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
|
编导手记
|
热门文稿
|
故乡
>
视频点播
>
热门文稿
>
《千米长卷绘乡情》
画面
下雨的空镜
2014年初夏,已定居在大连的书画家赵海滨在细雨中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五常市山河镇。细雨霏霏,润湿故乡的美景,也润湿了赵海滨归乡的思绪。
同期配画面:
赵海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哪儿哪儿就好。当你不走出来,家还是好的。走出来外面的世界,肯定要比家大。但是一回忆起家乡,还是家乡好,总是思乡吧。
出片名
千米长卷绘乡情
解说:
赵海滨,字耕夫,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大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等。他曾被文化部、中国文联、人民画报社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称号;其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展,并获等级奖。
解说:
他的书法富有个性,下笔苍劲有力,古朴潇洒,浑然天成。
他的画作鲜明生动、清新向上、雅俗共赏。
解说:
他创作的《繁花似锦,群芳斗艳图》、《情系大地,笑傲山河图》两幅国画巨卷合并长度达上千米,其中《繁花似锦,群芳斗艳图》创造了世界基尼斯之最。
解说:
说起今日的成就,赵海滨总是把它归功于自己的故乡五常市山河镇。他在这里出生成长,在这里经历挫折,蒙受荣耀。那些细细碎碎的记忆,都随着他归乡的脚步在他脑海里铺展开来。
同期:
赵海滨:我看到这个稻田就想起那个年代,放学回家,除完成完作业以后,还要干活。因为母亲就说过,你画那个干什么,将来能顶饭吃吗?
情景再现
赵海滨:所以说完成作业以后,还得要去干点活,干完活儿之后,用一定时间,才能去绘画。这是我最主要一个经历,现在我是记忆犹新。
解说:
五月已至,正是插秧的时节。山野田间随处可以看见劳作的乡亲。赵海滨把这一切尽收眼底,触动着他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恩。今天,他站在这里,像是默默回应的母亲当年问话。他成功了。
同期:
赵海滨:母亲那么勤奋,你本身家里又那么拮据,供你上学,这个必然就想到了,把学习学好,回来了以后要帮家里多干一些活儿,然后呢还不能撂下我喜欢的东西。就是画画。
解说:
在赵海滨的生命中,有两个重要的女人,一个是他的勤劳的母亲,一个便是他贤惠的妻子。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赵海滨牵着爱人的手回到他们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家的画面
解说:
门前的一棵繁茂的榆树在微雨中欢迎着旧主人的到来,它正是在这座农房子建成后,由赵海滨的妻子亲手种下的。
纪实:
赵妻:这树最少得有15年。
赵海滨:15年,因为这房子也达到15年了。
赵海滨:弹指一挥间,时光流逝的也太快了。
解说:
与妻子走进曾经住过的小院,赵海滨不忍打扰正在休息的主人。即使这样,在这座小小的院落里,赵海滨还是回忆起与爱人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
纪实:
赵海滨:家里了都要夫人去做,我呢就是一心一意的创作画,甚至把她自己她所要干的事业都放弃了,本来她应该从医的,父亲是搞医的。但是自己把自己的事业放弃了,来支持我。她就是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不用我去操心。到现在这个结果。甚至于这个园子都不用我动。这个园子挺大。都是由她负责的。
解说:
崭新的院落静静的倾听着赵海滨淡淡的倾诉,站在一旁的妻子禁不住也忆起往事。
纪实:
赵妻:我记得那一次就是,你不是说祭祖,上老坟。路过一条河沟,那个沟就像这个车,我就拉着车,就上那个山上,割这么粗的那个树,自己拉。拿回来给套拉折了,这地方全呛破了,眼睛都碰坏了,完了到我爸那儿,弄那个纱布……身上都弄坏了,当时怎么不哭。
