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王志平天坛练八卦掌
(同期声)八卦掌传承人 王志平
回到自己的家乡,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我们的天坛公园,这么大的公园里边,打一套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武术,打一套自己的拳术,跟在国外的那种感觉是很不一样的。在自己的国土上打拳是欣慰的,也很高兴,特别在天坛这种,具有历史文化的这样的公园,心情就是不一样,很好,感觉很好。
(出标题)《故乡是北京》
(解说词)2014年1月21日,临近农历新年,海外教学回国的武术家王志平踏上了回家的路,步出首都机场的那一刻,离家许久的王志平的心底里激动万分。
(同期声)八卦掌传承人
王志平:回来比较高兴,北京欢迎你呀,你看看,这几个字写得很好,这个位置也不错。
记者:刚下飞机还挺适应这边?
王平:可以,毕竟是自己的家乡吗,对不对,很熟悉。
(解说词)出生于1956年的王志平,是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北京八卦掌研究会会员,形意拳研究会会员。王志平主要传授八卦掌、形意拳,26年的教学经历,他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学生们一批批相继而来。被马来西亚、韩国等多家武术学校聘请,足迹遍及东南亚。虽然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外漂泊,但是一有机会,王志平总是想着回家乡看看。

(同期声)八卦掌传承人 王志平
因为我们都在这片土地上长大,对不对,从小受到这个文化,这个风土人情,包括我们的生活习惯,我们的食品习惯,是不是,方方面面,和国外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还是自己的家乡,在你所熟悉的土壤里,你生活的就很开心。
(解说词)车行在长安大街上,看到熟悉的景物,一提起故乡北京,王志平还是有讲不完的故事、聊不完的话题,故乡北京的古老历史、文化传说,一言一语都在告诉我们,他对美好家乡的追忆。
(同期声)八卦掌传承人 王志平
从长安街看,很早的时候,大概在文化大革命前,1966年以前,这个长安街可没有这么宽。那个时候,我首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现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毛主席纪念堂。
(解说词)王志平的故乡北京,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五千年的文明塑造出今天多元的北京,古典与现代在这里交织碰撞,自古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里的人耿直、讲义气、有骨气。这样的地域,这样的文化对王志平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回到家乡,王志平最想要去看看,就是曾经生活过的老地方,尽管这里早已经变化太大。
(同期声)八卦掌传承人 王志平
原来我们家最早的那个老宅子叫北魏胡同,魏就是姓魏魏国那个魏,北京的北。现在这个同仁堂和这个之间,中间,大概是一条,应该是北魏胡同那个口。那么这个地方,大概同仁堂旁边这个门的应该是一个菜店,卖蔬菜,什么打酱油,老百姓油盐酱醋什么的,一个小的副食店。这个是原始的那种房子,就马路西侧那个小门。
(解说词)王志平就是在这里,度过了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
(同期声)八卦掌传承人 王志平
这个胡同就是原来的柳巷胡同。对,你看这个红牌子没有,还写着原来的老名呢,柳巷,对,这是我们原来的老的胡同。现在都盖楼了,这马路也加宽了。原来这胡同很窄,没有这么宽。这老宅子,我们家住的这个地方,原来最早解放前是咱们国家一个很知名的人士,在这修铁路那个詹天佑他们家的住宅。
(同期声)八卦掌传承人 王志平
那么解放以后,当我们来到北京以后,至少在我们来到北京以后,就是我们住的这个宅子,改成中国科学院宿舍,是一个宿舍。科学院的宿舍很多,遍布在各个地方,很多,就是我们这个院成了中国科学院的宿舍。

(解说词)曾经的家园几经变迁,王志平回到这里,除了一声叹息,只能去凭吊那些逝去的岁月。漂泊异乡的时候,王志平的心里总会想着,故乡是避风港,是能逃离回归的地方。可是,当他回来站到这里的时候,一切都已不是当年的味道了,终于有一天意识到,故乡根本不会等你,它的发展速度会让每一个人瞠目结舌。而你离去的这些时光里,故乡早已天翻地覆,只是你错过了这场博弈。
Part2(节目导视)
(解说)什么样的晴天霹雳,让他差点与心爱的武术擦肩而过?
