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 视频点播 > 热门文稿 > 《故乡情缘》
【画面+同期】画家林跃家里,刘劲从狗笼牵出西巴王

【字幕】四川成都

【现场同期】刘劲 著名影视戏剧表演艺术家
走,西巴王,我们回家,送你回你故乡,我也回我故乡

【画面】西巴王装车,高速路上

出片名----《故乡情缘》

【解说】送西巴王归乡的刘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影视戏剧表演艺术家,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演员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协会理事,1996年,从电视剧《遵义会议》开始,刘劲开始走上扮演周恩来专业特型演员的道路。50岁的刘劲,已经在影视剧中饰演了40余次周总理,刘劲可以说是目前银幕上最活跃的周恩来的扮演者了。
【画面】影视剧
【解说】他的扮相帅气、气度儒雅,其表演既注重磅礴大气,又不失细腻含蓄,善于突破领袖角色表演模式化,深入刻化周恩来总理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这一切只因刘劲出生在一个跟红军、跟周恩来总理有情缘的一个地方,那就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

【解说】经过5个多小时的行程,刘劲回到了让他经常挂念的故乡,让我们好奇而又心生神秘的马尔康

【同期】刘劲 著名影视戏剧表演艺术家
我的家就在这儿,我的根就在这儿,所以这也是我今天回来,一说故乡,那么首先我就想到这儿。在我人生的道路上,在我艺术事业的这个进程中,在我塑造周恩来总理形象的这个艺术道路上,总理的这种憨厚,他的这种爱心,他的这种像山一样稳重的性格,他的胸怀,我觉得这方面都是这个地方,马尔康这个地方给予我的。

【解说】马尔康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系原嘉绒18土司之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四个土司辖地,故又称“四土”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马尔康就留下了农耕群落的印记和原始锅庄的舞步,是璀灿绝伦的哈休文化发源地,是无可争议的嘉绒藏族文化腹心地,这里也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转战地。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多民族群众在这里共同繁衍生息,缔造民族交融文化。

【纪实片段】幼儿园
我就是从这个地方,可以说是一步一步的走到北京的。我们进去看一看,它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这个幼儿园非常的漂亮,但是这个地方这个环境不管它怎么办,不管这些叔叔阿姨都已经老去了,不管他们在哪儿,但是这个地方,它永远是我心中梦想起飞的地方,永远是我人生呱呱坠地以后,就是从这个地方慢慢成长起来的。这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可以说是。所以说今天我回到马尔康,回到我的故乡,首先要来的就是来我曾经生活的地方阿坝州幼儿园来看一看。

【解说】回到故乡,回到马尔康,眼前的这所幼儿园是刘劲必到的第一站,1963年年底,那是一个严冬,大雪纷飞,一个小孩呱呱落地,从此幼儿园多了一个小朋友。

【纪实片段】幼儿园
嘉宾:我的很多记忆,很多这个美好的记忆都是在这里。

【解说】幼儿园对于其他小朋友来说是学习和游戏的地方,早上来,晚上走,可是幼儿园对与刘劲来说,它是一个家,它是刘劲生活了16年的地方,这里有太多的故事和回忆。

【现场同期】刘劲 著名影视戏剧表演艺术家
 我就没有上过幼儿园。因为我的家就在幼儿园,就在这个地方。所以说我妈妈又是园长,我放到哪个班,给了哪个阿姨,给了哪个老师,好像我都不认,我都不好好在那个班里边呆着,比较淘气。所以谁也不敢来带我。我就是基本上是在这个环境里面放养的一个孩子

【解说】虽然生活在幼儿园里,却从来没有上过幼儿园,刘劲从小就淘气,不服管,不是上山偷苹果就是下河捞鱼,让父母伤透脑筋,得想个办法治治这个调皮鬼了。

【现场同期】刘劲 著名影视戏剧表演艺术家
后来我不知道是我爸爸还是我妈妈想了一个主意,因为这儿环境不错,环境很好,我又喜欢动物,经常到山上去捉那个小虫子小鸟这些东西,很有爱心。他们说干脆给他弄一个事干,让他养鸡养鸭。