解说:
面对妻子曾经的辛劳,赵海滨不胜言语,也许,这些早该说出口的话,早已融入了他们的寻常的日子里,酿成了他们心中的醇厚的温暖。
纪实:
赵海滨:感谢啊,来,就是感谢吧。
解说:
赵海滨看着这座小屋,不禁想起在它建成之前的旧宅,那座他们结婚时的新房。
细雨轻落,赵海滨立在这微雨之中,凭着自己的记忆,把它画了出来。
纪实:画自己的老房子
赵海滨:
当时我们成家之后,经济条件不允许,后来大伙儿帮助凑两个钱,花了300吧那时候,300块钱买这么一个房子,是一个叫农村讲的名字叫卡式房(音)。没有坨那种房子,一个土房,后来住了三年多,将近四年,完了有一场大雨,把这房的后墙浇塌,后来没办法,就把这个推到了,完了又准备一点钱,就开始建了现在这个房。
解说:
这一座新建的砖房,凝结许多亲人的关心与帮助,就像这一次,赵海滨的内弟为了迎接他的到来,准备的一桌饭菜。
纪实:
做东北大锅饭
解说:
外面雨落天凉,屋内温暖沁人。与内弟一家围坐在土炕上,时逢妻子的生日。赵海滨不知如何表达祝福之情,只能按照东北人旧时的习俗,给爱人拔开一枚鸡蛋。
纪实:
赵海滨:你过生日,给你拔个鸡蛋。
赵妻:谢谢。
赵海滨:祝你生日快乐。
解说:
每次回来吃饭,亲人们都会准备一桌丰盛的家乡菜。也许是下雨的原因,赵海滨看着这一桌热腾腾的饭菜,他的心里感到尤为的温暖。
纪实:
赵海滨:家乡菜确实好,也是个回忆,多年在外。
赵海滨:现在这个生活跟过去是没法比,天地差别。
赵妻:这农村跟城镇没啥区别,实际上。
赵海滨:现在能吃上白米饭,过去是不可能的。
赵妻:现在那能吃几年呢。但是这个菜都自家产的,一点化肥农药都没有。应该尝尝这个农家大酱,特别香。
解说:
最美不过家乡景,最香不过家乡味,最亲不过故人情。和亲人们盘坐在炕上,聊起了旧年的往事。
纪实:
内弟:是我姐他俩那时候非常苦,起早贪黑的织草袋,又是种点水田地,种点园子。所以说,我非常尊重我姐夫,我在任何时候。说啥时候都是我们很好的榜样,就在绘画上,他这个,就是在农村来说,一般起早,一般都起不来,他这个早上起来就把这个自己所有画的东西都画出来。完了以后,画之外呢,完了农活一点也不耽误那时候,就非常的辛苦。
解说:
窗外的雨,静静的下着,好似诉说着他们不尽的离情。
导视二
霏霏细雨,他回到了自己的母校
静静长街,纪录着他与艺文斋的往事。
故乡栏目继续为您呈现《千米长卷绘乡情》
解说:
翻开五常市山河第一中学昔年的学生档案,可以清稀的看见赵海滨的名字。
解说:
这一次,赵海滨在校长的陪同下回到了这里。细雨中,校园里十分安静,一切都好似在守候着他的归来。
画面
静静的走在雨中
纪实:
赵海滨:对,就是这儿。实际那个年代,我在初中的时候,就有绘画的天赋,学校对我也挺重视的,有两块板报都是我出。我那时候家庭生活困难,穿的鞋都露脚后跟,附点苞米叶,一跑步就老露出来,所以老师一看我,就照顾我,就让我间操期间也出板报,不耽误学习。另外不单说往板报上写字,就是刊头我也得往上画,所以说既得画刊头,又得要写字,所以我经历的那一段就是这样的。
解说:
当学校的宣传板报出现在赵海滨眼前时,他显得有些兴奋。
情景再现
纪实:
赵海滨:我就看到板报,特别那个老板报,我就回忆当年,那时候我才17岁。现在你也是我的校长,就是,因为这个是母校,他格外的亲近。
纪实:
赵校长:现居大连的著名书画家赵海滨先生,荣返母校一中,来我们看望母校的师生,并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真诚的互相沟通。那么现在就让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对赵老先生荣返母校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赵海滨:一中的同学们上午好。今天呢很荣幸的站到这儿和大家见面,也就等于回来看一看这些同学,再瞧瞧看恩师。
解说:
面对这些小校友,面对自己的母校,赵海滨拿出笔墨,热情挥毫。笔墨是他最好的语言,也是他对母校最好的报答。
不仅如此,他还要去学校的画室看看正在学习的同学,甚至亲自指点。
纪实:
赵海滨:半圆,扁圆。这边是反光,逐步加深,这个就不要他,太重那线,最后你压不住它,不要那线。画好了出来以后这是瓷品,陶瓷是不?
