深深影响了卢奇。1970年中学毕业后考入部队文工团,卢奇做过报幕员、拉过二胡、演过歌剧、话剧,还跳过舞。

【画面】卢奇带母亲看川剧

【同期】卢奇母亲

插话(女):我没有看川剧已经几年了,上一次有我媳妇演的一个剧,我去看了一场,只看了一场戏,这么久。昨天去很开心,一个呢,见了一些过去的老同事,但是好多新的都不认识了,都不认识了,只有几个老的还认得。另外看这个戏又回想起我们川剧艺术确实不错,现在还有那么多老年人喜欢看。昨天去它票都卖完了,都那么客满我还没有想到这事,但是看的人呢,70、80岁的老人多一些,青年人少一些。
  
【解说】卢奇的母亲退休前一直在重庆川剧院工作,再次回到工作过的地方,心里很是高兴。

【解说】重庆川剧院始建于1951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磨砺,艺术积淀深厚广博,造就了张德成等一大批艺术家。

 

【解说】许多人不明白,重庆的种种禀性和表情都来自于四周的大山大水,偏偏在这种粗犷中,却又生出如此真实细腻,幽默机趣,生活气息浓郁的戏剧来。

【导视】  
解说:一碗家乡麻辣小面,胜过世上美味珍馐
解说:对故乡多少怀念,对妈妈就有多少思念
解说:江边出生,江边长大,一首首江河恋,诉不完故乡情。《故乡》栏目继续呈现《山
城的思念》
  
【画面】卢奇排队吃小面

【现场同期】吃小面
卢奇:我回重庆要吃那个麻辣面,
那个小面里边它有花椒有辣椒。然后在外地,我走了很多城市,但是都没有这种味道,
到了任何地方吃那个面条,都吃不出重庆那种麻辣小面的那种正宗的味道。所以小时候吃的,现在又回来回重庆,只要是吃早饭,就一定要想着的就是麻辣小面。
  
【解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回到故乡的卢奇总是忘不了那一碗辣气冲天的小面。

【现场同期】吃小面
  这是花椒?
  摊主:对。
  卢奇:加点儿花椒。
  摊主:还加点儿?
  卢奇:再加点儿,好,谢谢。好,这个加了花椒就好了,花椒就很香。

 

【解说】每每回到故乡,只有吃了麻辣小面,才感觉是回到了故乡,这一天才算真正的开始,然后走遍所有有记忆的地方。

 

【现场同期】长江边
卢奇:重庆是两条江汇合的一个地方,特别是朝天门码头,一个是嘉陵江,一个是长江。我们小的时候经常到江边玩,

我们家里边也不让我们去,但是小的时候没玩的,就偷偷的跑到河边去游。一去呢,我母亲管我们管得比较严,然后经常监视我们。我们走了,她在后面跟着,有时候我们被跟踪了几次,发现了。

但是她不可能天天跟着我,因为她平时上班也特别忙,所以说她不跟踪我们的时候,我们就注意一下没有跟踪,我们就跑到河边去游泳去了。
  
【解说】江边出生,江边成长。小时候的卢奇是一个很淘气调皮的孩子,经常和小伙伴去江边游泳、打水漂,常常惹得父母担心不已。

【现场同期】长江边
那个天气很热,你游了以后身上都晒一层那个,江水它有那个泥,身上都有痕迹。回家大人就划一下,在你身上划一下,如果是白道,有的就要挨一顿打,挨打了。
  
【解说】
朝天门码头位于重庆东北嘉陵江、长江交汇处,原题“古渝雄关”,曾是重庆十七座古城门之一。南宋偏安临安后,时有钦差自长江经该城门传来圣旨,故得此名。这里不仅有着卢奇美好的少年回忆,也深深影响着他后来的演艺事业。
   
【现场同期】长江边
小平同志在江里边长起来的,然后他有这个魅力有这个胆识,所以他讲天塌下来有大个子顶着,他什么都无所谓。

这个和他成长的那个环境都有关系,那种胆魄,那种胆量,那种毅力,那种坚韧。所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都在川东地区。

