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 视频点播 > 热门文稿 > 《灌水云山是故乡》

【同期】

邵其宏:我叫邵其宏,来自于连云港灌云县,我是一名国画家。

出片名:灌水云山是故乡

【解说】灌云县,地处江苏省东北部,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素有“东海福地、北方水乡”之称。灌云得山水之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独具魅力。

【解说】邵其宏,笔名芊芊草,连云港灌云人,画家,一级美术师。他幼承家教,爱好字画,先后随吴冠南、卫廷栋两位书画家研习中国画。他主攻小写意山水、花鸟,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章法严紧。

【解说】2017年春节前夕,邵其宏带着他的弟弟,出发前往他们儿时生活的地方。对于年过半百的邵其宏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段归家的路更能勾起对往昔的回忆。

【纪实】

邵其宏:现在你看这个家乡的变化,变化很大。我们兄弟俩小时候,哪来这么一个高速路啊,高速路也没有。你看农村现在建的都是楼房,这跟江南那种生活水准差不多了。

弟弟:以前都草房。

【解说】这一条归家的路,邵其宏曾经走过无数次。每一次的心情都不同。他看着窗外的风景,思绪早已飞到了那个他出生成长的小村庄。

【解说】

邵其宏:你还记得当年小河什么样吗?

弟弟:以前小河比较宽,现在变直了很多。

邵其宏:以前也没有水草,那个水很清,那个芦苇也很多,到了每年冬天,封河的时候,我们经常来这里抓鱼。这个鱼,结冰一周以后,那个鱼就浮上来了。

邵其宏:你记得小时候,我们在河边抓鱼。当时那个河不是很宽的时候,我们搭了个坝,后来涨潮了,我说弟弟快,你把那个坝把它护好了,然后你就过去了。但是潮水那么大,怎么能够护住啊,是不是。后来坝被冲掉了,冲掉了以后,后来你被我打了一顿,你还记得吧?

弟弟:记得。

【解说】1989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五,正当所有人的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时,邵其宏的父亲却在睡梦中离开人世,再也没有醒来。

【解说】父亲过世后,为了邵其宏卖掉了房子,带着妈妈和弟弟离开老家,去往县城生活。

每每回想往事,邵其宏总是会想起他们一起生活的地方。

【纪实】

邵其宏:好久没有来这个老宅看看了,现在这个变化很大。你记得原来这边有一个鱼塘吗?鱼塘那边是什么你记得吗?

弟弟:一个很大的柳树吧。

邵其宏:白杨树和柳树。每到夏天啊,我们就会在这个树下乘凉,吃饭,中午有时候在这边休息休息。然后这排大树的那边,就一大片的果园,每到春天,桃花杏花梨花,就相继绽放了。每到花开的季节,可以说我们家的原子里边的环境是非常美的,鸟语花香。这边一排树我记得原来,夏天可以乘凉,吃饭,在树荫地下。到了深秋啊,应该没到秋天吧,果树就成熟了,我记得当初长了有一棵桃树,结的黄桃,得有这么大,很好吃。那个地方还有什么东西记得吗?

弟弟:一个年树(音)。

【解说】邵其宏带着弟弟,回到了他们原来生活、嬉戏的地方。让他们感叹的是,这里早已不是他们的家园。

【纪实】

邵其宏:有人在家吗?

房主:有人。

邵其宏:这个回老家来看看,给您添麻烦了。这个我们随便看看,您忙吧,打扰了。

【解说】旧时的庭院,早已在岁月更迭中变了模样。邵其宏和弟弟站在院子里,看着唯一还保留着旧时模样的边屋,往事就在记忆里一点点的被翻起。

【纪实】

邵其宏:既然到老家,我给你讲个小故事,几十年了,你很可能不知道。你知道我怎么学画画的吗?我从那个红双喜那个火柴盒啊,背面不是原来有个龙凤,你记得吧?

