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 视频点播 > 热门文稿 > 《梅花香自苦寒来》
【声音】吕冬梅哼唱晋剧三娘教子。
【画面】村庄空境接吕冬梅制作莜面的镜头(镜头快切有冲击力)
【出片名】白龙山下的女人
【解说】吕冬梅是山西省岚县普明村的一个普通村民,从1987年嫁到这里之后,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村子,可是在这个村子里,她是一个名人,是人人都知道的一个孝顺媳妇。2014年,吕冬梅被评选为“三晋好媳妇”,孝老之名感动整个山西,可是谁又知道这些年来,她有着怎样的经历?

【纪实段落】(黑闪过度)吕冬梅做莜面

吕冬梅:我在我家不吃这个莜面,也不吃这些猫耳朵,还有搓那个鱼,我们那边就不吃,我家那会儿没吃的时候,我们吃那个高粱面嘛,以前都是吃的那个,以后吧,生活好了一点了,就不吃那些东西,也就吃的白面,就是蒸馒头,中午面条,晚上又是蒸馒头。
【解说】岚县最重要的农作物就是土豆和莜麦,因此土豆和莜面就成了岚县人的主要粮食,为了让自己的餐桌更加丰盛,岚县人为此进行了长时间的尝试,创造出了品种丰富的菜肴,一方面以土豆为主要材料的“土豆宴”,是当地人最喜欢的菜。而另一方面,山西作为面点大省,岚县人也没有落后,当地人,把作为主食的莜面,也做的形式多样,味道与造型并重。可是作为从外乡嫁到岚县的媳妇,吕冬梅在来到岚县之前,从来没有吃过莜面,也从来没有想过能用土豆做出这么多种菜肴,更别提上手去做了。
【同期】吕冬梅:我公公他就说这句话,吃上莜面,耐饿的,吃上别的东西不耐饿,不到吃饭的时候就饿了,他是这样说的,就说咱们再吃莜面吧,
【解说】喜欢吃莜面的不仅仅是公公,还有吕冬梅的丈夫,虽然吕冬梅的馒头蒸的好,可是架不住公公和丈夫经常提出吃莜面的要求,吕冬梅也只好想着法的去学做莜面。
【同期】吕冬梅:那会儿我婆婆在的时候我就说咱们吃油面吧,吃的多点就会做了,我说你教我。她在跟前做,我在旁边学。
【解说】看着吕冬梅现在娴熟的推莜面动作,根本无法想象她在刚刚学习的时候,这个活儿对她来说,有多困难。

【同期】我弄到手上就下不来,真的下不来,那两只手弄那个,弄也弄不好,一弄就弄得东倒西歪,就不好看了。

【纪实同期】吕冬梅做莜面(纪实没扒词,用纪实同期,找类似内容)

吕冬梅:哎呀,现在弄个不好的还弄不出来了。

【解说】    为了学习推莜面,吕冬梅做了无数的尝试,最开始是跟婆婆学习,可是婆婆在她结婚不久就外出去打工了,没办法的吕冬梅只好在别人家做饭的时候,去到处串门,走东家,串西家,看谁家在推莜面,她就在旁边跟人家学。当然,除了外出学习,吕冬梅还经常实践
【同期】吕冬梅:我说我今天做得不好,做的厚啊薄你们就担待点,我也不会做。我说今天要是吃不好,咱们明天再吃行不行,总之我会做得好好的,让你们吃好了。
【解说】为了做好莜面,吕冬梅可以说是煞费苦心,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才有了今天的熟练动作。可是每次说起吕冬梅第一次做莜面的事,就连她的老公,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同期】赵年爱生:那回乱七八糟的,她推那个油面,立不住,有的只有一小点,有的搞的厚的厚,薄的薄,乱七八糟的她。吃起来也是挺高兴的,反正能吃这个油面了,心里面也是暖忽忽的,
黑闪过度【纪实段落】吕冬梅给公公送饭
【解说】看着这个贤惠的女人,谁能想到,结婚以前的吕冬梅是家里的一块宝,家庭虽然贫穷,可是父母兄弟却非常疼爱她,家里的家务,也很少需要她去做。
【同期】吕冬梅:他们都是可疼我了,我在家里面是最小的一个女儿。
【解说】吕冬梅出生在平遥县城,家里有七个儿女,在吕冬梅的记忆里,由于家庭贫困,姐姐们,都早早的就出嫁了,而她作为家里最小的女儿,却深得父母的疼爱,哥哥姐姐们的照顾,虽然没读过几年书,可是,却学的一身晋剧的好本事,为了补贴家用,吕冬梅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小剧团走南闯北,唱戏挣钱。
【同期】吕冬梅:那会儿挣上钱就特别高兴,真的特别高兴,第一次拿到工资的感觉就是说我要把这个钱给我妈,我就回去,真的我回去就把这个钱,我说挣了两个月的钱了,给你60块钱,我一分钱不拿,没有花,我就都给我妈了,我妈高兴的,我姑娘已经挣上钱了。