(解说)故乡北京给他打上什么样的烙印?
(解说)《故乡》栏目继续呈现《故乡是北京》。
(画面)电影《少林寺》中李连杰练功场景
(背景音乐)《牧羊曲》
(解说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部电影《少林寺》可以说是万人空巷,那时候的年轻人,几乎都看过这部电影,而相当一部分人也因此萌生了习武的念头。1985年,29岁的王志平拜师于著名武术家高子英门下学习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
(同期声)八卦掌传承人 王志平
八卦掌应该是在清朝的中期、末期的时候,八卦掌就是一般武术界都比较认可的是由董海川先师在北京首创八卦掌。创八卦掌,当时因为八卦掌这个东西属于一种比较新型的拳种,就是武术界大家都不知道。那么董海川是公开的在北京,当时是在北京长安门外集市口这地方,住在那个徒弟史计栋,人们常说,习惯得说史六,贼腿史六。就是说他跑起来很快,住在他们家里头。那儿有一个,他们开了一个厂子,义和木器加工厂(音)。在这个厂子然后开始首创这个八卦掌。当时跟董海川学八卦掌的人很多,一是这个掌种的新颖,二是它的很强的这个技击性、实战性比较强。所以董海川当时在北京首创八卦掌。
(解说词)那个时候的王志平,虽然对八卦掌只有朦朦胧胧的概念,但是就凭着一股子执着的劲头,他开始了习武的生涯。但他的武术之路并非一路平坦。虽然从第一天跟随着师父开始,王志平就下定决心,要将八卦掌好好传承并发扬光大。可是,在29岁的高龄开始学武,师父认为他错过了最好的练武时机,可能一辈子也难成大器,曾建议他放弃这条路。
(音效)霹雳声
(解说词)师父的话,无疑是晴天霹雳。
(解说词)满腔的热情竟换来这样的结果,王志平非常的失落和沮丧。遇到了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自己的父母和家人。脑海当中总是会不自觉的浮现出爷爷那慈爱又略带希冀的眼神,和自己父母那双期盼的脸,这样的画面像烙铁一样印在了王志平的心中,让他自己不自觉地放弃了离开的念头。
(解说词)不管怎样,都一定要坚持下去!为了爷爷,为了父母,我都要更加的努力,付出汗水和辛苦!别人用一天的时间来修炼武道,那我自己就用两天,三天,甚至是十天的时间来修炼。从那天以后,王志平就依照自己的誓言,开始了拼命的苦修,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几乎都拿出来习武。
(解说词)多少次的挥汗如雨,多少次的流血流泪,多少次摔了爬起,多少次伤了继续。师父看他如此执着,也被他的精神感动了,除了正常的教授时间,还常常给他开开小灶。
(解说词)就是这样,王志平成长了起来。今天回忆起来,这些都成为最甜蜜的过往。而王志平曾经在德胜门的桥墩底下练功的场景,就给他烙下了深深的记忆。
(同期声)八卦掌传承人 王志平
这就是我们北京的德胜门,德胜门据说过去古代打仗,为什么叫德胜门?从外边打仗胜利了以后,我们走这个门进入城里,所以它取名叫德胜门。知道吧。与它平行的东侧安定门,你知道吗,我们到外边打仗的时候,古代的时候,走安定门出去,好象我们平平安安的意思。有这么个涵义,取胜了以后,走入德胜门进到我们城里,这是传说。
(解说词)北京德胜门,始建于明正统二年,也就是1437年,位于北京城北垣西侧,是北京内城九座城门之一也是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是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群体军事防御建筑。王志平将练功地点选在这里,一是离家近,二是那时的德胜门,远不如今天那么喧嚣。
(同期声)八卦掌传承人 王志平
那么当时我练功的时候,夜里大概每天都在两点以后,到三点之间,甚至于到四点,大概是这个时间段,我就在德胜门这个桥墩的下边练功。
(解说词)当周边的人们还在睡梦之中,王志平就开始了他每天的练功,日复一日,从不间断。
(同期声)八卦掌传承人 王志平
所以这是我练功最刻苦,最用功的时候,因为夜深人静没有人干扰,我就到这地方去练。公园里都关门了,没有地方练,我们又不像在农村,随便在野地里练就行了。所以城里就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我就选择在这里练。
