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 视频点播 > 热门文稿 > 《我爱北京天安门》
【画面】母子在天安门前交流

 

【解说】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作为背景
走在金水桥边,如织的游人大都会慢下脚步,仰望那被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然而,熙熙攘攘的游人大概没有注意到,在这里,时常会有一位老者,在从各种角度,看着那幅毛泽东像。

【画面】葛小光从各个角度审视自己画的主席像

【解说】这位老人叫葛小光,国家一级画家。1977年以来,悬挂在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大都出自他的手中。而他的一生又与这天安门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画面】出片名《我爱北京天安门》

【解说】葛小光1953年出生,父母是解放时期进入北京的老干部,他出生、成长的地方在东华门外,这里是故宫的东门,从小生活在紫荆城外的葛小光,对北京的皇家园林和胡同、四合院,都有着深刻的记忆,用他的话来说,这种记忆叫做“一墙之隔”,城墙里面是故宫,城墙外不远的胡同里就是葛小光的家了。

 

【同期】你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几十年了,从小长到大,一直看着它。你也在成长,整个城市也在成长,也在变化。你再到一个别的地方,它终归就是感觉有点陌生。看惯了,看惯了京城的这个红墙黄瓦,这个小巷、胡同,它是特色呀,中国的特色。

【解说】紫禁城的金碧辉煌,胡同的静谧安详,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对比,然而这就是北京,这就是葛小光的故乡,走在这红墙与四合院之间,葛小光感受到的,大概就是那种故乡的亲切感吧。

 

【同期】葛老师:小街小巷很有感觉,哪天小街巷这个建筑变化感觉都不一样,所以你有看不完的景色,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景色还很不错。我还经常画,经常画这些个东西,很熟悉。提笔画起来非常的顺手,而且房屋建筑呀,小巷的结构也都是很清晰的,它区别于江南的苏杭一带的什么周庄,什么乌镇那些什么,那属于江南的小景色。

【解说】葛小光是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的,也经常会把门口的胡同四合院当成模特来练笔,对于胡同的变化,他有着非常敏锐的触感,他喜欢走在胡同里,感受其中的光影和色彩。

 

【同期】
现在这些建筑全都改建了,跟几十年前不一样了,以前的建筑都是很传统的四合院,小胡同。这点特色有点不明显,有点不明显。

 

【解说】
虽然葛小光出生、成长在东华门外,可让他记忆最深刻的地方,却是故宫另一侧的中山公园,因为这里是他儿时的乐园。

 

【纪实段落】
这个公园我也经常来画,很熟悉不过了。小时候在这儿捉那个蜻蜓啦,小蚂蚱啦,在草丛里。
葛老师:你看,你看人们都非常投入的在拍郁金香,在公园里。我也得去找。好像在这一带。几十年了,记不太清了,就是最小的启蒙教育的,幼儿园嘛,这么早。从小喜欢画画,就从这儿开始,也是被幼儿园的美术老师所发现,。

这应该这个幼儿园的后门,但是是新建的,原来不是这样的。现在我都真看不清了,哦,还是,上头还写着呢。幼儿园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有了新的建筑了。

【解说】几番寻找下,葛小光找到了自己记忆中的幼儿园,迎接他的,是一首清脆的儿歌。
这里是葛小光绘画启蒙的地方,这个地方也变得大不一样了。看着紧闭的大门,葛小光的眼神有些期待,又有些害怕,他想进去看看,又怕打扰到正在上课的孩子们。

 

【同期】
被重新建筑的,原来不这样,原来是铁栅栏,现在可能跟这个园林呀更吻合了,才建成这样。第三,第三幼儿园,有排名的。哦,音响在这儿呢。
原来好,原来是铁栅栏,都可以看见这个铁栅栏,可以看见里头,现在都修成墙了。转眼几十年,很感慨,是吧。

【解说】斑白的发梢,是岁月给葛小光留下的痕迹,与之相对的,是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然而,正是这种变化,才让过往的记忆,变得弥足珍贵。