【解说】对于从小疼爱她的父母,吕冬梅非常孝顺,结婚以前,她自己省吃俭用,把收入都给了父母。那时候的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她会成为“三晋好媳妇”。

而一切就从她认识赵爱生开始,发生了改变。
1986年,吕冬梅开始跟随普明村的一个剧团走南闯北的到处演出,而赵爱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出现在她的生活当中。
【同期】吕冬梅:他管那个箱子嘛,他一直照顾我们这几个外来的姑娘们,给我们扛行李, 
【解说】那时候,剧团的领班是赵爱生家的邻居,赵爱生时常跟着剧团干活,挣点零用钱,他勤劳能干,任劳任怨,20来岁的吕冬梅,看着这个对她很好的年轻人,总是觉得很亲切,俩人也越来越亲近,可是,吕冬梅并不知道这个小伙子在不知不觉当中竟然爱上她了。
每年5~6月份,农忙的时候,就是小剧团休息的时候,刚刚在家休息了一个月的吕冬梅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赵爱生的信。

【同期】吕冬梅:说你赶快过来吧,人家意思是要出去演出去了,就给我写了封信,是说你赶快走吧,我就过来。过来就知道他骗我了。

【解说】原来剧团并没有召回演员,而是赵爱生难忍对吕冬梅的思念之情,才写信把她骗回来的。

【同期】赵爱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骗回来,就是想跟她谈对象。两个人都处得可以。

吕冬梅:我那会儿也是,怎么说,那会儿他对我也挺不错的,他也对我挺不错的,我也看着他也挺好的。

【解说】就这样,吕冬梅开始了跟赵爱生的爱情,1987年年底,俩人便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同期】吕冬梅:我要嫁到这儿的时候,我妈就说了,是说你要是嫁到那么远,没人看你,你受了委屈我们也不知道,     
【解说】那时候的吕冬梅,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她觉得,凭着丈夫的勤劳能干,再加上自己的双手,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可是,她并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导视】
解说:婚后的她,究竟有什么样的遭遇?
解说:又是什么样的生活,将她铸就成“三晋好媳妇”?
故乡栏目继续为您呈现《梅花香自苦寒来》

【解说】岚县历史悠久,古风蔚然,自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这里的记载;这里的历史传承悠久,文化传承更是丰富,尤以面塑手艺和剪纸手艺,最为出色。面塑是为祭祀祖先而制作的面点,其造型、做工,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是极具岚县特色的传统工艺;剪纸则是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粘贴的重要物品,是历史风俗的一个重要展示。

