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这是陕西省渭南市初冬平常的一天,但是这天渭南市的西安路小学却格外热闹。因为他们迎来了一位离开学校50年的老校友。这位花白长髯的长者,看着眼熟很多却叫不上名字,但是说出他曾扮演的角色您一定恍然大悟,他就是关羽的扮演者陆树铭。
(画面:三国演义关羽自报家门画面)
同期:
校长:大家应该熟悉的,我们看过《三国演义》的电视剧的同学,都知道关公,他演的是关东,关羽,你看像不像?
学生:像。
校长:现在大家欢迎他,这个老同学,给大家讲几句话。
陆树铭: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学生:好。
陆树铭:你们在这个学校,现在还叫西安路学校,我应该是你们的师爷爷了,不是师哥,也不是是师叔,师爷爷。因为我六六年,很早了,就在这上学,就是这个学校。甚至就是这个位置的教室,原来没有楼房,原来是平房,平房当时只有十几间土平房,我就在这上学。
出片名——渭水河畔是故乡
导视:
他是来自工人家庭的儿子,
他是从渭水河畔走出来的汉子,解说:陕西省渭南市,地处关中平原,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这里矿产丰富,人杰地灵。中华民族又称“华夏”,“华夏”即来源于渭南的“华山”和“夏阳”,“华夏”文明也是起源于此。
解说:1956年,陆树铭出生在山东省青岛市,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十岁的小陆树铭举家搬迁,来到渭南。
同期:陆树铭:当时我只有十岁,我和我的姐姐,两个姐姐,一个哥哥,还有两个妹妹,跟随着父母亲来到了这里。来这了以后啊,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的火车站,不是这个新火车站,是南边这个火车站,一下火车,特别开心啊,那么小不懂啊,来到了一个新地方,但是呢,一出那个火车站的大门,就是看见了尘土飞扬。没有水泥路,也没有现在的,那种所谓的广场,都没有,一片尘土。
我说这个老家伙,来的是什么地方,然后来了个大卡车,那个解放大卡,没有顶棚的,然后我们所有人,就爬到车上,拉着拉着上去了,我记得特别清楚,我站在车子最前面,我小嘛,那个不懂事,十岁的时候,打敲开了鼓了,打打打打高兴得,后来司机把车停了,你敲什么?有什么事?青岛话嘛,把我吓得,我爸爸把我头啪了一下,不要乱敲,还能把你高兴成这个样子。
我真的很高兴,为啥,我好像是来到了一块,我认为非常广茂的一块土地,我认为这块土地,我将来一定会有大有前途,但是忘记了,我们已经背井离乡了.
解说:当年陆树铭一家就是从这个古老的火车站,踏上渭南这片土地,(火车站空镜)五十年后,这座火车站已经成为了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相传这座车站还接待过一位历史人物,“西安事变”前蒋介石去往临潼,便是在此地下的火车。
几十年岁月变迁,空空的候车大厅曾经人来人往, “渭南车站”的匾额依然静默伫立于此,它们共同见证着几十年的历史。(火车站空镜)
解说:来到渭南后,十岁的陆树铭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踏入了渭南市西安路小学的校门。
同期:
陆树铭:哎呀,这个一晃就看,我是十岁到这个学校,十岁,当时我上二年级。
