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北京空境一组。
(画面)张秀进写生、作画
张秀进:他们很多人都问我,放着才艺那么多,你画画干什么啊,其实他们一点都不理解我。我呢从小就知道,有一画画的吴道子,还有画画的毡子千,他们的画几千年了,流传至今,大家都赞不绝口,我觉得这画,它是能够存世最长久的东西。而且呢有时候你想,一本书在这一个时代,看看大家就会把它忘记了,推陈出新了。但是这个画展现出来的美,是人人都喜欢欣赏的,而且呢越存在,大家越觉得它有时代感有沧桑感。那我就那时候就想了,我要是能把画画好了,那我历史上就会永远记住我这个人,等到我死了几千年以后,人家一看,哎哟,这个画真不错,这什么时候画的,这是五十年代时候的张秀进画的,所以就是这么一个原因,我就特想当一个大画家。
(出标题)《水墨情缘》
(画面)张秀进在各处走走看看。
解说词:她叫张秀进,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水墨笔。师从于著名画家王文芳、马德春、王西林等。2009年被聘为国务院国宾礼特供艺术家。2014年在巴黎成功举办个展。30多岁才开始系统学习水墨艺术的她,在年过半百之时终于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她笔下的花、鸟似乎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感情,有喜有悲有依赖。她说,这都是她从小生活的那个北京城耳濡目染的。
张秀进:我从小生活在北京,对北京是非常的热爱的,过去北京城,是一个很安静很庄严的城市,市民们也都很亲和,过去没有现在人多,但是也没有现在的繁华。在胡同里经常有老人们提着鸟,到天坛公园去溜鸟,而且很多养鸽子的,早上起来和下午能听到悠扬的鸽哨声,还有好多养蛐蛐啊,像我家我的小弟弟,就特别喜欢养。这个有这么一拨人,这是一种老北京人的风俗,北京的小吃也特别好吃,从小就生活在这种地方,所以不管走到哪,对北京都是特别怀念。
解说词: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悠久的历史,酝酿着很多地方特色的民风习俗:小吃、京剧、京韵大鼓、赛蝈蝈、吹糖人等等。
今天的北京,一座常住人口超过两千万的特大城市。这座充满历史的古城,时至今日,仍在一刻不停的快速发展。早高峰的人流,夜晚灯火通明的CBD,随处可见的建筑工地,每一处都在印证着他急速发展的决心。皇城根、四合院、老舍笔下的小羊圈胡同,这些似乎都在离我们的记忆越来越远。作为一个老北京,张秀进从小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
(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
(画面):老北京城空境
张秀进:看这就是我居住的地方,我小时候就在这儿住。小虎,小虎。
顾寒:大姐来了。
张秀进:我回来了,我来看鸟来了。这个是画眉对吧。
顾寒:对。
张秀进:真好,养的。
解说词:这座位于草厂十条的大杂院,就是张秀进从小生活的家。如今父母已不在,由他的弟弟住着。
张秀进:这个家是我的老家,我从八九岁的时候,从我过去我们家在东交民巷住,后来搬到这里。过去在这儿,就是北京有一种老式的花盆炉子,我们就把这个炉子,把火冬天烧得旺旺的,全家人围着这个火炉子,喝茶啊,烤定白薯啊,烤馒头,围着那个火炉子的圈,烤一圈窝头片,焦焦的,齐乐融融,就是一家人也很高兴。全院没有什么你家我家的区分,大家都是老同事,孩子们也都是各家互相串着吃,特别的有亲情。现在想起来,真的是很留恋很留恋那个时候,这个屋子。
解说词:说起对这个大杂院的回忆,张秀进有说不完的话。从她进到这个院子开始,各家邻里之间热络的招呼声此起彼伏。隔壁的房婶儿、钟家媳妇、李大爷,面对面碰上了,就是聊不完的话。“早晨去哪遛弯了”,“中午吃什么”,在这个大杂院里,没有人们思维认定中的大城市的紧张生活,没有客客气气的寒暄,有的就是实实在在热热乎乎的家常。在这里,你仿佛听到了时光倒流的声音,你仿佛在越来越靠近那个叫做北平的地方。
张秀进:刚才咱们看那房子,他那个西房,比我们家现在这两间房要大,要高,是在这个院子里最好的房子。以前我们家住着,两间。后来呢,我们到这个屋来,是换的。因为什么?就是过去住这屋里的两个老人,和我爸是同事,然后他们呢,老头得病死了,老太太在这儿就害怕,然后我爸心眼特别好,我爸说大嫂,你要是在那儿害怕,你干脆咱俩就换了吧。说你真跟我换啊,真跟你换啊。你住我那两间,我住你这个。然后说那你就小了,没关系的,你不是害怕吧,这样你别害怕了就行了。说那个大哥走了,他们就跟一家人似的,然后我们家就搬到这儿来了,房子也小了,西房变成东房了。可是呢,我爸我妈都觉得这事儿很自然。