【画面】徘徊于门口

 

【同期】葛老师:就是说看到这个公园触景生情,不由就回想起童年时代,历历在目。当时和小朋友在玩耍的这种情景,在这生活学习的场景都能回想起来,还是非常美好的。

 

【解说】几十年前的情景一幕幕地在葛小光眼前翻开,彷如昨日般清晰。

【同期】葛老师:我记得当年音乐是音乐老师来教,你学音乐的时候,是音乐课老师来教。学美术的时候,是美术老师来教。生活打理料理呢,有生活的老师,很好。当年在这个幼儿园里头,就是画自己的画,画儿童画。美术老师发现,感觉我画的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就是我这个手上的表达能力比别的小朋友强。画一些造型什么的,能够表现出来。老师就很喜欢,可能老师也是在这些小朋友里边,也是在不断发现每个小朋友的自身的长处,所以美术老师很喜欢。有时候小朋友都到外边玩去了,美术老师把我就抱到他的预备室里,那时候还很小。他也在画画,然后也给我笔,也给我纸,我也在画。感觉这起蒙教育还挺有意思。

 

【解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伯乐,葛小光无疑是幸运的。也许当时他的老师只是单纯的想要教他画画,没有想过自己会培养出了一个怎样的画家。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葛小光喜欢上了绘画,一路坚持着,一直走到了今天。

【同期】葛老师:有时候我一生中也是遇见一些伯乐,发现我这个才能。这个单位就是原来的美术公司,原来的文化局,就感觉这个小孩画得很不错,值得培养,有发展。那个年代像我这样的同学们都上山下乡了,都是去兵团了,所以我就进了这个美术公司,从事绘画专业了,从那时候就开始从事自己的美术事业了,所以起步比较早。

 

【画面】行走于中山公园里,
【解说】 高中毕业,葛小光就进入了北京文化局,参加工作,这里是他绘画事业的起点。

【导视】早早参加工作的葛小光,却不知道有一场更大机遇在等着他,然而其中的压力也是非同凡响,他是如何顶住压力,抓住机遇的,《故乡》栏目继续为您呈现《我爱北京天安门》。
【解说】
站在天安门广场上,葛小光注视着天安门城楼上的主席像,看着无数的游人与之合影,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葛小光可以说是见证了这个广场历史的人,
【同期】
(48:32)。
葛老师:我从小生长在京城,前门广场这一带也没离开过,从小到大,对这一带有着许多美好的回忆。又在这里工作了42年了,所以对我来说,这里很有意义。
【解说】
踏过金水桥,走入天安门,是一座瓮城,在明清时期,这里是六部官员工作的场所,可如今却是游人穿梭,游玩观赏的胜地。而坐落于瓮城西北角的这间房子,就是葛小光的工作室,每年的7、8月份,葛小光就会在这里进行自己的创作。
【同期】
葛老师:当时我接受这个工作的时候,那年是24岁,1977年,感觉画这个毛主席像挂在天安门上是一个很重要很光荣的任务。
【解说】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主任的开国典礼筹委会。大典筹委会决定在开国大典时在天安门城楼上悬挂毛泽东主席像。当时著名画家周令钊以毛主席戴八角帽的照片为摹本创作了建国以后第一幅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从此以后,每逢重大节日,天安门上都会悬挂毛主席画像,到了文革时期,更是开始全年悬挂。而葛小光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年为天安门创作一幅新的毛主席画像。

【同期】
00:03:18
面对这么一幅高6米4,宽5米的,这么一幅巨型肖像画,画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人的面部扩大了许多倍,五官呀,这个形象呀,在形上把握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再一个,天安门广场它是一个很大的空间,而且是在室外,你创作这幅画的时候,你的表现方法就区别于像室内一些个艺术馆场所挂得那些画,它的那种环境空间。00:13:38