弟弟:记得。

【情景再现】

邵其宏:当时我就写完作业以后,在这个笔记本上面画这个龙凤,但是不管怎么画,画的也不像,画不好,这个时候呢,爸爸他就跟我说了,说这个画画,如何把这个小的物体把它放大,它有个技巧。我说什么技巧,爸爸说是按照比例尺来,按照比例的大小。

【解说】就这样,在小小的煤油灯下,邵其宏跟着父亲一起画着。小小的兴趣在他的心里慢慢滋长。

【纪实】

邵其宏:就是从那个以后,我对这个绘画的兴趣,一直就没有减,一晃坚持了几十年,一直画到今天。说句实在话,走这个艺术道路啊,我的启蒙老师就是爸爸,这个几十年过去了。

【解说】从儿时的兴趣,到后来成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邵其宏经历了太多的艰辛,但是他从来没有退缩,一直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同期】

邵其宏:当我拿起毛笔的时候,我父亲就站在我身后,激励着我,鼓舞着我,引导着我。孩子,往前走,坚持走下去,前面就是光明大道,路会越走越宽。

【解说】在邵其宏心里,父亲一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雅士。每逢新春佳节到来之时,父亲总会给邻里乡亲写春联。这次回到和父亲一同住过的村庄,邵其宏学起当年的父亲,一字一字的写起春联,并送到邻居家中。

【纪实】

邵其宏:有人在家吗?

邻居:哎哟,邵其宏老师回来了。

邵其宏:好,马上春节到了,以前我父亲,有这个给左邻右舍写春联这个习惯,正好我顺便来家看看,送幅春联给你,祝这个全家新年万事如意,新年发大财。

邻居:谢谢,谢谢。进屋里边吧。

【导视1】

他在故乡办起画展

花鸟山水 写意人生

都是他对书画

对故乡深沉的大爱

故乡栏目继续为您呈现《灌水云山是故乡》

【解说】在探索绘画的道路上,邵其宏从来没有停歇过。他不断地拜访名师,寻求艺术上更大的突破。

【同期】

邵启红:因为我一生当中嘛,有两个美术老师,第一个美术老师呢,就是国家高级美术师,卫廷栋。第二位老师是中国著名的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这个一级美术师,吴冠南老师,受他的影响也非常大。

【解说】正是这两位恩师的指点引导,开启了邵其宏绘画道路上的全新里程。

【同期】

邵其宏:这也就叫,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你阅人无数,还不如名师指路。所以说让我非常感激,卫廷栋老师和吴冠南老师。

【解说】多年以来,邵其宏在绘画这条道路上笔耕灯下,不为名利,执着追求,从不气馁。

也正是因为这样,邵其宏的绘画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仅深入生活的本质,而且注重笔墨与形意的应用,从而探索出更具内涵的绘画语言。

【同期】

绍其宏:我曾经跟我老师这样讲,我说作为我的一生,一定会低调做人,潜心涂鸦,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要说与世无争肯定不行吧,我是与自己来争,我是要征服自己。你征服不了自己的人,你啥事儿估计也干不了。一个男人嘛,他虽然需要勇气,但更需要毅力,男人当你选对了一条路,或者找准了一件事儿,我是这样想。真正的要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不误事,还要干大事。

【解说】绍其宏在秉承师教的基础上,冥思暇想,深入探索和研究,将对大自然的爱和渴求绘画艺术的爱的两股洪流汇为一体,激发了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巧用天功的智慧,通过多年来的艺术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同期】

邵启红:我现在就是说,逐渐的就是说演变,走出了创造了自己的一条路。这谈不上风格吧,也就是说这种不成熟的一种画法。因为绘画门派很多,而且画家也很多。

【解说】2017年年初,邵其宏在灌云博物馆开起画展,用他的话来说,向故乡汇报一下自己一个阶段的成果。

【纪实】

邵其宏:因为在这次成果展当中,有大写也有小写,这幅就属于小写的牡丹。在市场上,达到了艳而不俗,这叫雅俗共赏吧,这么一个效果。

【解说】写意画俗称"粗笔"。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精神内涵,而忽略所描写对象的外貌形态。

【解说】小写意就是小写意是介於写意与工笔之间,即半工半写,相对於大写意而言,它更加注重于局部的刻画。

【同期】

邵其宏:这幅画呢就是吴昌硕风格的大写意,梅花。梅花呢就是说,在整个的作品当中,从用墨来讲,讲究一个干湿浓淡焦,从色彩来讲,不能画得太跳,如果太艳的话,就跳出画面了,它就失去了这种大写的这种风格。那么从它的构图来讲,它讲究一个疏和密,浓与淡,大和小,在这个作品里面要体现出来。另外它这个枝干的穿插,要讲究纵横交错,这样呢这个作品出来,就很灵动。