然而,历史文化的传承,带给岚县的,不仅仅是这些传统的工艺,也给这座县城,戴上了一套枷锁。
【解说】《孟子•离娄上》当中曾提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从此这句话就成了中华民族男女之间相处的一个规矩,岚县的历史悠久,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对于忠孝仁义礼智信都非常的重视,但是也正是因为重视传统,岚县人对于这句话的遵从,到了一个让人惊讶的程度,即使是儿媳妇照顾公公,女婿照顾岳母,也必须要遵循“男女授受不亲”这句古训。
【同期】(普明镇乡委书记)
我们岚县的媳妇都是好媳妇,她并不是不孝顺公公婆婆,她是在婆婆面前好一些,公公面前有一些不方便,你要照顾他,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岚县毕竟还是一个闭塞,也有一点落后,媳妇和公公中间总隔着那么一层窗户纸,她不能把他当成自己的父亲来伺候他。
【纪实段落】吕冬梅的公公吃药,老人莜面吃多了,有点吃坏肚子
【解说】结婚以后,吕冬梅才知道,公公有高度的近视,生活上的很多事情都需要人照顾。刚开始还有丈夫在身边帮忙,可是结婚的第二年,吕冬梅和赵爱生,就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为了让妻子和孩子有好日子过,丈夫赵爱生开始外出打工,把家留给了吕冬梅,生活的担子,一下子就压到了吕冬梅的身上,照顾公公的责任,也落在了她的肩上

【同期】吕冬梅:我吃什么你吃什么,我说我总不会让你饿的。我告诉娃娃们也是,我说爷爷来了,你爷爷来了就是不管吃什么饭,头一碗就是他的,我老公在家的时候,我也不可能把你爸让着给你端头一碗,不可能,什么东西他都是头一碗。

【解说】 那时候,公公虽然视力不好,可终归能够帮吕冬梅分担一些家里的工作,日子苦是苦点,倒也还算过得去,可是让吕冬梅没有想到的是,在2000年左右,公公的视力急剧减退,最后竟然彻底看不见了。

【同期】赵爱生:那会我记得买了三个猪娃子,喂了三个猪,还要去地里面,还要看孩子,还要喂猪,做饭。她在这个家庭很辛苦的,我知道的。

吕冬梅:那会儿娃娃们正是吃的时候,我一个月三袋面就不够吃,下不来。
记者:长身体的时候就能吃。

吕冬梅:对,一个月我三袋面就下不来,那会儿,连面我就买不起,我就出去到门市上去赊嘛,赊着吃面,赊完了我老公回来,我说你还帐去吧。我先给娃娃们吃了,不可能都饿着吧。

【解说】丈夫在外打工,吕冬梅要独自面对一个失明的老人,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再加上地里的活,还有三头猪,这忙起来,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受得了的,然而吕冬梅却一个人扛了下来,每日里起早贪黑,洗衣做饭,种地喂猪,样样都没有耽搁,可是,她心里的苦又有谁知道?
【纪实同期】(白龙山)

  吕冬梅:里没人和我说句话,也不像告诉外人说我在家里面又受苦,又照顾老人,又照顾孩子,太痛苦了,我不想告诉外人,我就自己跑到这大山里面,我就大喊叫一下,哭一下,我就好象心里面就痛快了。

【解说】 在普明村的对面,就是岚县著名的旅游景区,白龙山,相传曾经有一位白龙王在这里居住,百姓们有了困难,白龙王就会帮忙,作为报答,每年四月初八,岚县的百姓们,都会回来,祭拜白龙王,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岚县一年一度的白龙山庙会,这虽然有些迷信,可是人们都把这里当成了一个心灵的寄托。而吕冬梅却把这里,当成了排解自己郁闷心情的地方,也许她心里面也希求着白龙王能够帮她一把吧。

【纪实同期】前面加喊叫

嘉宾:当时我就对着山,我就喊完以后心里面特痛快,特舒服,气得不行了,好像是喊个一下,觉得心里面才舒服一点,好像把肚里面的憋气都喊出去了好像是。

【纪实段落】(黑闪过度)吕冬梅和公公聊天镜头

【解说】对于吕冬梅来说,生活的困难其实不算什么,更让她感到无奈的事的还在后头。

【同期】他不吃什么了我告诉你,不吃挂面,不吃方便面,不吃我们的疙瘩汤,不吃那个,不吃我们这儿的片汤,剩下的不吃。烩莜面,不爱吃,我就不知道人家爱吃什么饭,我做饭真的是不好做。

【解说】不吃鸡蛋,不喝牛奶,点心、饼干,都要挑自己喜欢的吃,不顺口的,宁愿喂狗,这就是吕冬梅的公公;在穿着上,老人的要求同样苛刻,吕冬梅在给公公买任何东西的时候,都会买几件不同的回来,等公公选好之后,再把其他的拿去退掉。