陆树铭:我们从青岛来的孩子,到这属于比较洋气的孩子,你知道吗,哪怕是袖子上有补丁,袖口上都有破损,没有关系,一定是有洋气的味道。还是不大一样,他穿的那个衣服,那个领子,可能会,小孩嘛,有个花或者有个什么,来了以后,我们那个同学,叫我们旱鸭子。
我说什么叫旱鸭子?我后来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叫我们鸭子?因为鸭子是在水里走的嘛,我们从水边来的人,叫旱鸭子。
叫了好多年,一直叫到初中,慢慢大了,他们不叫了,一切都好像昨天的事。
解说:那时候的陆树铭离开了有小洋房的青岛,在渭南上小学的日子让他见识了另外一种生活。
同期:
陆树铭:当时十几间吧,十几间的教室,没有楼。二层楼都没有,都是平房。我还记得顶上不是墙,是那种草席,草席,你看多少年过去了,草席中间是拿那个,那叫什么芦苇吧,还是什么编的席,在上面铺着,拿那个绳编的,这样的草席,也没有暖气,就炉子,升炉子,升大炉子,很高的炉子。
然后我们每个同学,每天要负责,拿一点煤过来,就是一人拿了一个,你都想象不到,我们同学,那也没有塑料袋,比如说拿个小竹筐,小纸盒,反正抓两把,每个人都要拿,谁值班?值班同学要来收,收了这些煤,就开始往煤炉扔,放到旁边什么,往煤里扔,这个当时,学校是没有煤的。
解说: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十岁的陆树铭却收获了真挚的友谊。
同期:
陆树铭: 后来就有一次,是特别的,就在学校门口,在学校门口,当时那个门口是朝那边朝东,朝东,我印象太深了,我正放学背着书包,准备回家,走走走,啪来了四个小孩,陆树铭,你站住,我说杂了,你为啥前两天欺负俺妹子,我说你妹是谁啊,我咋欺负你妹妹,我说我没有。没有,还想寻思你,上来就像要打我,四五个吧,我都是不是这一块,那一块我早就,瘦的很特别瘦,那时候也没有刀好像,青龙偃越刀也没有,我正准备那个啥,要交涉,我一发现这不行,我就把书包拿下来.
男:他来了带了三四个,就是你们干啥那,干啥那欺负人知道吧,人家陆树铭是咱们班同学你干啥那呢,那一看那比咱小,小一级不知道两级。一看你们俩就灰溜溜地跑了,就是在这个学校门口,哎呀。
解说:那时候的陆树铭是孩子王,他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打篮球。
同期:
陆树铭:哦,我当时打篮球,就是在这。
校长:现在是咱们学校,篮球队和足球队,尤其孩子们,篮球打的不错。
陆树铭:还不错哈。
校长:个头有的小,主要是技术。
陆树铭:当时打篮球,打到渭南地区队,后来我打到,陕西省这个青年队,我就在这,打到青年队,然后当时就在这,开始训练嘛,跑步练双杠,练单杠然后跑步,这都有点,现代化的感觉了,有点现代化感觉了啊,地方还是这个地方。
解说:除了在学校练习,课余时间他也痴迷打篮球。
同期:
陆树铭:当时是在就是在这一块,这一块,我今天一看我怎么真的认不出来了,岁月岁月真是,那现在就成了溜冰,因为我也好几年没回来了,我时候回来也不,不到,没到这块来,现在成了就是一些老年人,中老年人的这个每天早上晨练的地方了,体育馆没有了,体育场没有了,原来体育场我们有个打舞台,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和我们的伙伴们就是睡到舞台上,拿草席子一批,一铺地,铺地从家里拿的被子,被子完了以后拿的锅,碗啊,勺子,底下铺着草上面铺着褥子,晚上睡觉,早晨起来就跑步,围着这块转,尽管转转转转,然后再到那个篮球场,有一个,有一个没有那时候还没室内的,那时候有一个就是体育场,,能有个十几排的座位,然后外边把就是有很多很多的,就是篮球架,就在这一块,现在都变成这样了,都被高楼大厦所覆盖了。
