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 视频点播 > 热门文稿 > 《心系京城》
纪实:
车上的镜头
赵尔康:从《归心似箭》是1978年11月在东北拍的,到现在我从影已经有三十六七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呀! 

解说:
2014年,已过古稀之年的著名演员赵尔康重走自己艺术成长之路,回忆自己与故乡北京的那些往事。这距赵尔康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归心似箭》,已经过了36年之久。

纪实:
赵尔康:我生在东北,但是我在北京从小土生土长到一直大学毕业,后来又在北京工作了很多年,在我心目中北京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出片名:
心系京城

解说:
赵尔康,国家一级演员。他曾主演三十余部话剧和《归心似箭》、《漩涡里的歌》、《特殊身份的警官》、《骑士的荣誉》、《马可·波罗》、《中华英雄》等三十余部电影。

 


解说:
赵尔康出演的角色大都以硬汉与英雄人物为主,这与他成长的城市北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解说: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着四朝古都之称。早在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称为中都。历史上元、明、清都在此建都。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印证着它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政治文化地位。

纪实:
赵尔康:是现在是北京人都不认识北京的路了,因为呢名儿都改了,原来这条巷就中兴几道不叫华远街,后来变成华远什么什么街,西街什么街,它就变了。对,都变了。所以呢它一变他就往往就不认识了。前边好像是长安街,往右手拐就是民族宫了,我家就在那原来那个民族宫那个地方。

解说:
赵尔康口中的民族宫,全称民族文化宫,它位于西单商业街的西侧。上个世纪50年代曾经是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在它落成前,这里便是赵康居住成长的地方。

纪实:
下车
赵尔康:大概就是这儿了。
赵尔康:我记得当年我爸爸在天津工作,天津铁道部工作,我和母亲哥哥姐姐就搬到北京来了,家设在北京。当时呢我们住在就是这儿西单邱祖胡同23号。虽然(北京)变化很大,但是西单邱祖胡同二十号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解说:
在北京胡同的历史中,邱祖胡同有着它举足轻重的地位,李大钊、傅作义都曾先后生活在这里。1956年到1957年,因新建复兴门内大街,邱祖胡同被拆除,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同期:
赵尔康:当年这地方都是四合院,没有这么多的高大的建筑,所以呀在我小时候呢,到现在我都七十多岁了,可是小时候那些事呀我一点都没忘,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解说:
四十年代初,赵尔康一家跟着父亲开始了在邱祖胡同的生活。
北京的四合院至少有着三千年的历史,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它提供了对外界比较隐密的庭院空间,有着庭院深深几许的神秘感。

解说:
到了民国末年,北京的四合院渐渐成为由多户共同居住的大杂院,在邱祖胡同23号与赵尔康一家合住还有另外两家人。

同期:
赵尔康:开始时候就我们一家租的,租人家的房子,我妈妈这个人是个家庭妇女,她非常善良。她有一次上街上就碰到一个人,就跟他聊起天儿来了,他说他没地方住,我妈妈就把他约到我们院里头来了。后来呢是因为我爸爸在天津工作,这个物价飞涨,我们家感觉很穷啦,后来又请进一人都这里头来住,帮我们分担一部分房租。

解说:
一家是以拉三轮为生的苦力,一家是卖书的小本生意人,就这样,本来冷清的院子热闹起来。让赵尔康想不到的是,这位住进邱祖胡同23号的三轮车夫,真实的身份竟然是一位中共地下党员。

 

情景再现

 


同期:
有一天我上街玩,就看见长安大戏院出事儿了好像是,好像是乓乓还直响枪,这拉三轮的就把那个人从里头跑出来那个人就给他拉上就跑了,后来有一次我跟他说了,他吓坏了,他说你可千万不能跟任何人说,谁也不敢说,说了要掉脑袋的。