解说词:张秀进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儿时的秀进,受父亲的影响极大。从小就酷爱读书的习惯自然是受到父亲的影响。不爱跳皮筋,不爱丢沙包,从识字开始,就疯狂地迷恋小人书。她不仅看内容,还照着画插图。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便是张秀进的画画启蒙。
张秀进:过去这个地,就是我特别爱来的一个地,私人开的小人书店。您看就这块过去,它竖着开一个窗户,进去之后,直接就到这里,黑黑的屋子,几条破板凳,好多小孩,还有大人都到这儿来借小人书来看。一分钱看一本,二分钱租一本。然后我呢是只要有了二分钱,保证到这儿来看书,有时候我妈来找我,就就藏在人家柜台底下,那个老头帮我藏着,往那一挡,之后我妈走了,然后老头说快回家,别走那个道,反着走,然后就回去了。小时候爱画人物,画崔莺莺,那个画红楼梦,就是凡是古装的女孩子,都爱画。等到后来呢,有了刘三姐,刘三姐那个电影演完之后,出了一本小人书,就开始画刘三姐。
解说词:小人书的世界已不复存在。这个当时并不起眼的屋子,如今已经被列为老宅保护对象,门匾上赫然写着“钱氏宗祠”四个字。曾经,这里是小秀进的快乐来源,在这件黑黑的屋子里,当时八九岁的小秀进不觉间生出了爱画画的种子。从早期的崔莹莹,到后来的刘三姐,每一张,都是她向自己梦想迈进的脚步。
Part2
导视:
同期:七年的知青生活,让我永生难忘。在北大荒的时候,那是一望无际的,远处是高高的兴安岭。
解说词:大好花季背井离家,奔赴北大荒。
同期:我八六年,意外发现了一张傅抱石的画,画的是山水,一下子就刺激了我的神经,我在北大荒,我看到的景色,比这个景色要美丽的多。
解说词:一次偶然出差,却改变了她的人生路。七年下乡生活,她得到了什么?
(音乐:到农村去到边疆去)
解说词:可是,时代的大变迁,小人物终究是拗不过的。文革来了,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正值大好年华的张秀进自然也没能躲过。离开了拿画笔的少年宫,离开了生活十多年的北京城,怀着一颗热切的心,张秀进来到了中国的最北端,当时的北大荒。
张秀进:七年的知青生活,让我永生难忘。在北大荒的时候,那是一望无际的,远处是高高的兴安岭,兴安岭那附近有好多白桦树,白桦树上的树皮,长了一对一对的眼睛,大的小的,双眼皮单眼皮,我仔细的观察,后来我就发现草地里,有好多仙鹤,有时候你安安静静的躺在地上,你不出动静,你嫩够看到仙鹤在跳舞,还有满地都是鹌鹑,这个对我影响特别的大。回到北京以后,那些会面总在脑子里浮现,后来我就用笔,慢慢的把它记录下来,我再投入到画画的创作中,那是深深的印象,画起来很自如的。
解说词:艺术家的心从来都是敏感多情的,张秀进也不例外。七年的知青生活,零下四十度的北大荒,极度艰苦的环境没有磨灭张秀进的艺术追求,反而给了他细致观察生活的时间。仙鹤的优美,鹌鹑的愣,白桦树的眼睛,七年里,可能看了上千遍都不止,也正是因为这份耐心的观察,日后当她走进花鸟世界时,提笔更能做到胸中有沟壑,叶纳百万兵。拍摄期间,恰赶上她的知青老友前来串门。
女:秀姐,咱们多少年没见了。
张秀进:可不嘛,小时候原来在一起,都变了。
女:最后一次见,是前年在画室。你送给我们一人一幅画,还有钱律师。
张秀进:那时候我们过去几个人,关系特别好,在东北,真是冰天雪地。先喝水。
解说词:推杯换盏间,这群年过半百的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时代,意气风发,雄心激昂。
(音乐合唱:小路)
张秀进:我八六年,我到南京去出差,在南京的金铭寺,我以外发现了一张傅抱石的画,画的是山水,就那种烟雾迷离的感觉,一下子就刺激了我的神经,但是我想,我在北大荒,我看到的景色,比这个景色要美丽的多,我为什么不用我自己的画笔,把这个美丽的景色告诉给世人,我要记录下。那么我就决定了,我三十多岁了,我要马上拿起画笔,赶紧来记录这个美丽的景色。
解说词:生活处处有玄机,一次无意中的出差,竟在冥冥中改变了张秀进日后的生活。三十多岁时,张秀进决定重拾扔掉十年的画笔。想想便知,对于之前没有丝毫水墨基础的航修进来说,这条路并不好走,在北京画院学艺的日子里,有一位恩师,她说她将终生感激。