解说:篮球健将陆树铭没想到,渭南在增长了他的体育特长外,在这里他还将遇到一位恩师开启他的文艺生涯。
同期:
陆树铭:我就是在这个地方,到了西安路小学的宣传队,姚老师是我们的音乐老师,我们上音乐课的时候,我就在这个学校就唱,我唱的声音比谁都大,他们都知道,他们都知道,我唱的好,我唱京剧,我唱京剧就学会了。
姚老师说陆树铭,你下课了,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呀我说咋回事,是不是犯啥错误了,因为我那个时候,调皮的很,上课是不是给人说话,没听讲啥的,呀我就低着头,到办公室去了,不敢抬头,姚老实说,女的嘛姚老师,这次找她,她去世了,姚老师去世了,也大了,七十多了,七十初头,
解说:时隔五十年,已经六十岁的陆树铭,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同期:
陆树铭:对,姚老师叫我到办公室说,陆树铭,我给你说个事,我说啥事,姚老师,不要去打篮球了,打什么篮球啊,我说咋了,我是绝对主力我是,主力嘛,我说为什么不让打了,你到宣传队吧,你来唱京剧,现在宣传队,缺一个唱样板戏革命京剧的,我说我篮球队,我说我喜欢打篮球,她说你将来打不了篮球,你肯定将来能唱歌,唱歌唱的好,呀我说那好吧,其实我心理愿意,你知道吧老师。
我说啥时候去,她说明天下午就来训练,这我记得太清,明天宣传队活动,是星期六,那时候没有星期六,星期六还在上学呢,那时候我说那好吧,那个篮球队,让我去咋办?篮球队少去,宣传队多来,从那以后就(去了宣传队)。
解说:也许是上天赋予的天赋,从小陆树铭就有过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
同期:
陆树铭:在这之前是个半导体收音机,就这么大。天蓝色的,在我们家里是属于我的专利。我只要放学回来就肯定就在我身边,就是某一个频道、永远就有京剧、八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每天我可以倒背如流,在那个年代我可以倒背如流。
从一开始,第一场开始如何倒白,如何你来我往、如何男的唱、女的唱。我就是一场戏一场戏全部都能记下来,而且一个字不差,现在时间太久了,就是有很多都忘记了。但是偶尔和年龄差不多的人唱哪一场戏,你来我往还是可以来一个,挺有乐趣。收音机给我们带来了太大太多的文化的生活,精神上的生活。
解说:那时候听样板戏和在宣传队活动,让陆树铭更加喜欢戏曲,十四岁的他甚至萌生了要当个专业京剧演员的梦想。
同期:
陆树铭:其实是在我14岁左右的时候,渭南地区京剧团当时正在招生,他要招一些演员,后来通过我那个音乐老师,说了能不能,能够来到这儿参加西安市,等于不是西安市,是渭南地区招新生,因为我当时个头也高,唱的也比较好,嗓音也很嫩,很高很亮,要我,后来我就,回家就特别兴高采烈的跟爸爸说,我说“爸,我想去演戏去”,我爸说,“你哥哥打球,你怎么又想唱戏,不行”这个在旧社会都是下九流,不能,两个儿子不能都干,一个干体育,一个干文艺,不让我去,我真的想去,因为我喜欢,喜欢这个事儿,喜欢文艺,喜欢艺术,后来我就,爸爸,晚上都十点了,要睡觉了,因为爸爸第二天要上班嘛,我就“哼哼,我就要去,你让我去吧,”你想14岁的小孩啊,后来我就干脆蹲到爸爸床前,哼哼后来蹲累了,我就干脆跪在那儿了,哼哼,让我去吧,我爸爸就在睡觉,我就在那儿哼哼,哼哼了三四个小时,都十二点了,连爸爸都累了,说这个孩子太能闹了,你明天还得上学呢,就在那儿哼哼我要去干文艺,我要搞艺术,我当时不懂什么是搞艺术,我也不知道搞艺术能怎么样,但是我喜欢唱京剧,一直到现在我也喜欢唱,尤其是样板戏,张嘴我就可以来