【解说】养鸡养鸭绝对是一个好办法,从小鸡小鸭养到它们生蛋,家里有了贴补,这让刘劲终于有事可做,心也定下来了,刘劲和这些小动物都成了朋友,他走到哪儿,鸡鸭就跟到哪儿。

【现场同期】刘劲 著名影视戏剧表演艺术家
后来很多的叔叔阿姨都很奇怪,说这个鸡鸭怎么跟他那么好,跟原原那么好,他们都叫我园园,跟他那么好?后来我们食堂的一个炊事员发现了,对我妈妈说,说你知道园园为什么天天那个鸡鸭都跟在他屁股后面吗?你看看你们家的大米少没少?一看果然少了很多,那很心疼呀,你人都吃不饱,都省着吃的。那个时候我们吃饭大米里面白米,白米面大米都要混杂其它东西才够一家人吃饭一个月。虽然日子很清贫,但是很快乐现在想起来。

【解说】就是在这个幼儿园里,刘劲建立了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从未被外界打破过,他也从未踏出这个“世界”。直到他8岁那一年,发生了一件看似偶然的事情。

【现场同期】刘劲 著名影视戏剧表演艺术家
嘉宾:在我的人生里面还有一次重要的关口,就是我7岁,7岁到8岁,好像是1972年。当时因为我爸爸是搞这个农作物遗传的,他们要搞好多这个农作物的试验,
他们就跟我商量说,能不能跟你爸爸一起到海南岛去,海南岛有大海,你从来都没有见过大海的。你见过大山,海是什么样你知道吗?
一说海,无限的向往,而且只有自己心目中的那种海的样子,对我的吸引力特别大。也没想那么多。还有一个想法就是什么呢,要坐汽车,那个时候坐汽车是很奢侈的。

【解说】8岁的刘劲跟着父亲出差去海南,这对刘劲一生影响很大,他第一次走出大山,封闭的视野一下子被打开了,这为刘劲立志将来长大必须走出马尔康,走出大山,埋下了坚定的种子。

【导视】  
 解说:为逃票,他用生命看电影,这是他的天堂影院,同时也为他打开了一扇门 
解说:为了梦想,他跟收音机学说普通话,爬树练声,一本字典保存至今
解说:谁能知道16岁以前的他还是个不会说普通话、不知道什么是话剧、
什么是电视,吃糌粑、喝奶茶,爬雪山的藏区小伙子?《故乡》栏目继续呈现《故乡情缘》

【纪实片段】电影院
嘉宾:我后边这个会议中心,当时就是马尔康县城的唯一的一个电影院,也是我们马尔康人民,整个县城人民看电影和看文艺演出的地方,可见这个县城有多么的小。
我那个时候就着迷看电影,那个时候电影票很便宜,我看才五毛钱、三毛钱,就是几毛钱范围以内。但是我们那个时候是穷学生,基本上没有零花钱,身上只有几分钱。而且钱省下来还要买零食。所以当时看电影怎么办呢?就在这个电影院,我们就想各种办法

【解说】荧幕正在上映着浪漫的爱情故事,荧幕外也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逃票故事。那真是在用生命看电影,场场都精彩。

【纪实片段】电影院
我记得看《刘三姐》,当时是不多的爱情电影,爱情影片。全城可以说是一票难求。那我们怎么办,又没钱,又买不到票。后来就是第一场想办法进去看了,那么第二场什么呢,就不出来了。就跑到哪儿呢?就跑到电影院的天花板上,就是挤进去,在天花板里边藏着,等下一场电影开演以后,再悄悄的下来。当时一想非常的危险,因为天花板离地面有几十米高,如果说一不小心失足了坠落下来那肯定就完蛋了。所以当时这就是我最早喜欢艺术喜欢电影喜欢演员这个职业,最早起步就是在这个电影院,马尔康电影院。可以说它就是我的天堂影院。