(解说词)练武也是修心。就在这个德胜门下,王志平经历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艰难时刻,凭借着这段经历,让他在诠释八卦掌动作的时候如鱼得水。起初的枯燥辛苦到如今的武术造诣,这样的历程又证明了他身上具有北京人那股坚忍不拔的精神。
(纪实段落)王志平在武馆教导弟子练拳
(纪实段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回手,后面打,注意前后左右”练武术要做到三从,从真,从实,从严格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拳术,从真实的角度,从实战的角度,这样练拳,才能练好拳,明白了吗?好。
(同期声)八卦掌传承人 王志平
通过练功达到了这种效果。那么从八卦掌的技击方面,它的格斗功夫,那么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我们,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家拳常说的一种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呀,用小的力,很少的能量,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就借助于对方的力,那么就像那个顺水推舟,我们常用那个词顺水推舟就很省力。我们的武术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八卦掌,为什么叫八卦掌?八卦掌就是以掌当先,就是掌用得很好,但不等于没有拳。
(解说词)当他学有所成的时候,也开始将自己的所学不遗余力地传授给他的徒弟们,推广着中华武术精神,也为传承民族文化尽着一份力。今天,王志平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徒弟们对师父都是赞不绝口。
(同期声)韩国徒弟采访
(一段韩语自我介绍)
我从小喜欢运动,然后高中的时候遇到韩国的师傅,韩国的师傅介绍给我在中国的王世平(音)师傅,通过他认识的。4年了。我练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然后八卦掌的东西就是练老八掌,流星掌,然后六十四手这之类的。
(解说词)回到故乡北京,王志平依然会花上大部分时间里,待在武馆里训练、教学。业余时间,他会去拜访拜访曾经一起学武的师弟。
(纪实段落)王志平走访师弟家
(画面)敲门、进屋
插话:你好,你好。
王平:这就是你陈师叔陈金玉,这是白师兄的比较不错的徒弟张保华,你们也认识一下。
插话:这也真是头一次见面,我听说过您。
王平:我这师弟对我当年练功,我们这个过程,我们是一起拜的师,一拨的师兄弟。我们俩走得也很近,经常到我家去,我经常到他家来。在他家也住过,他在我家也住过,我们关系比较密切。有关于我的脾气禀性,包括我练功方方面面的这些情况,他比较了解我,他可以给你们介绍介绍。
插话:你们不是发小吗?
王平:对。
插话:我们俩认识30多年了,从一开始我们一块学艺就开始在一块。他师承高子英老先生,八卦掌著名大师。后来跟大长拳二代传人王兵魁先生学习大长拳,就是这一辈子他练得非常不容易。那会儿带着我们访名师走高友。
王平: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事。
插话:崔友成(音),他那会儿带头比武,切磋,真是挺不容易的,一天到晚的。
王平:还记得吗,到李子明(音)他们家有你,有王国会(音)、张树德(音),我们几个人一起去。
插话:老先生大白毛胡子,挺平易近人的。
王平:那个时候我就是抱着一种什么心情,为了把武术真正的搞懂,就是一些有名气的一些武术家,我能找到的,我都要去找。找的什么意思呢,找什么意思呢,不是再跟他们去要比武,不是这个意思。是要探讨想追寻武术的这个真理,向他们去讨教。说白了也就是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弥补我自己。
插话:其实我们这帮师兄弟里边他就算不错的了,他挺懂拳的现在。他从第一步开始懂剑(音)开始,到懂拳,到出神入化,已经相当得了很高的造诣。
