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配乐】深圳空镜头、深圳大海
【画面】黄承庄走在海边
【现场同期】黄承庄 深圳市爱佳尔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黄承庄:每次来到海边,都会让我想起故乡的长江水。
【画面】黄承庄望向大海
出片名----《故乡的水》
【解说】望着大海,心念故乡的黄承庄,是深圳市爱佳尔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爱佳尔公司创立于2002年,是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水处理高科技企业。公司一直与法国著名膜分离公司及拥有14项美国专利的KDF液体公司等专业水处理公司合作,研发生产了适合国际市场的高品质净水产品,主要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国际高端净水产品的中国生产基地之一。
【解说】和黄承庄交谈,很明显的就能听出他那浓浓的四川口音,一个长江边长大的外地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是靠什么走向成功之路的呢?又是什么让他立足深圳,扎根深圳的呢?他的故事里,与深圳又有什么解不开的情缘呢?
【同期】黄承庄 深圳市爱佳尔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黄承庄:1993年,那时候刚大学毕业,还读的是电子专业,当初学校是分配到我们老家的一个电子公司上班,但由于不是改革开放吗,这个时候有曾经的一些小学或初中的同学,他们有的都已经南下,那个时候成打工了,都还不错,我们的家庭的发展就感觉到还不如人家,所以就这样,我也辞职南下,到深圳来了。
【解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从一个渔民小村成为了大家一致看好的热土,也成了每个年轻人向往的地方。1993年,20岁的黄承庄怀揣200元带着梦想来到深圳。
【配乐】春天的故事
【纪实段落】龙华汽车站(精剪)
黄承庄:大哥你好,我请问一下,这里就是龙华的老汽车站吗?
回答:嗯。
黄承庄:你好,你好,这个我是在20几年前,我来深圳打工,第一次来这个深圳打工,第一站就是龙华站,所以我说要回来看一看,谢谢你哈。
这里就是当初的龙华汽车站,现在已经,龙华汽车站已经变成很大的汽车站区了,由于这个开发,人越来越多,这里空间是不够了。原来这里,里面就停着满满的这个从外地来的汽车,四川的、湖南的、江西来的人是比较多的。那边的一个两个楼房,它就是售票厅,当初进来门口还有一个,龙华汽车站的一个铁牌子,一个铁门,就是车子从这里出去的,这就是我来的第一站。
黄承庄:我来深圳的第一站的时候啊,就是在这里下的。当初我是就抗着一个尿素口袋,我们老家的那个尿素口袋,装那个尿素的。没有包,把衣服、鞋子、棉衣、毛线,一起扔在一起,为了这个携带方便,我母亲给我扎了一根绳子,叫我只要随时抱着这一个包,就不会掉东西。
【解说】90年代,还没有从四川直接到深圳的火车,黄承庄扛着母亲精心准备的行李,坐着火车从四川到广州中转再到深圳龙华镇,足足花了4天的时间。
【配乐】外面、外面的世界
【纪实段落】龙华汽车站
黄承庄:下来的时候当初,第一印象就是这条路啊,它是人民路,两边还是有路灯的,还是通透的,房子呢都是,都是不高的,大概是三四层楼的楼房,还是蛮整齐。比我们老家呢,因为当初老家连公路都没有,都是烂泥路,那这里最起码说,当初还是水泥路,又很干净,很卫生,这个的感觉还是蛮好的,就是两边也有这个花草啊,草坪啊这些啊都有。所以第一印象也很……而且我问到我周围的人,我到哪里去,他们也会这个告诉我,这个我觉得还是蛮好的。
【解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黄承庄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下车后他带着对这片土地的好奇直奔朋友的宿舍安顿了下来。
【解说】深圳龙华镇工业发达,辖区内有各类工业企业1000多家,生产领域涉及电脑、IT制造、自行车、塑胶、玩具、电子、机械制造、卷烟等行业。知名企业有富士康、力劲、好日子卷烟等。龙华镇也就成了大批年轻打工者的聚集地。