解说:
赵尔康不但目睹了他救人的行为,还和他学习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

情景再现

同期:
赵尔康:当时他就是这么教我的。后来才改成《没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人呢一解放,解放军一进城他就穿了一身白色的非常漂亮的警服,挂着盒子炮,好像这个人就是我们这附近的二龙路派出所,第一任的所长。

资料片:
新中国成立

解说:
新中国的成立,让历尽苦难的人民成为国家主人。每当回忆起这个国家遭受的苦难,赵尔康总能回想起自己的父亲。

同期: 
赵尔康:他(父亲)在日本时期也在铁路上,因为他是业务站长,有一天下雨,他就让一个站务员说你把雨布给人家盖上,那个站务员当时就说了一句话,我是日本人,我爸当时就激了,说你混蛋,我是站长,两个人就为这个打了起来,你想在日本年月,你什么长也不管用,最后把他带到宪兵队里头打的口吐鲜血,在家养了三年,所以这些东西都潜移默化刻在骨子里头了。

导视一
因为一个英雄人物,他深深的爱上了电影
同时被两个学校录取,他反倒犹豫不决
再决回到母校,他追忆往事,不忍离去
《故乡》栏目继续为您呈现心系京城

解说:
旧时的西单路口有一座题名为瞻云的单座牌楼,因与东单路口单座牌楼东西相对,故而得名西单。至明代起,西单便是北京重要的商业街。每每提起西单,赵尔康脸上总的洋溢着自豪。

同期:
赵尔康:我住在北京西单这地方,我老爱开玩笑说小地方,可人一说那地方都是有身份人住的地方。

解说:
清末民初时,满人贵族多居西北城,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的许多机构也都设立在西城附近,为满足清朝遗老和政客新贵们的需要,西单一带的饭馆、酒店、百货商店、菜铺、剧场以及摊商、摊贩日益增多,逐渐西单大街成为西城的商业中心。

同期: 
赵尔康:那个住我们四合院里那卖书的那两口子,对我真像对他亲儿子似的那么好,他们两口特别爱看电影,他们一看电影就把我带着一块儿去了。

 

解说:
西单剧场是一家有着近八十年历史老剧场,曾经先后上演过京剧、评剧、曲艺、杂耍、电影等各种大众艺术。这里便是赵尔康常来看电影的地方。

同期: 
赵尔康:老师也是引导我,带我看电影,特别一部片子教育我了,他说你看《董存瑞》也小调皮鬼,最后人家成英雄了,这话对我教育太深了,就从那儿十二三岁的立志一定要做个电影演员,像他这样要成个好演员,就这么暗暗的立下志了。

解说:
一个经典的银幕角色,给了赵尔康当演员的愿望。

同期:
赵尔康:从我的家庭,就是我爸爸他是铁路的业务干部,包括我身边这些邻居,我就看到劳动人民身上最质朴的那些东西,所以当时呢我上高中的时候,想考(演员)又不敢考,因为我说了看过电影以后,那它像魔幻一样的,真是我把电影看得太神秘了。

解说:
电影的神秘感让赵尔康着迷,但是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演员,这让赵尔康感到迷茫,他当时能想到的就是锻炼出健壮的身体。

同期:
赵尔康:所以一天就傻练,这个骑自行车能从北京七中骑到十三陵,来回一百多公里。见路上见人家有运动队的自行车的也拼命的超,那人家问问你是不是想搞运动,我说不想,我说……他说你想干什么,我说我不告诉你。其实我想做演员,我没跟他说。

解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尔康得到了去总政话剧团考试的机会。

同期:
赵尔康:最先考的是总政(话剧团),我那个同学在里边考,人家那望外一看,就出来一个人跟我说你考不考,我不知道我怎么引起他注意了,然后就跟我说什么,我说我想考,但是我不敢考,你为什么不敢考,我说我没准备,我说我也没带报名费。他说没事,我给你垫。