【同期】赵爱生:难伺候,不是普通的老人。

【纪实段落】吕冬梅的公公睡觉,吕冬梅给公公打扫屋子
【解说】其实日常的照顾还不算什么,在这个家庭的生活当中,还时不时会出现一些意外,也让吕冬梅时常感到提心吊胆。
2012年冬天,吕冬梅正在屋里休息,突然闻到了一股奇怪的味道。
【同期】吕冬梅:我上了一下厕所,我说怎被闻见那个味道不对了,这是谁家着了火了,
【解说】当时的吕冬梅还不以为意,以为是别人家的事,谁知道,她一出院子,就看见公公的房间里,正有黑烟往外冒,这可吓坏了吕冬梅,她赶忙跑到公公的房间。
【同期】吕冬梅:火的我真的是出火了,肯定要出火嘛,好好的被子都点着了,我就过去说了,我说你怎么搞的,怎么能把被子点着了,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一下子着了,我还闻见有味了,看也看不见哪儿着火了,怎么搞的了,他也这样说了。
【解说】吕冬梅的公公喜欢抽烟,那一天,老人正在床上抽烟,突然闻到了被子被烧焦的味道,盲眼的老人,也看不见火在哪,拿着水壶就是一通浇,结果,等吕冬梅进来的时候,被褥已经烧的烧,湿的湿,不成样子了。
【同期】我说我要是不在跟前,我说得把这几间房都点着了,都是木的,这房子。我说不小心把你也给点着了,我就这样说了。我说不小心你也点着了,你说怎么办?
老爷子:咋就不让我得个脑梗,心梗,死了算了,活这么大岁数,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这不是给孩子们带害吗?
【解说】从那次以后,吕冬梅的公公,再也不抽烟了,可是,这件事,却把吕冬梅吓得够呛,从那以后,吕冬梅总是隔一会就去看看老爷子,生怕再出意外,而这个院子,仿佛也成了一个笼子,把吕冬梅牢牢地关在这里,她即使要出去几分钟,也总怕家里会出事。
【纪实段落】(黑闪过度)邻居来家,聊天镜头
【同期】邻居:家家对他的评价都非常好,特别是她家这个老爹,二三十年,她老爹岁数大了,眼睛又看不见了,有时候她老爹就拉在裤子里头了,她给洗,别人是做不到的。
【解说】吕冬梅的行动,村里的人都看在眼里,虽然她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点点滴滴的小事往往是最难坚持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她能够突破传统的束缚,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盲眼的公公,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导视】