【解说】黄承庄投靠的朋友也是众多打工队伍里的一员,有了安身之地,黄承庄决定要在这里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这里就是自己的未来。
【纪实段落】黄承庄当年工作的地方
龙华这个地方当时就是,到处都是这种山势存留的工厂是很多的,那么我来的时候只有带两百块钱出来,那火车票就用了八十二块钱,在车上还一分钱没花,就是家里面那个红薯啊,那个腊肉啊有点,就过来了,在车上。到了这边还剩一百零几块钱,剩一百零几块钱,那时候找工作很难找,因为一个月就用光了,一块钱一餐饭,一天就要用三块钱。
我觉得我一定在深圳,要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啊,
我自己是学电子专业的,我想到我一定要进入这样一个厂。那么但是进了场地,我没有熟人,怎么办?没有熟人,那就只有每天去到处面试哦,所以这样在工业区,我至少来过十次那么多,每次来找工作,没人要你啊,因为你没有熟人啊。那整整过了三个月,我到处去找,所有的工业区,其他的边侧那些工业区去找。
【解说】三个月里,黄承庄从一睁开眼就开始找工作,累了睡草地,晚上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朋友的宿舍,一两天不吃饭是经常的事,因为没钱吃饭,实在饿的不行时,就等着朋友在食堂打完饭,两个人吃一份的量。
【解说】整整三个月,梦想被现实打败,想家却不敢言,在没有任何希望的情况下,一封家书是黄承庄给自己最好的慰籍,字未成行,泪已先下,家书也只能报喜不报忧。
【配乐】星星点灯,一封家书,流浪歌、水手
【纪实段落】黄承庄当年工作的地方
黄承庄:总算三个月过后,有那么一次,就在这地六栋,有一个电子厂招工,还是一个新厂,那我就考进来了。哎,一下就自己的专业,一考上第一名我还不相信,我一想到我往下面看名字,一直到看三个页的名字才是我的,哎呀这可高兴了,总算有工作了。这一进来啊,别人说就是如鱼得水了吧,又靠近我的专业,又本来没有工作,又很珍惜这份工作,刚刚进厂的时候是六元钱一天,六元钱一天,那么我就在这里认真的干,从一个员工,一直干,干了将近是一年,每个月都涨一块钱,六块七块,这样一直涨到十五块钱,我就升到组长了。从员工到组长,这个电子厂,组长做了那个主管,主管做了做经理,经理因为我本来是电子专业,但是后来又做工程师,也在这里做。所以整个在这里的经历,跟我这个打工生涯呀,留下很深刻的回忆。
【解说】尽管生活无着落,可是“深圳依旧是梦想”的念头强烈冲撞着黄承庄年轻的心,功夫不负有心人,黄承庄用了5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一个技术员到工程师的华丽转身,而他的收入也从一个月180元的工资涨到每个月5000元。
【解说】如今回头想想那三个月的时间,是黄承庄这辈子最难忘的阶段,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21年过去了,今天再次踏入人生梦想的第一站,黄承庄还是感慨万千。
【纪实段落】黄承庄开车在龙华镇
黄承庄:原来这些全部是一片空地,只有那个黄色的房子,才是算是是工厂,这一片都是空地,现在都成这么多厂。这个工业区就是比较大的工业区,当初这里的们,几千人在这里上班,一排一排房子啊,先都很陈旧了。
黄承庄:现在的路,比原来宽了两倍,原来这是两车道,现在就是单面都三车道了。这些矮的厂房就全是老的。
早先那工业区,周围都是空的,就那这个有,有四五层楼高的一片,那就是最好的了,周围都是荒山,这草都不长的荒山,那泥土都是那个淡黄色,沙地。
黄承庄:我本来以为,那时候我们要进入这里面的工业区,都从这公路啊,这公路比较小嘛,走进去都好像赶的很远。因为没有树,又没有这个房子,就是光溜溜的被太阳,顶在太阳底下晒,所以要走进去啊差不多,从这个路边上走到这工业区,都好像都很久。现在当然开车了,一踩油门一下就到了。
【解说】黄承庄在龙华镇呆了5年,5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5年里有苦有乐,有悲有喜,更多的是坚持与磨练,经历中成长,黄承庄跟随着龙华经济腾飞的脚步一起改变,他在这起航,在这沉淀,在这结婚生子,在这留下美好难忘的记忆。
【导视】
解说:深圳让他有一种放不下的情感
解说:童年的水,绿色的梦
解说:如果说深圳给了他发展的平台,那是什么给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故乡》栏目继续呈现《故乡的水》。