(解说词)不知不觉中,时光悄然过去,一起学武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那些只留存在他们的记忆中,双手起落间,记忆一点一点回来。
Part3(节目导视)
(解说)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直让他魂牵梦绕
(解说)走遍世界,心随故里
(解说)《故乡》栏目继续呈现《故乡是北京》。
(解说词)什刹海是北京城享有盛名的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景区由前海、后海、西海水域、沿岸名胜古迹和民居民俗生活组成。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元代名海子,自清代起就是北京市民不可多得的游乐消夏之所。冬日里的什刹海,没有了十里荷塘,却以冰上游乐项目,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回到故乡的王志平,也喜欢来这里逛逛。
(同期声)八卦掌传承人 王志平
我们现在看得那个太极铜像,据听说,老百姓们传说,好象应该是仿造的我们的太极拳泰斗吴图南的一种形象,塑造了这么一个太极铜像,那么一个老人的铜像。这个很多了,大概应该是1986年,1986年左右,塑的这个像。当年我练功的时候,就在这附近,在那个房子西侧的那块土地上。小的时候还在这里面玩。
(解说词)今天,什刹海仍旧保存着十分难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胜迹交相辉映的历史风貌,钟鼓楼和银锭桥等诸多古迹宛如一颗颗明珠,将什刹海点缀地美丽灿烂。在这里成长的旧日时光都已一去不复返。曾经,王志平认为故乡的一切
,都是理所当然
,直到现在才知道
,故乡中的一切
,都成了内心中萦绕不开的心结
。生活对他的锤炼让王志平知道,自己身上那种特别的东西,就是不能丢弃的故乡精神。
(同期声)八卦掌传承人 王志平
那是在夜里的时候,那时候我夜里头经常练功,练功的时候从这里走,你看这两排不都是树吗,尤其到秋天的时候,树叶不是哗哗地掉吗。那么我前边走,后边是右边还是左边,大概是第几棵树掉个树叶,我能灵敏的感觉到,能听得到,就是这种灵敏度。而且像我也抽烟,但是由于长时间的这样练功,我们的鼻子的嗅觉灵敏度很高。就是说当时在这些房子,有很多没有房子,像这个小楼原来没有,那都是一块儿空地,有这个小树丛什么的,比方说有人在里头抽烟什么,大概什么方向,多远,我能感觉得到。
(解说词)在什刹海练武的日子,造就了王志平钢铁一般的意志。而身为北京人,王志平有着深深的自豪感,而能够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出去,也是王志平最大的幸福。尤其当他在海外教学时,内心激起的那份自豪和荣誉,也饱含着对祖国家乡深深的眷念和感激之情。回到故乡,能够在代表着中国符号的天坛前,打一套八卦掌,那曾是漂泊在外许久的王志平最大的心愿,此次回到故乡,来到天坛,圆了他许久的梦。
(同期声)八卦掌传承人 王志平
符号正好和我们那个八卦掌,这很正常。一看到这个铜炉,上边这个符号,正好符合我们八卦掌那个符号,也是周易八卦的这种符号。这种很古久很古老的这种符号。你比如说像这个,就叫坤六断,在我们八卦掌人身上,就是表示什么呢?这个肩、肘、腕、胯、膝、脚六个。那两边呢,两边就是,上边是六个,下边是六个,跨膝脚。然后它们从全身来讲,这个肩、肘、腕、胯、膝、脚这六个,所以它这个你看是断开的。这三个横道,中间断开的叫坤六断。坤六断通常我们八卦掌指的应该是下边,下边为坤,上边为天,是这样。你瞧这边有一天,前三联这就是天的意思,前三联在我们练八卦掌,就是我们眼不离手,手不离肘。
(解说词)太多太多的记忆一时间涌上心头,回到故乡,旧时亭台旧时光,几时苍凉醉情殇。无论走了多远
,几度魂萦梦绕
,故乡的轮廓还是那么清晰,那么熟悉。经过三十余载的锤炼,王志平铅华洗尽,显得越发从容淡定,浑厚悠长。从昔日的“武术小子”,到今天的桃李满天下,王志平用自己的质朴无华续写了人生的另一种美丽。而这一切,都是故乡北京给予他的馈赠。
当灵魂真正的安宁,才如同树叶一样,落叶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