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段落)《琴梦红楼》彩排现场记录
(排练现场)妙玉击謦三声,琴人开始歌咏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排练现场)
刚才那位弹唱的老者,他又是谁呢?他是我们看到的琴者?还是我们听到的歌者?还是书里写的那个通仙道人?或者他就是我们梦里的曹雪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是梦是真,谁能分清?就让我们乘着这琴声,以此入梦吧!
(出标题)《此心安处是我乡》
(解说词)2014年1月14日,农历新年将至,小剧场话剧《琴梦红楼》正在知音堂紧张彩排中。
(解说词)坐在台上抚琴的老者名叫杨青,著名古琴家、音乐教育家。现任国际中国音乐家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古琴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音协民族器乐学会副会长。

(解说词)这是《琴梦红楼》的主创人员第一次正式带妆彩排,现场进行了《红楼梦》歌曲的缤纷演绎。和着七弦琴的古意盎然,一首首动人心魂的《红楼梦》歌曲悠悠吟唱,绕梁不止。将古琴艺术与《红楼梦》艺术做系统地结合,是《琴梦红楼》的首创,它代表了两种文化遗产新生的活力,代表了两份文化经典叠加的高度。
(同期声)古琴演奏家 杨青
我们要在年轻人喜欢的那个,他的那方天地里,也有古琴的身影出现。他喜欢古琴了就喜欢传统文化,他通过古琴进去之后,他知道那里面还有古典的东西呢,它会这样。然后我又把经典名著《红楼梦》,我们拿古琴跟红楼叫《琴梦红楼》,把12首歌拿古琴弹,把那12首诗曹雪芹的都拿出来,拿书法拿绘画这些,然后拿文字给它展示出来。
(解说词)用古琴弹唱《红楼梦》曲目,是文学经典与音乐经典的对接,以杨青为首的一群人深怀敬慕之心,他们希望做到的,就是两份经典的叠加。
(同期声)古琴演奏家 杨青
古代琴不叫古琴,叫琴。这个古啊包括古筝这个古都是后加的,过去说琴棋书画这个琴它不是泛指,指的就是琴、古琴,后来因为有钢琴、扬琴、胡琴、提琴,那就弄一个古就说这个才是七弦琴、古琴。
(解说词)
相传,伏羲伐梧桐为材质,以凤凰为原型,精心制作了一把五弦乐器,将它命名为瑶琴,瑶琴由五弦变为七弦,名称也变更为琴,后人称为古琴。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古琴就兴起于这一时期,成为诸子百家共通的思想表达,后来也逐渐演变为文人的一种交流工具。
(解说词)杨青时常会把好朋友们邀请到他的琴室里,举办雅集活动,话古琴,聊文化。
(同期声)古琴演奏家 杨青
古琴在整个中国人的社会环境中每一个细致的一个局部都有它,古代经常看到这样的画携琴访友。拿一个琴,有条件有个琴童,没有条件的就是文人自己的家。有的是说有一个赶考的考生,他挑个担子,前面一担书,后边一张琴。所以这种生活方式很常见。所以古代有一句话叫“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还有一句话说是“士无故不撤琴瑟”,士就是知识分子没有缘故是不离开琴瑟的。
(同期声)古琴演奏家 杨青
九嶷派就是说在上个世纪初诞生在北京的,唯一的北京的就说纯京味的古琴派别。他是由号称九嶷山人的杨宗稷先生他开创的,这个派别就有句话(音),就是说它的名曲特别多,而且它有一部理论依据就叫《琴学丛书》。同时他的每一代传承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像第一代的杨宗稷先生他字时百,也称他叫杨时百。第二代代表人物是管平湖先生,第三代代表人物是郑珉中跟王迪先生,我们要是算我们王迪老师的学生呢,应该算是第四代了。