张秀进:在北京画院,王文芳工作室,我是前后连续跟了两年,王文芳老师画的画,非常的大气冷峻,老师的观点,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有别于常人。我的王文芳老师,他就是特别的擅长搞大的创作,他的画为什么能打动人,他就是那样,画画,如果要是冬季,他能够干裂秋风,春季他能够润寒春雨,在那个萧瑟中,他不失那温存,有时候他画的那个凛凛的寒风中,干涩的大山中,出了一支小花,那他就能带给人温情,就是这样。所以受王文芳老师的影响特别特别大。我终生感谢我的老师。
解说词:王文芳主攻山水画,师从李可染、李苦禅等大师。他的作品在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力基础上广泛吸收现代艺术的营养,强调山水画的精神内涵,强调山水画构图的独特形式美感,强调笔墨色彩的创造,追求意境,把古丝绸之路的壮丽,西藏雪域的神奇表现出撼人的魅力。在北京画院的学习期间,张秀进跟着王老师学习水墨,技艺一点点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并逐渐探索出自己的风格。
张秀进的花鸟画是通过一枝花、一只鸟或多枝花、多只鸟来传达人的情怀,寄托人的感情,体现鸟和人的感情,体现鸟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及诗情画意,表达鸟语花香的大自然和人文关怀。她运用传统的工笔绘画技巧,精细勾勒主题,敷以重彩,再以淡墨或淡彩补底。其花妙在敷色,其鸟灵在眼神,用笔细微精致,殆不见墨迹和色痕。其画法和盛唐时花鸟画大家张萱的“工笔重彩”大有不同,张萱的画法有富贵之气,而张秀进的画法给我们展示的是清雅、清丽、清静之风,美和抒情在花鸟之中蕴藏,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质朴简练中,横溢才气。
张秀进:我在画画的时候,他们老说,你这画怎么老互相拉着拽着,我说其实啊,我就老想这画中的鸟儿啊动物,我都把他们想象成了人类,大家都要有亲情观念,后来我在画小鸡的时候,就是这样,大家一起去游春,在向前走的时候,前面走要回头招呼着后面的,然后远处的总要往前跑,因为他掉队了,大家在呼喊他。他们看了都觉得挺可爱的,其实这就是我们人,也可以说是北京人,都北京人挺包容的,能够互相谅解,互相友爱,你犯点错也没关系的,说句错话也没事儿,大家哈哈一笑就了之了。
解说词:“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这座三千年的古城提炼出来的八个字,被誉为当代的北京精神。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张秀进耳濡目染,这时候,再去理解张秀进的花鸟世界,或许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
张秀进:我通过详细的观察,观察这些野鸭子的生活状况。所以我在我的画里头,有很多的作品是表现了野鸭子的生存状态。现在呢我还在创作一幅画,蕉林七贤,就是在芭蕉和芙蓉花之间,有七只野鸭子,在那个分头的有各种动作,窃窃私语,和召开会议,以致在那个芭蕉的帘子后面,还有偷听者,就创作了一些,自己心思里的一些,小的可爱的一些场面。就是也是想把这个鸭子的生存状态,和它的精神领域,以一种拟人化的方式。那张画现在在创作之中,还没有完成,但是是我自己就是这些年观察动物,观察鸭子的一点心得体会。
解说词:张秀进笔下的小动物似乎都通着人性,各有各的憨态,各有各的伶俐。始终怀着一颗童心去看待眼前的世界,对于一个甲子的人来说,并不容易,这或许就是从小生活的故乡留在他身上的印记。
梅启林:张秀进的花鸟画,着重在工笔花鸟画这一块,风格就是比较清新淡雅,温文尔雅,不温不和,就是画面很静,没有燥气,没有火气,这是她的一个,典型的一种风格。从她的这个色上,勾线上,渲染上,包括这种构图上,都有她个人得这种风格的追求,就是整体就是很静,画面很静,画得不错的。
向云驹:我觉得她的这种创作思路很活跃,意象很丰富,眼界很宽阔,另外实际上她对生活,对我们大自然,对她要表现的自然和文化人文,融合的很好。这么多年来,画了很多东西,一直边画在边思考,感觉这是一个有思考有追求有想法,而且在不断磨炼自己的技术,不断把技术转化为艺术的,这样一个优秀的画家。
Part3
导视:
张秀进:这是我们老伴儿,是我们家里最勤劳的老黄牛,特别兢兢业业。
解说词:已过花甲之年,仍然笔耕不辍。家庭事业如何协调?