解说:采访当中,吕冬梅突然放声痛哭,一件隐秘的往事,让吕冬梅倍感伤心。

解说:在她的身上究竟还有怎样的故事?故乡栏目继续为您呈现《梅花香自苦寒来
【纪实段落】村里的检查队突击检查,村干部与老人对话

【纪实同期】(没扒词)村干部问吕冬梅的公公,媳妇对你好不好,公公回答。。。

【解说】吕冬梅孝敬公公的故事,在整个普明村,乃至整个岚县都被人们所熟知,这个故事给这里造成了巨大的震动,让这个曾经守旧闭塞的地方,开始产生了一些转变。
2010年,普明村开始评选好媳妇,由邻里推荐,由村民和村委会选出监察员,不定期,不定时,不通知备选人员,对推荐的好媳妇进行突击检查,从卫生状况,饮食状况,到温度,将老人的房间与自己的房间进行对比、审查,最终评选出村里的好媳妇,并对其进行奖励。吕冬梅连续五年评优,2014年,她更是被村里推荐,参加“三晋好媳妇”的评选,并最终获得了这一殊荣。
虽然吕冬梅的身上有着无数的孝顺光环环绕着,可是她却总说自己不孝顺。
【同期】吕冬梅:我嫁到这儿的时候,我妈来过一次,我爸就没有来过。
【解说】父母,是吕冬梅心中永远的痛,结婚这么多年来,吕冬梅跟父母的往来少之又少,对此,吕冬梅的内心,充满了伤感。
1995年夏天,一封紧急电报送到了吕冬梅的手上,电报上只有六个字:母病住院,速归。看着电报,吕冬梅的心一下子就悬了起来,结婚近10年,家里从来没有给她寄过这样的电报,吕冬梅急忙从岚县赶回平遥。十多个小时的车程,吕冬梅都是在提心吊胆当中度过的。
【同期】吕冬梅:巷子的口口上就有人告诉我了,你妈没了,我就连车还没下我就哭了。
【解说】母亲的去世,对于吕冬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噩耗,那一瞬间,吕冬梅回忆起了妈妈对自己的疼爱,眼泪忍不住的就掉了下来
【同期】吕冬梅:我妈就在那儿躺着,一看见我妈那会儿,我就一下子瘫了。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后来到了晚上我们都到了跟前了,我爸才告诉人家照顾的人说行了,小孩们都回来了,才入的。
【画面】哭镜头延长
【解说】看着母亲入殓,吕冬梅险些崩溃,她不知道自己那些悲伤日子是怎么过去的,那时的她,好像只会哭,然而即使到了这个时候,吕冬梅仍然放心不下远在岚县的另外一个家。
【同期】吕冬梅:我在那边的时候,我就经常牵挂这边了,这边吧就是说,我说他吃好了没有,穿的穿好了没有,就是这样牵挂的,一直牵挂着他。我出外面,好像是我出外面,走上一天,我回来都问问他,你今天吃什么饭了,就牵挂一点,比我的小孩就得牵挂得多。
【解说】三年之后,吕冬梅的父亲也去世了,那一年吕冬梅才32岁,刚刚而立却已经失去双亲,她再也没有办法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其实吕冬梅并不是不想常伴父母膝前,只是她放不下公公,她不忍心让这样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无人照料。

也许照顾公公,对吕冬梅来说,就好象是在照顾自己的父母,只有这样才能略微的慰藉自己心中的伤痛吧。

【同期】嘉宾:不管他活到多大的岁数,真的,我还能坚持下去,(切)照顾老人没有害处吧好像是,对小孩也挺好,对社会也挺好的。

【纪实段落】夫妻俩看着老人吃饭

【解说】到现在,吕冬梅嫁到岚县已经28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都长大了,两个女儿接连出嫁,儿子也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事业。到了两年前,吕冬梅的丈夫也从外地回来,在村里开起了自己的小店面,吕冬梅再也不用自己一个人去操持家务了,她也终于能够清闲一些,能够时不时的从这个仿佛笼子一样的小院子里走出去。
【镜头】广场舞
【纪实同期】嘉宾:我家老公回来以后,我好像是也有这个开心吧,好像是给我帮了点忙吧,我就出去到广场和这些朋友们过去跳跳舞,心里面好像是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一跳舞就什么事都没了。
【解说】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28年,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个短暂的时光,这28年,岚县已经成了吕冬梅的故乡,她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地方,可是对于吕冬梅来说,幸福的生活仿佛才刚刚开始,有了丈夫的陪伴,没了孩子的牵绊,生活仿佛变得轻松了很多。
岚县给了吕冬梅带来了亲情,爱情,也给了她认可和肯定;而她则用她的事迹,给这个曾经闭塞的地方,带来了一股新鲜的孝老风气。对故乡的爱,不能仅仅用语言去概括,更要用心去回报,用自己的力量去为故乡做出奉献。
推荐: 《大美青海我的家》 《家在亳州》 《 感恩淄博》
播放次数:
内容摘要
【声音】吕冬梅哼唱晋剧三娘教子。 【画面】村庄空境接吕冬梅制作莜面的镜头(镜头快切有冲击力) 【出片名】白龙山下的女人 【解说】吕冬梅是山西省岚县普明村的一个普通村民,从1987年嫁到这里之后,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村子,可是在这个村子里,她是一个
标签:
来源:CCTV故乡时间:2017-12-01 09:44作者:刘旭东责任编辑:cctv故乡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首页 | 编导手记 | 最新动态 | 栏目介绍 | 节目预告 | 视频点播 | 节目相册 | 全国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7 故乡新闻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201208169  技术支持:CCTV故乡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