(画面:陆树铭唱样板戏)
陆树铭:早也盼晚也盼,望穿双眼,怎知道今日里打土匪,进深山球穷人脱苦难,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唱)
解说:没能去成京剧团的陆树铭依然每天练嗓子、打篮球,岁月的光阴慢慢流过,陆树铭由一个少年成长为一名青年。青年陆树铭成为了一名航空摄影师。
同期:
陆树铭:拍飞机的姿态,拍飞机的弹射实验,还有飞机的投弹实验,拍飞机的起飞的姿态等等等等,还有就是说在空中拍很大的是就是摄像机,那都是胶卷的一尺多宽的专门拍地面,有时候我们测量地图,就是这种,然后飞机就是什么飞机呢?就是那种运输机,安2还是什么,在空中飞,它就有一个动作正好固定在这儿,然后啪、啪、一边飞一边测量,那是属于比较高科技的,在代表来讲也是高科技的,还有高速摄影,高速摄影就是一秒钟它能拍1000多张,就它那个一瞬间的姿态,哇,拍下来,所以玩摄影机我应该还是比较玩的,当时身体也好,比如说,比如说旋转,比如说有跟踪,那个这个腿的姿势,站住不要,要,你看从这儿开始拿摄影机,很稳的,我都经过训练,好了,看见没有?这就是脚步角度站好了,是吧,就手拿,不用三脚架的,一样的,地对空也是,现在飞机一起飞,航向,啊,停,先稳慢慢起,然后再稳住,空对空我也搞过,
解说:航空摄影师陆树铭,当时很满意自己的这份工作,因为这份工作可以让他吃得饱。
同期:
陆树铭:为什么干这工作?一个是那在当时来讲,非常时髦,最重要的我们干这个工作可以吃地勤灶,吃地勤灶什么概念,就是交10块钱随便吃,在70年代随便吃,能吃饱这个事太大了,就等于跟体工队一样,太大了,你就不用回家要粮票,也不用怎么样怎么样,每月40多块钱工资,他们就跟我们扣除了10块,扣除了10块,30块钱装兜里,行了,你就可以了,你如果不抽烟,不干吗的,30块钱可以,可以到月底还能有个20多块,了不起买个牙膏啊,毛巾啊,或者买双袜子,买个线裤,这是花个那个钱,那就很富裕了,我记得有一年我是给家里拿了一年攒了200多块钱,200多块钱不得了的事情,这个事太大了,我给家拿到了,
导视:
成为了航空摄影师的陆树铭,故乡栏目继续为您呈现《渭水河畔是故乡》 。
解说: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刚刚经历过一次十年的阵痛。全中国各行业都在恢复生产建设,整个陕西省也在蓬勃发展。陆树铭没有想到,这个蓬勃发展的社会,不久将会给他一份从天而降的惊喜。
同期:
陆树铭:回来以后,我邻居,我们叫阿姨,她有个女儿,她女儿叫小花,这个女儿没有工作,树铭你在西安打过球,认识人多,什么地方路也好找到哪儿去,西安话剧院招生你能不能带着你妹妹去看看,我说行,
解说:热心肠的陆树铭带着邻居妹妹顺利的找到了西安话剧院,在考场外看热闹的他,突然被人拍了一下,这个人就是郭达。
同期:
陆树铭:正看着那,一个人问我你是考生吗?,我说不是,他说你怎么不去啊,你这个形象、身高,问我多大了?我说24岁还不到,我说8月的,5月份还差三月份,23岁。