所以说造就了一代伟人,当然我们虽然不是伟人,但是我们研究他,去演饰(音)他,也要研究他的这个生长的环境,他的性格,他的个性,以及他的思想,他的理念。以后他到法国勤工俭学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唯物主义教育。我们到部队也是,学的也是马克思主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有就是那个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所以说我们和他的思考问题是一样的。所以说我们成长的过程和小平成长的过程有共性,所以说我能够比较准确的去诠释他,也是有渊源的。

  
【解说】《百色起义》是表现邓小平同志年轻时期的作品,也是卢奇第一次扮演邓小平,卢奇著重刻画了青年时期被称为“小钢炮”的邓小平血气方刚的一面。  
  
【同期】卢奇 著名演员
所以说我们演员不仅是要把台词背下来,你从他的内心里边要去体验他。因为演员要体验,体验他然后才能体现。体验他这个人物,就要从他的思想,不仅是外在的,

你看他走路他两个脚是有点朝里,他不是外八字,他有点儿朝前面,有点向里,走路的时候。我们一上去就要走里(音),而且他的手势,他爱几个喜欢用的手势,他爱用这个手辅助他的讲话,这个事情是怎么的,是怎样的。他的一个手势,两手抓呀,两手都要摁呀。他讲话,比如说我们看那个录像,他就是这个手势,我们基本上演的时候,也要这个手势。因为这是他特有,所以说我们就是要把他特有的那个习惯的动作,他的抽烟是这样,贴着嘴巴的。

  
【解说】卢奇在接拍《百色起义》这部电影之前,是不会抽烟的,可是剧本里有个抽烟思考的镜头,不会抽烟怎么办?从那以后,他开始进行技术性的训练。

【同期】卢奇 著名演员
然后都要看那个录像,小平同志抽烟的动作,在那儿练,反复的练。

【解说】让卢奇没有想到的是,《百色起义》让他一举成名,从此踏上了邓小平特型演员的演艺生涯。从影三十多年来,卢奇已在40余部影视作品中扮演了不同时期邓小平的形象。他扮演的邓小平,不但得到了中央领导和邓小平亲属的认同,也得到了全国广大观众的认可。

【解说】银幕外的卢奇多才多艺,虽然平时工作繁忙,但专心研习书法,从未间断过。他的作品笔力疾发,气韵生动,得到了书法界同仁的认可。

【音乐】梨花又开放(给我血肉的故乡 永生难忘  永生永世我不能忘 永不能忘……)

【解说】坐在傍晚的窗台边,看着雨中树叶飘落,儿子明天又要启程,母亲难免有点忧伤,相聚总有离别时。

【同期】卢奇母亲
每次我听见他要回来我都非常高兴。有时候头一天就睡不着觉了,就想等啊等啊。所以说他现在要回来,有时候他们就不告诉我,怕跟我说了以后我晚上睡不好觉,又想。所以说就这样。
插话(女):每次要走,当然还是舍不得,就觉得总希望他能够多留一些时间,也希望他在这儿多陪陪我。

【同期】卢奇 著名演员
我的心里边特别难度,说不出来的一种滋味,好象从来没体验过,这么难舍。

【画面】卢奇和战友在江边演奏、夜景 

【音乐】 《江河水》

【解说】对故乡有多少怀念,对妈妈就有多少思念,故乡在远方,奔波的游子不能时常回去。可是“家”却在他心里日渐强大,因为有妈妈的地方就是家……
推荐: 《山城的思念》 《大山之子》 《我和我的故乡》
播放次数:
内容摘要
【画面】 飞机起飞,卢奇望向窗外,高空白云朵朵 【解说】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走不出妈妈的惦念;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都扯不断妈妈的牵挂。有妈妈的地方就是家,妈妈在的地方就是故乡。2013年岁末,常年在外的卢奇又踏上了回家的路,去看望80多岁的妈妈
标签:
来源:CCTV故乡时间:2018-01-12 09:05作者:杜沛霖责任编辑:cctv故乡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首页 | 最新动态 | 栏目介绍 | 节目预告 | 视频点播 | 节目相册 | 全国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7 故乡新闻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201208169  技术支持:CCTV故乡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