【解说】
1971年,高中毕业的葛小光,凭着一手好画工,进入了北京文化局工作,参与绘制革命题材画作。可谁又能想到,这仅仅是一个起点,由于他工作认真,画工精良,在参加工作不久之后,一纸文书,将他送到了故宫里面,跟当时正在为天安门城楼绘制毛主席像的王国栋先生学习,那一年他刚刚年满18岁。
【同期】(需剪辑)
这幅画它因为很巨幅,高6米4,所以你画起来,在你面前展现的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空间,非得退到一定距离,你才能够把画的这种完整性看出来,所以画起来的时候。
葛老师:所以画起这个画来呢,它这个空间非常大,这个形体也是非常大的,表现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近处画是一大片的颜色,大型。有时候你要是把握不准,还要经常跑下来,有一个高升车,跑上来,跑下来,来回的从远距离看看,然后再到近距离再去画。这样反复的来调整来画,所以这一画起来,反正一天就是差不多得十一二个小时。而且它必须在一定的时候把一个局部完成,这样它才能算画完画好了。你如果没有表现好没画完,画得不够理想,第二天就还得要重新再画。因为夏天这个季节颜色干得很快,所以必须要一气呵成。所以它那个程序是一遍一遍的,是采用一种薄画法。
00:16:06
因为它不可能画得是很厚的颜色,很厚的颜色在空间里容易干裂,容易挂灰尘。因为天安门广场这个车呀,人呀都很多,在室外避免它有些个灰尘落到上面。这么多年呢,反正就是在完成这项工作的这个连续性上,使自己能够积累探索了一些广场绘画艺术的这种经验和方法。
【解说】
葛小光告诉我们,为天安门绘制主席画像非常消耗体力,同时出于光线的考虑,画家更是要在一年中阳光最为充足的7、8月份进行创作,因为在这样的自然光下,才能将色彩表现得最好,然而此时炎热的天气,却给艺术家带来更大的体力消耗。在葛小光跟随王国栋先生学习的第六年,恩师就由于身体原因,无法继续这份工作,为此他推荐葛小光来接替自己。


【导视】一个24岁的年轻人,却要将自己的作品挂在世界最大的广场上,供世人瞻仰,他面对了怎样的压力,又是如何创作出符合要求的作品的。故乡栏目继续为您呈现《我爱北京天安门》


【解说】天安门广场是世界最大的广场,而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则是东半球最大的一幅人物肖像画。这样一幅巨画,每年都会接受过亿游客的观赏与瞻仰,而作为画像的作者,葛小光享受的荣耀与承受的压力,都是常人难以想像的。

 

【同期】这个我画主席像的时候,正好是1977年毛主席去世的那一年。他生前呢,还真是没亲眼见过,没见过主席。所以这个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也不是特别的生疏,因为那个年代,从报道上从各个方面,毛主席这形象,毛泽东的形象还是很大众的,很多的,一些活动报导很多。

 

【解说】1977年,24岁的葛小光,接替恩师王国栋先生的工作,开始为天安门城楼绘制毛主席画像,虽然跟随恩师学习六年里,他也创作了很多画像,但是当他接受这个工作之后,才知道其中的艰辛。

 

【同期】当时画这个画确实有压力,因为它是画完了以后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大家都很关注的。毛主席又是一代伟人,一定要把毛主席这个形象、神似这些东西把握好。就是尽自己的努力在画室里头,很严肃很认真的进行创作,去完成这项工作。当然了在接受这个任务以前,也画过一些主席的肖像,在难度上来说也不是特别的难,但是挂在这个位置呢,就要更加的艰难。

 

【解说】
从未有过如此经历的葛小光,心情异常的紧张,在恩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历时两个多月,他终于将这幅作品制作完成。