(解说词)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世界范围内正式确认了古琴是人类难能宝贵而亟须保护的一份文化遗产。
(同期声)古琴演奏家 杨青
2003年古琴才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申报成功,但是早在2000年开始我们就在做这个工作,其实是为了这个古琴申遗成功做了很好的铺垫。因为一个好的传承项目,如果没有人学,没有人传是空的,而联合国给你的称号也是让你传下去。
Part2(节目导视)
(解说)音乐是一扇门,打开广阔的天地
(解说)古琴与人生,千回百转的导向
(解说)《故乡》栏目继续呈现《此心安处是我乡》。
(画面)广化寺杨青教授弹奏古琴
(解说词)每到周末,杨青都会来到广化寺,教授古琴。这样的习惯已经坚持了数十年。古琴班的学生们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尽管课程表安排得满满的,但通过授课,能够将自己对古琴的理解传递出去,年逾六十的杨青依然很是欣慰。
(解说词)杨青很喜欢这种形式的授课,可以和学生们贴得很近。通过教授,他不仅仅传授演奏古琴的技法,更将音乐的感受恰到好处地,显示出精湛的技艺和上乘的功力。从学生们求贤若渴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杨青的古琴课很受欢迎。古琴在今天,应被当作是一种与气韵相连的生活方式。怡情养性,调理身心,是益友,也是良伴。雅俗共赏,才是琴的终极意义。不吝七弦之美予众生,这将是古琴不负历史重托的文化使命。
(情景再现)
+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解说词)古琴是活动的丰碑,很多琴上都有刻字,历代人都会根据琴的声音特色给古琴起名,后人在看到这些刻字之后,会将自己的感受、心得刻在琴上,一代一代这样传下去,就有了很多的注解。在琴棋书画中,只有琴是有语言的。

(解说词)小小一具琴身上,有天、有地、有年、有月、有山、有水、有龙、有凤、有时间、有空间。天地之道,万物之和,便是古琴的化身,亦是古琴的精神。更具深意的是,古琴琴型中最有代表性的“仲尼式”,正是一个人直身而立的样式。整架古琴,就是一个人,而整个世界,又都融合在人身里。琴所表达的融合精神,是中国人最理想的道德境界。
(同期声)古琴演奏家 杨青
人,我的躯体需要故乡,但是我们的灵魂也需要故乡。一张古琴,又有天,又有地,又有人,又有龙,又有凤,又有江河。而且古琴它是跟金木水火土全有缘,它变成七弦以后,我们又说它法七星。七星有两种含义一种是道教的,一种是天文的。所以一张琴上有这些多的含义,那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故乡。所以我就想,携一张琴可以走遍天下,那个时候你永远不会孤独。因为家乡就在你身边,随手可触及,这个可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感觉。
Part3(节目导视)
(解说词)结缘古琴,今生无怨无悔
(解说词)凝望古琴,心里就有了故乡的温情
(解说词)《故乡》栏目继续呈现《此心安处是我乡》。
(解说词)冬日的大观园有些萧瑟,杨青背上自己心爱的红楼古琴,来到这里,向经典致敬。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每次来到大观园,杨青都会很是感慨。
(解说词)人生本就是一个旅程,借住在何处其实并不重要……只要他的心,一直在那个地方。对杨青来说,古琴就是他的心之所向。作为精于琴道的文人,杨青是将琴作为一种高尚而深邃的音乐艺术来看待的。一个演奏家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取决于他对音乐思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的深度,取决于对演奏技巧的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在艺术的海洋里广泛汲取,在古琴艺术的征途上勇于前进,从而造就了这位影响广泛,具有深厚传统风格和鲜明时代光彩的古琴家。而这位古琴家,说到最感动他自己的声音,就是乡音。
(同期声)古琴演奏家 杨青
我们一旦听到乡音的时候,就想起了我们亲爱的故乡,无论你的故乡在哪儿,那山那水那人那地方的乡音,所以我们弹古琴的时候总有一种感觉,音乐有这种神奇,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在音乐中在声音中,亲近自己的故乡。
(解说词)千年流淌的岁月,带走了一个个鲜活的面孔,而唯独这些古老的音符,可以穿越时光的隧道被传送至今,成为了今天我们依然可以追忆的历史财富。

(同期声)古琴演奏家 杨青
不忘自己的故土,不要忘了那的父老乡亲,不要忘了你的先人你的前辈,留给你的那个宝贵的品质,与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应该在你的有生之年完成的那份人生使命。
(解说词)千年流淌的岁月,带走了一个个鲜活的面孔,而唯独这些古老的音符,可以穿越时光的隧道被传送至今,成为了今天我们依然可以追忆的历史财富。古琴,穿过几千年的历史迷雾流传至今,是流动着的传承,而推动者古琴生命的波澜不断,流淌进历史文化深处的,正是一个个热爱古琴的鲜活生命,他们以自己对古琴的挚爱,一代代呵护着古琴文化的传承。杨青,在静若止水的心境中,将旺盛的生命力化作暗暗的流波,透过古琴,望见古往今来大师们的,一切的一切,都在时间与空间的交转中化为一缕清凉的琴音,那是生生不息汇聚成的生命的长河。有了古琴,心里就有了故乡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