你怎么不进去试一下,我说我有工作了,就算了吧。就是这个态度,我特别不在意,其实心里在调动。这个东西往往是这样,我可不可以试试,我一想爸爸不同意,多少年以前爸爸不同意,一想算了。然后不由分说拉着我往里走。
解说:这个拉着陆树铭不由分说往考场走的伯乐不是别人,就是后来在春晚舞台大放光彩的郭达。(画面郭达小品)
解说:就像很多故事里的桥段一样,邻居妹妹没有考上,陪考的陆树铭却被相中。
同期:
陆树铭:后来那个老师,现在想想真的很怀念她。就说你是个演员的胚子,是个做演员的胚子。好好读书,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有点出息。别可惜你这块材料,当时不太理解,说实话。还是二十四岁不太理解,不太理解做演员非得怎么样,现在想一想,老师说的真的对。
解说:当年那个趴在父亲床前苦苦哀求要唱京剧的小男孩一定没有想到,多年后,他竟然当上了一名真正的演员。就像身为话剧演员的他一定也没有想到,十年后,他扮演的关羽将成为全中国家喻户晓的角色。
解说:这还要从电视剧《三国演义》剧组在全国寻找演员开始说起。当时郭达得知这个消息后,给剧组推荐了当时在西安话剧院的陆树铭。可郭达不知道陆树铭此时正在外地拍戏,所以开始剧组并没有联系上陆树铭。
同期:
陆树铭:就到了六七点钟,突然就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哎呀,我说这麻烦了,我说家里的窗户没关,当时我和我媳妇都在这个剧组。
我说,要个车,给剧组要个车,拍公安题材的警车,要到了警车。每天我的回家一趟,我说这个暴雨太,倾盆大雨。我说我得回去把这个窗户关一下。后来就这个开警车回去了。四十来公里,回到家以后,窗户都关的好好的。门窗我一看,门上有个小条子,纸条。一看,我们是中央电视台《三国演义》剧组。我们来找你去试关公这个角色。见此条后到胜利饭店多少多少号房间,后来我在一看后面的落款,三天以前的。
三天以前的,我的妈呀,就赶紧,什么下雨,骑上我那凤凰自行车,雨衣也不披,就敢去,幸亏不远,也就是两站路吧。哒哒哒…敲门,202号,202号房间敲门,落汤鸡一样的,水,头发全是。响门开了,还不错,人还在。在干嘛,墩地上打包呢,往包里塞东西,马上就走了。你是大陆,我说我就是,你怎么才来呀,你干啥去了。
解说:差点没错过关羽一角的陆树铭还是在《三国演义》里成为了正真的关羽。(电视剧画面)就在前六集拍完,关羽也备受认可之时,一个误会让陆树铭差点被迫离开《三国》剧组。
同期:
陆树铭:前六集拍完,前六集说起来,应该说拍得比较生涩。也不光是我们生涩,包括导演,包括摄影,灯光等等吧。都在磨合。就像那么大一块面,在那揉你。它呢,这个东西确实他在拍就记得有时候一天拍一两个镜头。电视剧,灯光人马,大队人马,没有电脑。不像现在有技术上各方面设备。现在这个设备都是这样的了。提包机,都在背着,完了以后电池一会换一块。那个带用完了以后,在换一块带。那么大的带,后来慢慢变小了。这样。
回家这个时候正好我媳妇怀孕,十个月了。她是三月怀的嘛!三月怀的,到年底了,正好也该生孩子了。生孩子就我回来这两天,就那么巧,就这么几天。回来了一个星期吧!一个星期按理说,我们是十天好像放假还是半个月我忘了。反正是到期了,她也生了。我就是发了个电报。哒哒哒哒…人大什么主任,人大会嘛,我说我可能要请两天假,因为刚生下来,那时候没有电话,那时候把电话打到我们话剧远去了。当时就是住到我媳妇家里,就是我丈母娘家里了。她就没离开家嘛!