【纪实段落】桶装水工厂
黄承庄:这就是我15年前,制造的这种净水设备,它就是做桶装水的设备。你们在市场上看到那个喝水的,桶装水大瓶的,18.9升的,5加仑的,小瓶的,500毫升的,250毫升的这种水,就是通过咱们这个大设备,还有比我更高的,就这两个更高的,更大的这样的设备,制造出这个纯净水,矿泉水,或者山泉水,然后拿来进行罐装,罐装出来就是你们喝的水。
在这里一干就是五年多,将近六年时间。那么在这时间呢,对这水处的设备,应该说算是应用自如吧。所以说这个水处的设施我是非常的熟悉,做那么多年。
【解说】深圳是一个快节奏的城市,“深圳速度”是一种效率,有时也是一种无奈。产品更新换代,企业兴衰成败是常有的事情,虽然身处其中的黄承庄有心理准备,但是让他没想到的事情来的还是有点早,刚刚落稳脚跟,所呆的工厂就快支撑不下去了,摆在黄承庄面前又一个现实:他要面临失业了。也就是这个残酷的现实,却让黄承庄有了新的开始。
【纪实段落】桶装水工厂
黄承庄:因为我是学电子器材的,电子技术的
后来是有这么一家水处理厂,它这个水处理设备,你看看它这个水处理设备,它需要什么?电控部分,它需要电控,它需要控制系统,那控制系统是需要调试的,什么时候它该运行,什么时候该冲洗,什么该饱和了需要再生?这一系列的工作,电路它需要电路来控制它,什么时候该冲洗,什么时候该正冲洗,什么时候该反冲洗?那就需要一种电子技术人才,更得心应手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水处理行业正好需要这样的人,那么就这样顺应的就过来了,那这样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人家说电不能沾水,但我发现,我这个电沾了水反而使得水更好。
【解说】黄承庄最大的优点就是坚持、持之以恒,如果说深圳给了黄承庄发展的机会,生存的平台,那么从龙华镇辗转到龙岗区水处理设备厂,却是他人生第一次重大转折。
【纪实段落】桶装水工厂
黄承庄:在这个过程中呢,我就想到,我做这么大的设备,大的设备有几吨,小的设备有一两吨,大小之间无非就是添料的多,或者添料的少一点。那么控制头大一点,或者控制头小一点,水管粗一点,或者水管小一点。这个东西它是拿来制造商用的,就是拿来卖的,这是一个水厂用的。那么我在想,今后肯定也会慢慢的发展,发展到把这种,水处的设备已经到每一个家庭去,那么把水厂搬在了家里。那么搬家不能这么大搬进家去啊,那我就,反正它的原理就是小,所以说现在就让我想到了住引用进水,每个家庭用,就把所有的这些灌溉,所有小设计到这么小。所以说现在的家用电器,就那么大一点,就可以放那些是吧。它只是怎么,最终出水量小一点而已,小一点完全的慢,最后一家使用呢,我三五个人,我就用大一点量,一两个人用小一点的量,这就解决了这个送水困难,又担心什么市场上讲的各种这个水好水不好的问题。那么这个所以说,我就把水厂搬进家里。
【解说】把水厂搬进家庭?怎么搬进家庭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技术,也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纪实段落】桶装水工厂
黄承庄:要做到很多东西,原来我们都是焊接的,都是现成的,已经有的,那么现在就要想到,我做成标准化,既然是每个家庭要用,它就是批量化的生产,它原来做就是定制,某一个水厂要五吨水会定制五吨的,要十吨水定制十吨的,那么现在我做成一个标准的,然后就有标准的器件,让每一个桶去开模,开模出来了,业绩一下就可以出来了。这个显示屏开一个模就出来了,整个就全部装进去了,这些管件也是直接抽出来,也就是标准的管子了,就“咔咔”插上去就行了,也就做到这样的一个程度,所以说民用净水就这样产生。
黄承庄:刚才我讲的是技术层面的活儿,其实另外一个层面主要是靠精神层面的了。
我当时想到小时候我们喝水都在水沟里面捅水就可以喝了,在水沟里面、田里面、河里面是可以直接喝水。
那为什么这个水出来设备,销量会这么大呢?说明桶装水就更大了,那就非常普及,家家户户喝桶装水,那么我就想到能不能做这样的产品,是这样,把水厂搬进家里面。
【解说】黄承庄从小对水就有很深的感情,长江边住的孩子,小时候在水里面泡着长大,捧着田间和水沟里的水就能直接喝,童年的水让黄承庄怀念,有了要把水厂搬进家庭的想法后,实现原生态饮用水绿色梦想就成了他奋斗的目标。
【纪实段落】黄承庄工厂