解说:
因为条件优秀,中央戏剧学院与总政话剧团同时录取了赵尔康。这使赵尔康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同期:
赵尔康:看,对面就是当年北京什刹海游泳池,我就在那儿当救护,有一天我戴个墨镜在大伞底下值班,正在那儿想我是去总政还是戏剧学院,这事儿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灾难,好事闹的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老想这个,突然就听到底下一个人喊,小伙子你干什么呢,我再一看是谢添,我再往游泳池里一看,一个人在那儿都喝上水,我就下去了,把人救上来了,最后谢添问我说,你想什么呢,那都淹着了,我说坏了,我说谢老师,我说我可遇到大难了,我说我考上俩不知道该去哪儿了,你考上哪儿了?我说总政和戏剧学院,我说您说我该去哪儿,谢添想了想说,戏剧学院。

 

 

纪实:回到中央戏剧学院
赵尔康:我就是在这里读的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在这里学习了四年,现在虽然过了半个世纪了,可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我记得上这个学院首先教会了我一个,应该怎样做人。我记得伟大的表演艺术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一句名言叫“爱自己心中的艺术,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己”,用这句话,自己从事了半个世纪的戏剧和电影,自己取得了一点进步,我觉得这是我学院对我培养的结果。

解说:
中央戏剧学院的历史可以溯源至1938年04月10日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至今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 1949年12月,中央戏剧学院正式开办,1950年04月02日,正式召开了中央戏剧学院成立大会,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

解说:
1961年,赵尔康成功的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同期:
赵尔康:我当时我记得我的朗诵是青艺剧场演的一个话剧叫《中锋在黎明前死去》,因为我当时块儿大。87公斤174斤,那个往那儿一站在像那个中锋,所以呢大概这个我也占了便宜。

解说:
“不,我是不会死的。你们可以扼杀我的声音,绞杀我的肉体,即使这样我仍然活着。我毕竟是人。为了了解我这个曾经受尽了无穷的折磨,但我现在毕竟了解了,我并不是孤独的。在城外所有的郊里,在城里的每一所住宅里,在任何一个乡村里,在一切又受苦而又觉悟的人住的地方,都有像我一样生活的人。因此世界上虽然还有狼存在,想出卖别人的肉和别人的幸福,这也绝不可怕。我进行了斗争,考验了自己的力量。因此我对自己有了信心,也对别人有了信心。而这种信心是不死的。我已经从绞刑台上望到了曙光!它正在临近。而跟在它后面的就是阳光和鸟鸣。这就是曙光!若拉,你听到了我的声音了吗?无论你到了哪儿,你都要抬起头来,让阳光沐浴它吧!这就是曙光!

解说:再一次坐在校园里,看着与他当年一样朝气蓬勃的学生,时空仿佛在这一刻交错在一起。

同期:
赵尔康:因为演员是有条件的,就是我之前练体育什么的,我觉得呢,没亏我这流的汗,特别演工农兵,那是自己呢花费的劳动没有白费。

解说:
如果说自己的努力锻炼成就了外型的成功,那么学院里的综合培养让赵尔康从内心上更有力量。

同期:
赵尔康:到这个学院呢我又学了芭蕾,这个舞蹈,也学了舞台技能,也学了戏曲,反正学得很多东西对我后来成为电影演员来讲呢,那给我打下了非常牢固的基础,所以我才能够一上荧幕就一鸣惊人。

解说:
这里好像是变了,又好像没有变。赵尔康回忆着,感叹着。

同期:
赵尔康:感谢母校的老师对我的培养、教育,使我呢,能从什么都不懂的一个年轻人,变成了一个有专业知识有文化的一个文艺工作者,一个还可以的演员吧!我应该感谢养育我的北京,感谢我的老师们,感谢为我们服务的一切的那些个员工,感触确实还是挺多!一晃就五十多年过去了。

 

 

解说:
五十多年过去了,赵尔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从这里出发走向了他心中梦寐以求的电影舞台。

同期:
赵尔康:在拍完《马可波罗》美国ABC广播公司,在采访我时候呢,我的最后一句话是用英文说的,(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为我的祖国祝福吧!