【解说】这种大写意,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造型观和境界观。大写意画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

【解说】这次画展吸引了许多灌云书的书画爱好者。许多爱好书画的年轻人,都来向邵其宏来请教学习。

【纪实】

邵其宏:还有一个呢就是说,你画花鸟,不能违背它的正常那种规律,你比如说鸡,这个鸡就和生活当中的鸡差不多大。你比如说你画那个麻雀,画麻雀,这个麻雀你不能超过麻雀的身体那么大,你不能画拳头大的一个麻雀,站在这个树上,或者是三角构图。这也是个三角,这个也是一个三角,看着了吧,把这个鸡拿掉,这个还是一个三角,这是国画的精髓。

【解说】邵其宏的作品,在国际国内大展中多次获奖,并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网络电视台.艺术台等多家报刊媒体报道,深得美术界和书画收藏爱好者的好评。

【同期】

邹部长:邵启红先生呢攻于诗书画,其中呢比较擅长绘画,特别是在写意花鸟和山水上面呢,有很强的造诣。他这种成就的取得,主要在于他对艺术的执着的追求。他既注重实践,又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特别是他在绘画上,敢于探索和创新,比方说在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色彩和线条的运用上下功夫,这就是他的作品,雅俗共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纪实】

邵其宏:邵其宏:欢迎老师来看我的画展,请请请。

【纪实】

邵其宏:老师,几年不见了,学生在这个绘画领域,稍微有一点小的成绩,今天办一个阶段性的一个成果展,邀请老师来,帮我指点指点,批评批评,便于以后更加进步吧。

老师:指点谈不上,现在你这个成绩,与你辛勤努力分不开的,出了一些成绩,就是了不起的。我回忆起来你初中年代的时候,你爱画,我上课的时候,你背着我,我们上课,你在那块画了一个柳树。后来我跟你讲,课后画吧,不要影响文化课的成绩。后来你这几十年坚持下来,还是有成绩的。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要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你几十年下来以后,这就有了成绩,你不下一番功夫,没有这个成绩。有的那个几十年下来以后,我们这里边还要精益求精,把好的作品拿出来。

邵其宏:当时在这个课堂里边,画这个柳树这个小情节,一直在我脑袋里边回放,因为老师教育的方式方法得当,也是对我一种鼓勉,给我一种动力。

【解说】当初老师正确的引导方式,让邵其宏对书画的追求,有了更多的热情。面对老师,邵其宏的感恩的,这种感恩,更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纪实】

邵其宏:对,总之一切的一切,感谢恩师,没有恩师,学生没有今天。

【解说】也许为了怀念过去吧,邵其宏和老师一起回到了那个载满回忆的校园。

【纪实】

邵其宏:原来操场是在那个南面,现在改到西边去了。大门在北面,现在改到南面了。当年画这个大柳树,就在这个方位。

老师:对。

邵其宏:这个柳树就是原来的那棵柳树。

老师:教室的窗户出来。

邵其宏:教室原来就在这边嘛,教室外面就是这棵大柳树,几十年了这棵柳树。

老师:画柳树痴迷的。

邵其宏:学校的房子没有了,但是这棵柳树还在。

老师:平房变楼房。

【解说】岁月改变了意气风发的少年,却没有摧残少年的梦想。然而,校园变新了,教师却老了。

【纪实】

邵其宏:学校变化太大了。学生也老了,老师也老了。

邵其宏: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

老师:我已经六十六岁了,对不对。

邵其宏:我今天已经五十二了。

老师:但是我人老了,六十六岁了。

【导视2】

农历二十三

四世同堂吃起小年饭

和女儿一起做画

他要把自己所学传给下一代

【解说】如今,邵其宏已经成为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大家长,时逢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邵其宏带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

邵其宏: 关于这个小年和大年啊,还有一个故事。就是过去穷人家是过小冬,然后过小年,大户人家呢是过大冬,过大年。

【解说】邵其宏口中的小年,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大年是指着农历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过大年,是灌云这片土地上独特的说法。