黄承庄:这就是国际有限公司了,是专门生产民用净水器的。当年呢,我怀着实现原生态饮用水梦想,让更多百姓喝上放心的饮用水,我当时就是也找了几个,五个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来到了这里,当初这里比较荒凉的,我们这块是工业区,有几个小厂,我们一起盖了一层楼,这外面的环境,也没有这么漂亮的公路,这么干净卫生的环境,和这些植物这么茂盛也没有,都是泥土。
我们到这里来的时候,我们当初还是8点钟上班,一直熬,熬夜在晚上12点,所以睡觉都在厂里面,办公晚上就自己的睡觉的地方,从一层楼逐渐地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两年之后,我们就变成两层楼了,再继续努力,那么我们的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很多老百姓,很多经销商也知道我们的产品号,我们从三楼,三层、四层,到现在的所有的三栋楼都是我们公司的。
你看看那一栋楼就是我们的行政大楼,当初我们来行政大楼就两个办公室,这一栋是我们的生产大楼,四楼是我们整个的仓库,二楼和三楼是我们现在比较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当初只有一条线两个人,现在是九条标准化的生产流水线。那一层是我们的塑胶住宿的车间,也就是滤芯的生产车间,后面这栋楼它就是我们的生活楼,生活楼是员工的住宿的、娱乐的这样的场所。
【解说】2002年,黄承庄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把当年“童年的水,绿色的梦”实现了,深圳爱佳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自成立以来,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产品市场辐射范围遍及除西藏外的全国三十几个省市地区,短短几年时间内加盟商家达800多家,市场销售额连年翻番,爱佳尔公司先后荣获中国超滤网重点推广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 、中国著名品牌产品、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等荣誉称号。
【解说】2002年开启了黄承庄崭新的一页,然而公司的成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黄承庄来说,最大的感触就是技术的突破、产品的突破,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他经常为了一个方案加班到深夜。
【画面+同期】黑夜,工厂4楼一盏灯光,黄承庄正在想怎么解决工厂出现的问题
【同期】黄承庄 深圳市爱佳尔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我的产品在这个地区卖的好,到那个地方就不适应当地水质的需求,因为中国的水,有东西南北,经度不同、纬度不同、山脉不同,都会水质都不同,比如说广东的水硬度就很低,你到了北方的水,南方的硬度低,北方的就硬度高,那么西边的可能就是还有什么,盐城更多的还有些重金属,那么沿海的呢?还有盐分,就是咸水一样的,咸潮。就是说各个地区,就是一款产品,一个固定有的特色解决不了它的问题。
【解说】一款产品怎样才能解决不同地域,不同水质的需求呢?
【画面+同期】黄承庄给工程部打电话,半夜解决问题
【同期】黄承庄 深圳市爱佳尔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这个经过了很多日日夜夜的思考,甚至我亲自出国,几个国家去考察,到了美国、到了荷兰、到了意大利、到了韩国去考察,整理出发现,有的就有点思路了,所以说就推出来一款产品叫DIY的这种净水器。它可以根据地区的不同任意地更换一下滤芯就可以了,滤芯组合可以DIY,地区不同,南方、北方我随意地替换,而且替换很方便,不在消费的情况下,经销商更能替换。
【解说】因为工作的原因,黄承庄对水的痴迷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是游山玩水,他是找水做测试,黄承庄与水是有特殊感情的。
【导视】
解说:他的餐桌上永远少不了家乡的味道
解说:站在第二故乡的每寸土地上,他除了心动就是感动
解说:四川或者深圳,对于他来说都有感情,回馈家乡做公益,却又扎根在深圳,故乡在他心中是什么?《故乡》栏目继续呈现《故乡的水》