【解说】当年的电影院已经不存在了,可那个时候对于一个10多岁的孩子来说,电影真是很神奇,看了这么多的电影,对电影里面的这些人物,它不断的变化产生的奇妙的感觉,在刘劲小小的心里突然打开了一扇门。

【纪实片段】电影院
 这可能就是我似乎要当演员下了这么大的功夫,最后从马尔康走出去,在成都后来考学考了三年,坚持了三年。我想这个是我最大的一个动力,心中有了梦想,只要梦想不灭,心中的这颗梦想之树栽到你的心底以后,只要你不放弃,你心中的树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结出最美丽的花。

【解说】如果说跟父亲出差,打开了刘劲的眼界,那电影就是打开了一扇门,刘劲有了具体的梦想:走出大山,当一名演员。可是这个演员梦要怎么实现呢?

【现场同期】刘劲 著名影视戏剧表演艺术家
嘉宾:我不敢说,我对谁都不敢讲我的这个梦想,我怕别人笑话我,说你是白日做梦。那么我就是用别的手段,你比如说看电影,有电影就去看。再一个就是收音机,
我就首先不是做作业,我首先是把收音机打开,而且还把窗帘拉上,把窗户关上,封闭起来让外边听不到。完了我就听什么呢?那个小喇叭,有个节目叫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哒嘀哒,哒嘀哒那个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到那个点我就守在那儿打开。

【解说】跟着收音机学说普通话,是刘劲给自己布置的课外作业。

【画面】拧开收音机,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打开笔记本,记录读音,练声

【现场同期】刘劲 著名影视戏剧表演艺术家
这个收音机里边讲,说你要唱好歌,你要说好话,要把你的声音练好。
我就爬到那个,那不是有苹果树吗,我就爬到树上去。它有叶子给你遮挡,隐蔽吗,在树上练。

【解说】刘劲的普通话竟然是在树上练成的,除了收音机,还有一本字典,一本翻了几十万遍的字典,刘劲至今保存着,它们是刘劲从事演员道路上密不可分的陪伴,是刘劲成长路上的见证,是刘劲在马尔康记忆里重要的一笔。

【纪实片段】吃家乡特色
嘉宾:今天好多都是成都来的,我们这个藏族同胞非常好客,来了这个客人以后,都是拿出最好的东西给大家吃。这是糌粑、酥油,这个奶渣。必须要喝什么呢?必须要喝酥油茶,这就是酥油茶,很香的。来吧林岳老师,先给你来一碗,我得站起来,扎西德勒。

【纪实片段】吃家乡特色
这个东西我得特别介绍一下,这个叫菌,或者叫松茸,我们阿坝州,尤其是马尔康这一代,特别的出这个菌。
我不仅是喜欢吃它,我小的时候,就是上小学初中,尤其是上高中的时候,我到山上去采过这个蘑菇采过这个菌,这个很艰难,

【解说】故乡的任何一种食物都能勾起刘劲的回忆,天不亮,刘劲就会背上背篓,约上小伙伴,去山上采蘑菇。

【画面+同期】小朋友采蘑菇
【解说】每年的5月至8月,是马尔康雨季时节,也是生产蘑菇的季节,人们把采好的新鲜蘑菇拿到市场上去卖,蘑菇便成了马尔康最喜欢招待客人的一道菜肴。

【导视】  
解说:从小沿路寻找红军树的地方,长大后成了电视剧开拍仪式的地方
解说:这里是红军长征路过的地方
解说:他再次沿着周恩来总理的足迹,在故乡的每寸土地上回忆,故乡与
周恩来总理有什么情缘?他又与周恩来总理有什么情缘呢?《故乡》栏目继续呈现《故乡情缘》