导视二
一部电影,一个经典的角色
改变了赵尔康的从艺之路
试镜时,他凭炯炯的目光反转了结局
《故乡》栏目继续为您呈现《心系京城》

解说:
北京与中国电影有着不解之缘,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是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的。

解说:
1979年,为了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归心似箭》作为重点影片在全国公映。片中的男一号魏得胜正是由赵尔康饰演。如今时隔35年,赵尔康回到这里,试着寻找自己演绎轨迹。

纪实:
赵尔康走进八一电影制片厂

解说:回想当年,可以出演魏得胜这个角色并没有那么简单。当时一起参加选角的人要从30刷掉27人。赵尔康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最终选角的阶段。

解说:
赵尔康:别人跟我讲,说当时这三个人说呢大家都提议呢一跟三,因为我是第二个的,那没人提你,大家都说完了,最后一个人他没说,就是呢八一厂的业务厂长(王平)同志。他说这个演员我没见过,不知道哪儿,但是从形象来看这个人侧面呢那个鼻子有点翘,一看这个人呢就是一个很有坚强性格这么个人,但是呢这个就刚才那段戏,他的水平是很高的,这个因为什么呢,他心里想什么,他那眼睛都往外冒光。

解说:
王平导演的一番话,让其他评选重新审视了赵尔康的表演,并加以认同。就这样又经过几次试镜后,赵尔康正试成为《归心似箭》中的英雄魏得胜的饰演者。

影片:《归心似箭》

解说:影片中的魏得胜与以往银幕上的英雄不同,他一改从前银幕中英雄光鲜的形象,成了一个留着一脸大胡子,眉毛间还有一道疤的造型。

同期:
赵尔康:就是那导演那个很有想法,而且呢后来呢,化妆也很有想法,最后呢我也有想法,因为什么呢?我说从这个岗楼那段戏呢,就说那个伪军说,这个小子身上浑身十三处伤,不用说他就是抗联,我说那么拼刺刀的时候就不可能在脸上拼一个疤吗?正好我小时候滑冰的时候这有一道疤,我说因为往英雄脸上设计疤呢得要设计合适的地方,所以我就说借我这块疤,这样呢还能真实,所以就在我那脸上设计了个疤。

 

 

解说:
只是这一道小小的疤痕,使这个形象更加丰满了。影片上映后,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认可与赞扬。赵尔康回想起这一切,却赞扬起这个角色本身。

同期:
赵尔康:现在作为一个人,他如何对待生死,对待金钱、对待爱情这个它都有现实意义,他的人性表现得非常的这个充分,所以这点我是至今也还是特别留恋《归心似箭》(的原因)。

解说:
1979年,赵尔康以《归心似箭》中的魏德胜一角获1980年政府奖和文汇奖,并获香港国际电影节表彰。

纪实:
赵尔康在什刹海拉起巴扬手风琴,曾经演过的影片交叠在一起。

 

 

解说: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经历了苦难,见证了变迁,赵尔康与自己的故乡一起成长变化。
故乡和父母一样,是我们无法选择的归属。我们在这里出生成长,喝其乳汁,睡其温床,受其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的影响。无论经过多少年,多少事,都无法忘怀。
推荐: 《心系京城》 《墨韵桑梓》 家在浏阳河边上
播放次数:
内容摘要
纪实: 车上的镜头 赵尔康:从《归心似箭》是1978年11月在东北拍的,到现在我从影已经有三十六七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呀! 解说: 2014年,已过古稀之年的著名演员赵尔康重走自己艺术成长之路,回忆自己与故乡北京的那些往事。这距赵尔康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
标签:
来源:CCTV故乡时间:2018-01-12 09:12作者:罗多巍责任编辑:cctv故乡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首页 | 最新动态 | 栏目介绍 | 节目预告 | 视频点播 | 节目相册 | 全国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7 故乡新闻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201208169  技术支持:CCTV故乡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