【画面】黄承庄火车站接母亲回家
【同期】母亲进家门,全家老小出来迎接
妈,又给我带这么多好吃的东西
儿子,给你带了海椒、土鸡蛋、凉糕
【画面】母亲拿出儿子爱吃的东西
【解说】每年这个时候,黄承庄的母亲都会来深圳看望儿子,不顾长途跋涉的艰辛,也要给儿子带上他喜欢吃的辣椒和土鸡蛋。
【同期】黄承庄 深圳市爱佳尔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黄承庄:应该说在深圳这边,它是一个改革开放的城市,它是一个外来人居多的城市,所以说个人的生活都有个人生活圈子,或者说个人的生活习俗,还是他曾经第一故乡的这种味道,所以我虽然在深圳,身在深圳,但是我的味觉,还是四川的味觉,还是当初母亲这种我们四川的泡菜的味道、辣椒的味道,我觉得这个一直没有离开过我,所以现在我还一直都是还在吃四川味的,在深圳是这样的。
【画面】黄承庄下厨做饭
【解说】因为和家人口味不一致,黄承庄只要在家就会亲自下厨,家人爱吃海鲜,偏清淡,黄承庄爱吃辣椒,一盘虾子经过他的改良也要变成麻辣味的,今天母亲带来的家乡特产是在深圳买不到的,这是黄承庄想念已久的味道。
【画面】一家人吃饭的画面
【解说】一张餐桌,两种口味,这是四川和深圳的交融,是两地文化的体现。母亲的到来,给这个热闹的家庭带来了温暖。
【解说】母亲住上一段时间还是要回四川老家的,在离开前,都会亲手为儿子做些家乡的泡菜,这已经成了一个惯例,那是儿子从小在老家养成的饮食习惯。母亲将从老家带来的两年以上的泡菜老盐水倒入坛里,加入白酒、红糖、盐,搅匀,四川泡菜比较讲究,分泡调料菜,泡下饭菜,为了使用起来方便,习惯分开泡,萝卜是黄承庄的最爱,所以,母亲做了几个泡菜坛子。
【解说】母亲在深圳的日子里,黄承庄尽可能的多抽出时间来陪母亲。
【画面】黄承庄陪母亲喝早茶
【解说】说起广东早茶的来源,要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广州有一种名为“一厘馆”的馆子,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设施简陋,仅以几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脚谈话。后来出现了茶居,规模渐大,变成茶楼,此后广东人上茶楼喝早茶蔚然成风。
【同期】黄承庄陪母亲喝早茶
【解说】茶点在早茶中的地位就更为重要了,茶楼里的点心有的几十种,有的上百种,比如叉烧包、肠粉、薄皮虾饺、干蒸烧卖、蒸排骨、鲜虾蔬菜饺、蔬菜包、玛拉糕、姜撞奶等以及各种各样的小菜,非常丰富。
【解说】“吃早茶”并非是饮茶,实质是上酒楼“吃早餐”而已。吃早茶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而不是纯粹的消耗时间。
【解说】黄承庄入乡随俗,谈生意,会朋友都会选择早茶。母亲来深圳很多次了,可是喝早茶还是第一次,母亲一向是勤俭持家,不喜欢铺张浪费,这是为了招待第一次出远门的妹妹—黄承庄的小姨。
【解说】因为母亲的到来,黄承庄才得以休息几天,明天又要出差,这次出差对他来说意义很重要。
【纪实片段】四川隆昌,黄承庄回馈家乡送净水器
【画面】惠民活动,净水器装箱上车
【解说】黄承庄走到哪儿都会说起童年的水,为了这童年的水,实现原生态饮用水,他已奋斗了大半辈子,尽管再也回不到过去,也希望能把这种记忆中的水送给家乡人。
【画面】黄承庄安装完净水器领着老人院的老人们喝水
【解说】这次赶回家乡就是为了回馈家乡赠送活动,回报家乡既是黄承庄的责任也是使命,这种回馈赠送活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每次黄承庄都会赶到场。
【画面】黄承庄站在家乡的河边
【同期】黄承庄 深圳市爱佳尔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黄承庄:四川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么深圳它是我事业发展成长的地方,深圳它可以定位为我的第二故乡。
【解说】四川,是生养黄承庄的地方,是一个母亲还在的地方,它是黄承庄心灵深处的净土;深圳,是黄承庄事业起航腾飞的地方,在这里有爱人有家庭,它是黄承庄的归宿。然而,不论四川还是深圳,在黄承庄来说有一样东西是相通的,那就是故乡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