【同期】葛老师:这个画完成了以后,因为它毕竟是在画室里头完成的这幅作品,这个挂的时候是在晚上,在十一前夕的晚上10点钟左右去挂,当时的心情就是很想关注,就是在挂的瞬间和挂上以后,看看这个画面是什么感觉,主席像的这个神态是什么样的。因为从这个画室里头近距离一下挂到这么大的空间,它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所以看看在这个空间里,很关心的就是这个问题,所以挂的时候,看看夜间这个主席画像它的效果是什么效果。然后连着两三天,每天上午下午都在这个天安门金水桥一带,天安门广场一带转一转,反复的看看,就是用这个冷眼吧,就是说再看看,主要是看看发现还存在什么问题,以至于以后的绘画上把它克服掉,不让它再出现了。主要是在这方面要下些功夫,要多看看,看看这幅作品整体的效果。当时看完了这个以后,经过观察以后,自己还能看出一些个不足之处,但整体效果自己心里还是比较放心的,感觉大致能把自己的这个创作意图都表现出来。

【解说】第一幅作品,最终呈现的效果没有让人失望,葛小光也就此开始了自己为天安门城楼画毛主席像的工作,一路走来,已是37年,而他的心情,也从初时的紧张,变成了一种胸有成竹,而毛主席像也随着他的笔,变得更加生动传神。

 

【画面】创作场景

【同期】葛老师:每年画完以后,经常的要来天安门附近,从各个不同的距离角度来看一看自己画的主席像,还有什么不足之处。主要是再找一些不足之处,以便以后画的时候能够更尽善尽美。

【解说】从金水桥,到天安门广场,只要能看到这幅毛主席像的地方,都曾留下葛小光的身影,他经常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去审视自己的这幅作品,去想方设法的让这幅毛主席画像变得更完美;他也经常看着那些瞻仰幅毛主席的人,留心着他们的每一句评价。

【画面】游人,留白

 

【同期】葛老师:对,我这一生从开始工作,以后不由自主的都是以自己的这个事业,自己的这个艺术为主题,环绕着这些从事一些各种活动。我认为这样对自己都是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不是有一句说吗,就是工夫在画外,有很多工夫不是在画内就能所体现的。那些个功力,那些个修养,都是在社会、自然界接触,然后你对那些外来的这些环境,各方面,自己对它们的认识和对它的悟性,对自己是很有帮助的。

 

【解说】工作之余,葛小光一直在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的油画水平,为此,他多次前往欧洲游学,也经常在各地体验生活。而为了在作品中体现毛主席的神韵,他也会经常翻阅毛主席的书,更数次重走毛主席走过的路,从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然而抛开绘画与工作,葛小光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北京老人。

 

【纪实段落】有的记者采访我,发现我这一生中基本上主要生活的区域,从事自己这个美术专业的区域,直径在两公里左右活动。说不清楚,可能是一种缘分。

葛老师:我的生活比较单调,比较简单,除了睡觉,然后就画画,再看看一些书,历史的书呀,闲杂的一些书也看一看。再有时间就是去全国各地,有时候世界各地去体验生活,转一转,看一看。因为那个艺术源于生活,所以这个大自然能够给你很多灵感,也能够在自然界里陶冶自己,提高自己的这种人性化的、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这种修养,在艺术上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解说】
这个彷如邻家大爷的老者,将一生都投入了工作当中,而他自己却仿佛从未离开过脚下的这片土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份工作。

 

【同期】
每个人对精神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一样,你自己感觉充实了就可以了。

【解说】

这就是葛小光,一生没有远离天安门下的老人,这里就是他的故乡,他的根。
推荐: 《我爱北京天安门》 《幽幽乡情》 《感恩北京》
播放次数:
内容摘要
【画面】母子在天安门前交流 【解说】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作为背景 走在金水桥边,如织的游人大都会慢下脚步,仰望那被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然而,熙熙攘攘的游人大概没有注意到,在这里,时常会有一位老者,在从各种角度,看着那幅毛泽东像。
标签:
来源:CCTV故乡时间:2018-01-12 09:15作者:刘旭东责任编辑:cctv故乡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首页 | 最新动态 | 栏目介绍 | 节目预告 | 视频点播 | 节目相册 | 全国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7 故乡新闻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201208169  技术支持:CCTV故乡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