打电话还有一个我们单位的,这个大陆没在,是不是打麻将去了。你看这说话怎么不负责任。我家里媳妇生孩子,我去打什么麻将,而且下大雪。我刚回去我找谁打麻将,我连个熟人都没有。这绝对是冤枉。但是当时就传到剧组,说是去打麻将去了。于是乎剧组就炸翻天了嘛。这么重要角色让你来你不来,请假,你还是怎么样。
解说:在剧组大多数演职人员的劝阻和陆树铭自己强烈争取下,导演保留了他的角色,失而复得的机会让陆树铭倍感珍惜。
同期:
陆树铭:骑着马跑啊,从马上跳下来,马不刹不勒缰绳不停地跳下马来,跑过去打个,那马是最快的速度跳下来,跑到大哥跟前就,大哥,那个虎头会,一般的演员做不到的,不减跳下来,所以说是演员是个干文艺的其实很多戏体力活,当然了现在越来越多的是找替身了,替身了,拍个上半部我们都没有,真正是马,绝对是快速的嗒,嗒,嗒,不停然后翻下来,连续拍三条,再来一条,不,导演开始迎面那个是,这个是你,啊,大哥在那儿站着,不说威猛,一扔缰绳从马上蹦下来,跑到大哥,大哥,我的妈,我现在想想这是天方夜谭。
解说:就是这股不要命的拼劲,让百年前传说中的人物,活生生的出现在了荧幕上。
(画面:电视剧关羽曹营三进三出片段)
导视: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让陆树铭家喻户晓,故乡栏目继续为您呈现《渭水河畔是故乡》 。
解说:陆树铭演活了关羽,关羽也成为陆树铭让大众最认可的角色。可是《三国演义》之后,人们几乎很少在荧幕上看到他。
同期:
陆树铭:虽然这部戏没挣多少钱,筹集很低,200多块钱一集,没挣多少钱,但是,传出去的影响力很大,这几个人物一下子家喻户晓,到东南亚就别说了,特别的,特别火爆,特别火爆的同时,就引来了什么问题,就引来它的反面,好象一下子就成了特型演员那种感觉,似乎你演关公演的,演别的角色不太合适了,就象你演毛泽东,你怎么看象毛泽东再去演一个刘少奇,还能去演一个其他人物,仍有点类似这个感觉,就很多戏,导演就想到了,后来一想,怎么看也像关公,所以说,成也关公,败也关公,我这体会最深的。
解说:关公成就了他,可是他似乎也被这个形象所禁锢。事业、人生要何去何从,进入了中年的陆树铭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直到他同奥运代表团去到希腊带回火种的那天,他得到了启迪。
同期:
陆树铭:唉,对,橄榄叶,特别壮观,特别美,那个火炬这么一点,我就对准那个火炬啊的一点,那个眼泪吼下来了,不是哗那是吼(音)下来了,这热泪盈眶啊,那个热泪盈眶我现在想起来都莫名其妙,那时候我也五十出头。哎呀,热泪我怎么回事,(奥运会点火画面)
从那一瞬间,我说我能做点啥?14亿人我做不做,觉得也决定不会影响啥,但是我既然演了关公,关公只有一个吧,那么关公演活也累,还是老百姓认可恐怕也不容易吧,我说那好吧,我自己给自己说,我说自己拯救自己,我拯救完了我自己,我再让我能够得到一个启迪再去拯救别人,我至少拯救我身边的人,我就这么简单,我没有多么浪漫,我没有多么大的水平还要拯救全人类,我做不到,我说我就拯救我身边的人,我身边不守纪律的人,我身边不守法的人,我身边不讲诚信的人,我身边还有贪小便宜的那些人,我身边还有很多心胸狭窄的人,我说好吧,我就说我在做着这样的事,唉,我说我来抗起这个大旗,我说抗起这个弘扬关公文化的大旗.
解说:对关公精神,研究关羽二十多年的陆树铭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同期:
陆树铭:那什么,就是诚信,对吧,在关公的身上,他还有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就是舍我顾大义,啊,舍我顾大义,就是遇到关键的时候,可以把我自己的利益全部不在意,然后顾全一个民族的也好,集体的也好,或者一个家族的也好,或者兄弟之间也好,话小一点, 就是兄弟之间这种情义,顾兄弟之间的一种大义,我们可以把这种大义可以解释成为一种精神方面的大义,我们把他的忠,忠诚,忠于谁的忠,忠义嘛。
解说:陆树铭同时把对“关羽精神”的理解运用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当母亲82岁生日的前一晚,他收到了母亲癌症的确诊通知书,他被告知母亲最多只有半年时间。在陆家们兄弟姐妹的全力守护下,老母亲已经又安然度过了四年。
同期:
陆树铭:我现在就讲孝道,我是关公,关公是我,我塑造了关公精神,然后关公就塑造我的人生,我现在在讲这个,我现在就不信我们的,就讲这,我就弘扬这个,想让年轻人,让后代尤其演艺界的一些年轻人,你们这个,那个,要传递这个正能量,你明白吗?