【纪实】

邵其宏:为什么这样过呢?因为穷人家没有吃啊,很穷,前一天过小冬和过小年以后,到大户人家第二天再过年的时候呢,他就不馋了。

【解说】虽然现在日子好了,再不是那个物资贫脊的年代。但是邵其宏一家仍然保持着这天过年团聚的习俗。

【纪实】

邵其宏:这个习俗呢就一直延续到现在。今天是我们穷人家过节哈,来共同举杯,敬这个老寿星,祝老寿星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来,共同,喝吧。

【解说】辛苦工作了一年,一家人难得相聚。幸福的吃着年夜饭,邵其宏总会想起那些艰辛的日子。

【纪实】

邵其宏: 记得小时候,我和弟弟到河边去捉鱼,捉这些鱼虾,拿家给妈妈做着吃,大家一起分享。那个时候为了补贴,家里的这种生计啊,那个时候很穷,没有其他的东西吃,每年这个,以前过节都是在家里边过,现在这个生活条件好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过年过节我们一大家,都是到这个酒店来过节。

【解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论如何,那些往事都已经过去,现在大家能相聚在一起,就是最美的“年味”。

【解说】做为父亲,邵其宏没有刻意让孩子学习绘画,而是像他的父亲一样,培养孩子的对绘画的兴趣。

【解说】点、描、画,邵其宏认真的把技法传授给女儿。这熟练的技法间,少了平日里的恣意表达,多了温和的慈爱。

【纪实】父亲教女儿画画。

【纪实】

邵其宏:想一想几十年前,我跟你爷爷学画画,现在你跟爸爸学画画,希望你以后一定要认真学习,好好画画,把我们这个祖传的手艺,要把它传下去,不能够没有继承人对不对。(空镜头)

【解说】传承,不只是画技的传授,而是在于精神的承袭。就像是这一片土地对给予他们的熏染。每逢天气晴好,邵其宏就要带着家人一起去大伊山转一转。

【解说】大伊山,素有淮北平川第一神山之称。山林俊秀、层峦叠翠,涧深谷幽,景色优美。虽然是初冬,伊山褪尽绿色,却多了一分苍劲之美。

【解说】一路攀爬,美景终于会峰回路转处始现。当登上顶峰,才能明白所有的辛苦都是如此的值得。

【同期】

邵其宏:这个制高点,是我们这个可以一览众山小的一个地方,就是县城的整个的美景,可以尽收眼底。在整个的视线下面,有山有海有城市,有道路有花园,这地方非常美。

【解说】邵其宏迷恋着这里的风景,他经常背着相机,来到这里,把里的风景定格。

【同期】

邵其宏:用相机把这个美景拍下,然后呢回家,对着这个相片,然后再进行艺术加工,就是很好的一幅作品,也就是反映我们家乡的美景。

【解说】现在,邵其宏会和女儿一起分享拍照的心得,一一告诉自己的女儿。

【纪实】

邵其宏:你比如说拍这个建筑,你边上有一棵树,你不能把这个整棵的树拍进去,你把这个树的一角,放在这个画面的一角,那么你需要拍这个对象,它作为一个主,配景是宾,这样拍出来就有意境,而且有层次感,有近的,有中的,有远的,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这才是一幅美景。

【解说】这座秀美的大伊山,正是邵其宏创作的泉源。他在创作中陶醉着,留恋着,感恩着。

【同期】
邵其宏:这块方土,这里的每一座山峰,每一道沟壑,每一棵树木,每一棵小草,每一朵小花,都对我的绘画,作为一个重要的素材。它这个深深地就是说印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拿起画笔,我最爱画的山水,就是我们家乡的大伊山。
《摘下满天星》
【解说】把故乡的山山水水画于画中,把自己的情怀抒于自己的纸上。邵其宏,山水国画写意着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守候着自己的一丝乡愁。
推荐: 《曹山映相》 《神鸟的山沟》 《雪山之子》
播放次数:
内容摘要
【同期】 邵其宏:我叫邵其宏,来自于连云港灌云县,我是一名国画家。 出片名: 灌水云山是故乡 【解说】灌云县,地处江苏省东北部,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素有东海福地、北方水乡之称。灌云得山水之利,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独具魅力。 【解说】邵其宏,笔名
标签:
来源:CCTV故乡时间:2017-11-30 16:04作者:邵其宏责任编辑:cctv故乡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首页 | 编导手记 | 最新动态 | 栏目介绍 | 节目预告 | 视频点播 | 节目相册 | 全国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7 故乡新闻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201208169  技术支持:CCTV故乡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