同期:
赵海滨:就是跟过去啊天地相隔,过去我们画画没有这个条件,到现在一看这个条件非常好,更能出人才,绘画人才更能倍出。我们那个年代没有这个条件,也没有专业老师指导,没有这个专业场地,相差太悬殊了。
解说:
学校变了,校园更加漂亮,设施更加完备,教学更加出色。就像是这里的街道,变得宽了。赵海滨走在这里,竟找不到自己曾在里开设的艺斋书画社。
纪实:
赵海滨:到了,到了艺文斋了。
赵妻:我对这个地方还是有感情的,特别有感情的。
赵海滨:改革开放以后,举家迁到了镇内建立了艺文斋书画社,建立书画社,以后,对外服务,加上我自己的创作,逐渐生活就有所提高了。就逐年提高了,就是这样的。一直发展到举家迁到大连。
解说:
原来的艺文斋,早已消失的时间的尘埃里。现在的这座小楼所在的位置正是艺文斋书画社的旧址。
解说:
看见赵海滨回到这里,乡亲们都围了上来,热情的打着招呼。
纪实:
群众:我现在还有您一幅画呢,20多年了吧。
赵海滨:我走出去是十五年。
群众:那十五年,那就是十五六年,至少十五六年,始终在这酒店里面挂着。
赵海滨:也很不容易,
群众:那不容易。
赵海滨:另外那个时候啊,我走出去也不容易。但是要不走出去,我也不发展。是吧?我走出去以后,又发展。但是现在走到这个地方,我又想起了过去。
解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听着熟悉的乡音,谁不会忆起过去呢。在这座艺文斋里,赵海滨一边忙着工作上的业务,一边笔耕不停的做画。记忆一次次的向赵海滨涌来,又一次次的让乡亲打断。
纪实:
群众:很多人,就是那个画好,在单间里放着,就是最好的单间里放着嘛。放着很多人都说,这幅画好,后来我说拉倒吧,好我就珍藏起来,我就卷起来了,赵海滨:……这画十五年了。
群众:十五年了。这楼盖十五年嘛。
赵海滨:你把他揭裱,找一个好一点会揭裱的,你这就舒服了,千万要留下。你信我的话,谁给多少钱也不要给他。
解说:
乡亲拿出自己的作品,让赵海滨感到意外,也感到惊喜。意外的是自己的画在这座小楼装修时保存下来,惊喜的是它能被自己的乡亲如此的喜欢与珍爱。
解说:
这对于赵海滨来说,无疑有着非常的意义。不只是这幅画见证了他在艺文斋的日日夜夜,也见证了这些他与这些故人的深情。
导视2
繁花似锦,群芳斗艳图
是他探寻绘画创作的里程碑
情系大地,笑傲山河图
是他身为游子,
描绘出的幽幽乡情
故乡栏目继续为您呈现
《千米长卷绘乡情》
解说:
离开故乡的赵海滨在大连创办了自己的书画会馆。他每天在这里潜心创作,研习绘画。这幅世界上最长的花鸟画作品《繁花似锦,群芳斗艳图》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同期:
赵海滨: 2002年我坐下来,就开始动笔,画我的长卷了。因为到这来,生存空间比老家还大,这我就有条件去搞创作,就这么的,我就开始画花鸟画,四季画鸟画。
解说:
要画一幅五百米的长卷,并没有想像中的那样简单,这需要坚实的绘画功底和过硬的绘画技能,赵海滨为此做了大量的功课,不断的查阅资料,作为自己绘画中的参考与借见。
情景再现
同期:
赵海滨:你不能照搬,有些画你搬也搬不进去啊。它作为你的拐杖,作为扶持、借鉴。你不能把人家那个搬到你这儿来,那也不行。但是熟悉了以后你就能知道什么画什么画,画得就越来越熟,越熟、你的思维越广,越广。
解说:
不仅如此,赵海滨还为自己制定了做画的时间表。像是学生一样严格的要求自己,甚至从凌晨便开始做画。
情景再现
同期:
赵海滨:自己必须有要求,自己给下一个课程表。我周一到周日每天要画多少米,这一周耽搁了一天,这些米在一定时间,一旦兴趣来了,我可以额外用两天的时间完成三天的工作。
解说: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历时两年之久,赵海滨的《繁花似锦,群芳斗艳图》终于完成,说起如此创举,赵海滨只有淡然与欣慰。
同期:
赵海滨:我虽然没有上过大学,没有上过这个专业学校。通过画长卷,我就是大学毕业的大学毕业,大学生。也是对自己一个磨炼,画它是一个磨炼,我不是想如何,到现在我也没有想这个东西我将来能卖多少钱,我也不想。
解说:
展开画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种磅礴的生命气息。千姿万态牡丹、荷花、菊花和梅花争相斗艳,无以计数的蜜蜂、飞鸟绕于花香之间。鲜明生动、清新向上、有着引人入境的美感。
解说:
看到这样的长卷,赵海滨的朋友建议他可以试着申报吉尼斯纪录。赵海滨也就报着一颗平常心,开始了自己的申报吉尼斯之旅。
同期:
赵海滨:我就给上海这块就去了一封信函,完了最后他回函就告诉我,我把我这个画怎么情况介绍了。他就说要我得公证,然后把材料都寄过去,就这样没有过多长时间,这个证就颁发下来了。就是说,申报成功了。
题诗:
翰情翻滚涌群峰,妙笔飞腾漫艺空
五百素宣飞翠羽,三千佳丽展新容
吉尼喜中奇葩榜,画界功彪独特星
奋臂山人擎巨帜,酬勤天道助雄风
解说:
一幅五百一十八米的长卷,不仅凝结着赵海滨多年的心血历程,也激励他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解说:
完成花鸟长卷后,赵海滨又开始了《情系大地,笑傲山河图》长卷的创作。
画面:
长卷山水的展示。
解说:
展开这长达五百一十八米的四季山河画卷,一股壮阔山河气息扑面而来。远山近水,农屋小院,这俨然就是赵海滨的故乡的景象。
画面:
山的空镜
解说:
在五常这块土地上,在这山水之间,都记录着赵海滨生活的印记。
同期:
赵海滨:小的时候,用这个竹筐上面蒙上纱布,完了弄点那个米饭,放到里面。完了纱布掏出一个窟窿,然后把米饭放到水里面,来的鱼闻到了米香味,饭香喂,就往里面钻。差不多了,跑到水里把它拿出来,就这么自然。所以说我在作画的时候,也能想到画鱼。另外这个寓意还好,人们要求的是富富有余。
解说:
赵海滨走在山间,这使他不仅回忆起童年里戏耍的时光,也让他想起他走家串户画画的岁月。
同期:
赵海滨:那个年代大部分都是在外面走街串户去画画,就为了生活。当时也没有考虑什么叫做艺术,其实那个年代也没有考虑,就是为了生活,走街串户。时间最长的,有的时候就是一个月两个月不回家,在外面活儿多了,肯定时间就要长,肯定要吃辛苦。
情景再现
解说:
一边要养家糊口,一边还要坚持创作。赵海滨一有时间便行走在这山林之间,让自然山水给他更多的创作灵感。
同期:
赵海滨:有的时候要画山水,你得到森林,大森林去体验,体验生活,搞搞写生,这都是有必要的。因为你没有生活,没有亲身的体验,你是画不出东西来。
解说:
这种对山水的衷情,这种对故乡的热爱,让赵海滨画了出五百一十八米的山水长卷,让自己故乡的四季山水在自己的笔尖下灵动生辉。
同期:
赵海滨:
我生长在东北,从小就接触的东北,高山和流水,苍松和翠柏。所以在我脑海里头,拿起笔来,我认为能够画出东北的这个山山水水,能画出它的气魄,画出它的精神。
解说: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故乡是我们最原始的牵挂。当我们以乡愁为名,忆起往事,即
便有再多的艰辛与坎坷,也会变得温暖、幸福、有滋有味。
解说:
命运流转,我们的脚步从来不曾停歇,但是无论脚步走多远,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只有故乡的影象顽固的不肯散去。它像是慈母手中的丝线,始终牵引着游子的心绪。
解说:
出生在黑土地的赵海滨,以他对壮阔不失细腻的笔触描绘着他对这里的深情。而他的故乡以不变的姿态,守护着赵海滨的旧梦。
推荐:
《我爱北京天安门》
《幽幽乡情》
《感恩北京》
播放次数:
内容摘要
画面 下雨的空镜 2014年初夏,已定居在大连的书画家赵海滨在细雨中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五常市山河镇。细雨霏霏,润湿故乡的美景,也润湿了赵海滨归乡的思绪。 同期配画面: 赵海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哪儿哪儿就好。当你不走出来,家还是好的。走出来外面的
标签:
来源:
CCTV故乡
时间:
2017-12-01 11:15
作者:
罗多巍
责任编辑:
cctv故乡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我爱北京天安门》
2018-01-12 09:15
播放:110
《幽幽乡情》
2018-01-12 09:15
播放:160
《感恩北京》
2018-01-12 09:15
播放:139
《大河之子》
2018-01-12 09:15
播放:147
《胡同的记忆》
2018-01-12 09:14
播放:116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