解说: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没有学过作词作曲的陆树铭,想要为母亲写一首歌。
同期:
陆树铭:我就开着车在北京城,车开开开,一直把那个油都烧没了,我一看灯亮了我才醒过来一样的,其实这一路,我干啥了,我就在那儿想,想我每次拍戏或者在外面闯荡就回到家里,就这个楼下,看到家里灯亮着或者老母亲在那儿,然后开心几天热闹几天,就又离开这个家,就又奔赴拍摄的景地或者又到哪里去,妈妈一定会下这个楼梯,就下这个楼,给你招手,招手然后你拐弯了,她会在那边,我妹妹搀着她扶着她,然后还说多休息,多喝水,少喝酒诸如此类的啊,有事儿啥时候多打电话,等到出了厂门口走远了,她还站在那儿,我就想啊,虽然我不是作曲的,我说送给老妈一首歌吧,生命如此脆弱,人生如此的艰难,当然也有更多的快乐,
陆树铭:望见妈妈的泪在流,都是真实的,一边招手一边那个,每一次我离家走,妈妈送儿到门口,不就是这个家门口吗,每一回,每一次我离家走,一步三回头,一边走着再回头看看,看看妈妈,临走时别…别…,回吧,有时候是不耐烦的,当儿子的嘛,可能…行了该回吧,回吧,过段时间就回来了,一步三回头,喝一壶老酒,让我回回头,回头望见妈妈你还在招手,他就站在这儿,还招手,
(画面《一壶老酒》MV)
解说:时隔五十年,陆树铭又来到了当年他和伙伴们经常玩耍的渭水河边。
同期:
陆树铭:你看看渭河的这个水其实与黄河的水是一样的,都是一脉相承,它是支杆出来的,这个水,渭河的水,最终流流入它也是要流到大海里去的,那大海有什么,大海的水真的是通过长江黄河包括各种河渭河采荷(音)咱们陕西这么多的河,是吧,这800里平川这么多的河流,到最后都要汇成一股河流,一股这个河流,汇入大海,说今天站在这,真的思绪万千,人生一个甲子60岁,要看看这几十年,我在这个地方的变迁,原来这个地方是一个桥,69年建立,就是一个桥,后来以后,通过变迁,那么修的大桥,修的铁桥,然后修的这个洋灰(音)的桥,修的这个高柱(音)桥于是,这个就废弃了,所有证明的就像,就像我们的,这个人类的发展史,嗯,新的主要代替旧的,旧的将会移去一部分,但是,它会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头.
解说: 2016年,是陆树铭六十岁的生日。六十年一甲子,也是一个轮回。当年他从渭南走出去,像这渭河的水奔向黄河汇入无尽的大海。如今兜兜转转再回到此地,恍然领悟他一直秉承的“关公精神”,其实与发源于渭南的“华夏”精神一脉相承。当年那个渭河边嬉闹的孩童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渭水河早就赋予了他不一样的启示。
同期:
陆树铭:这个渭河的水,啊,就是其实代表的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五千年以前,就是包括轩辕,轩辕和这个炎帝,他们当时他们还有蚩尤,都是在这块地上,就是渭河, 为什么说30岁知道30岁的事,40岁知道40岁的事,50岁懂得了50岁的做人,60岁真的知道了一生,
所以对年龄,我可能不一定老演戏了,我偶尔演一下,但可以做幕后,也可以在弘扬推动关公文化上面就是作出我的努力我的贡献,有些地方我不懂,我可以去学习,唉,我可以再去吸纳,我这个年龄没有问题,
这就是我生命的价值,至少我眼下生命的价值和我今后多少年我生命的价值。
解说:历历过往,青葱少年,命运似乎在你还没参透前早已为你部下棋局,只待有朝一日,你重回故土,便能参透其中滋味。
(画面:陆树铭坐在渭水河边唱《回延安》
离别三十年,今日回延安
宝塔映朝阳,延水金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