张秀进三代作画的闲聊。
解说词:面对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她又有怎样的嘱托?
解说词:这么多年的辛苦耕耘,终于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应该感谢的还有一个人,就是在她背后默默支持她的老伴儿。她每天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在工作室搞创作,做饭、家务都由老伴儿操持,中午饭到点了,叫一声,晚饭到点了,再叫一声,给她空间,不干预她的创作,为她省了不少后顾之忧。
张秀进:老同志,做什么吃的呢?
男:给你做鱼呢,怎么样?
张秀进:真好,真好,谢谢。
男:不客气。
张秀进:这是我们老伴儿,是我们家里最勤劳的老黄牛,特别兢兢业业。
记者:师傅今天是你们家庭聚餐是吗
男:对,是我们家聚餐,孩子们都来了。
记者:那您跟阿姨平时的时候是您做饭吗?
男:对,是我做饭,因为她特别忙。
记者:那您特别支持她画画?
男:我非常支持她,因为这个画画,说实在的,我为什么支持她,也代表我的心愿,因为我这个人有追求,我不画画,我必须让她成功。就是她喜欢的东西我就支持她,因为这个我也喜欢,后来我也画。完了以后呢,有孙子了我得看孩子,不能两个人都画,两个人要画的时候,就没法那个什么了,我就算了,我就算了,全力支持她。
解说词:说起张秀进第一次靠卖画赚钱的事,老伴儿脸上依然喜笑颜开,就像发生在昨天。
男:第一次搞那个去外地了,回来以后特别高兴,我们也特别高兴,虽然说钱不怎么多,一开始嘛,也不要什么,第一笔金吧,回来以后,后来给我买了很多礼品。买了点衣服,完了以后呢,那个知道我爱喝酒,完了买了一箱酒回来。
解说词:就是靠着这种相互支持与理解,他们互相成就着彼此。如今,张秀进的两个儿子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每周他们还是会相约回爸妈这里吃顿团圆饭。也只有在这一天,张秀进可以暂时先忘了他画家的身份,好好的享受这个年纪该有的天伦之乐。
男2:你多吃点菜,画画注意身体,别老整夜整宿整宿的。
张秀进:好,没问题,接受医生的指示。你看张医生平时一说起来,就是健康的问题,放心吧,我身体挺好的。
女:我妈确实挺辛苦的,当然我爸也辛苦,我爸后方做支持,我们也是希望我妈呢,刚才我哥说了身体健康,不光身体健康,我们也希望她心情愉快,然后她是我们永远的精神支柱。
男3:画画,我觉得就是还是自己走自己的路子,坚持下来,不用听别人的批判,成功与否,我觉得都不是特别重要,我觉得只要自己快乐就行。
张秀进:行,但是我的最高愿望是,将来能够在你们典藏部里头,和张大千啊,徐悲鸿啊,唐寅什么的放在一起。
孩子:我也能说。
张秀进:我们这个儿子,大儿子是北大医院的外科医生,这是小儿子,小儿子是中国美术馆典藏部的。大儿媳妇是电脑工程师,这个是我的小儿媳妇丹丹,她也是学美术的,现在也正在搞创作,这是小孙子,小宝贝,家里的小希望小明星。
孩子:祝孩子以后越画越好,身体越来越健康。
张秀进:哎哟真不错,谢谢。
解说词:小外孙福果儿就是家里的开心果,小小年纪的他,就像当初张秀进受父亲影响一样,如今深受奶奶的影响,爱读书,爱古诗,饭后的空闲时光还要来两笔涂鸦。
画面:张秀进、儿媳妇、孙子共同画画。
结束音乐:我的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