【纪实片段】三棵树、卓克基
嘉宾:我这又回到卓克基了,我是1980年的时候离开的。
插话:1980年呀?
嘉宾:对呀。
插话:那我看就是哪一年?
嘉宾:1963年吗?
插话:1980年,1990年,30多年了。
嘉宾:对呀。
插话:34年了。
嘉宾:而且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我曾经到这个卓克基,就那个官寨那个帐寨里边。
插话: 
嘉宾:对,我还在里边睡觉。
插话:现在是我们的省保(音)。
嘉宾:我去劳动过。
插话:省保单位。
嘉宾:住在老乡家里边。
插话:你的家乡,在这个地方劳动过了。
嘉宾:我记得当时我小的时候到这儿来看过来玩过,还找过那个红军树。

【解说】1935年6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率领红军长征到卓克基,在这五株高山白杨树上拴过战马,后被称为“红军树”,刘劲听老师讲完这段典故,就想找到这几棵树,来验证毛泽东周恩来是否真的来过马尔康。

【纪实片段】三棵树、卓克基
找找找,就在这个马路边,我就发现了三棵非常粗壮挺拔的大树,你看就是这三棵白树。找着以后,我就在这三棵树下,真得是呆了多长时间我不知道。但是我先是看,眺望它,最后过去就在三棵树下又摸又听,仿佛想让这三棵树告诉我那段历史,告诉我是不是当时毛主席、周恩来和朱老总他们在这个树下拴过马休息过。就绕着这三棵树转呀转呀,呆了很长的时间。

【解说】也许跟周恩来总理有缘,1999年,《长征》电视剧准备开拍,刘劲作为周恩来的扮演者跟随剧组回到了故乡马尔康,在刘劲的建议下,《长征》电视剧的开机仪式就在红军树下。

【纪实片段】三棵树、卓克基
我记得当时我们拍戏的时候,那天开机在这儿鸣枪,有点像今天这个阴天,细雨蒙蒙的。就是说我们在鸣枪以后,真的下起了毛毛细雨,大家都觉得很神奇。说红军听到了,这些红军将士们他们的亡灵,他们的英灵还在长征路上,大家都很感动。

【解说】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可是刘劲跟周恩来的情缘还在继续,当年红军走过的每个地方,周恩来待过的每个角落,刘劲因为拍戏都一一踏访。

【纪实片段】刘劲走进卓克基土司官寨
嘉宾:这是官寨的三层,这间房子,我们当时拍《长征》的时候曾经在这里取过景。我记得当时这一块儿阳台已经是塌陷了,现在已经修复了,非常的漂亮。
你看尤其是这么好的这种蓝天,在蓝天白云之下,映衬得官寨的这种辉煌,这是藏族同胞的一种智慧的结晶。

【解说】卓克基土司官寨,既是土司办公的衙门,也是土司及其家眷生活的地方,现存土司官寨始建于1918年,1936年毁于大火,1938年由第16代土司索观瀛在原址上进行重建。1935 年红军长征期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在官寨停留了一周,这里便成了电视连续剧《长征》外景主要拍摄地,刘劲作为剧中人用另一种方式把故乡埋于心。

【解说】如果说一座优美的建筑就是一曲凝固的音乐,那么,古老而神奇的嘉绒建筑就是音乐中最恢弘悠扬的乐章。

【解说】走过很多地方,可是只有回到这里,才能给刘劲带来视觉上强烈的冲击和心灵上强烈的震撼。

【画面】刘劲在建筑物旁的公路上

【解说】每次回家,刘劲的同学朋友都会按照马尔康的规矩来欢迎这位老友。

【纪实片段】同学聚会

插话:《今天我们在一起》。

嘉宾:《今天我们在一起》,同学又重聚了。

【画面】刘劲回到家乡与亲朋好友的画面,刘劲带着西巴王往红原大草原行进

【纪实片段】红原大草原
嘉宾:终于回到我日思夜想的大草原了,这个地方就是我们阿坝州的红原若尔盖大草原,这一片地方叫月亮湾。
嘉宾:当时我们在草地拍这个过草地的戏的时候,周恩来是生病了,一直在担架上。那么当时主席非常的紧张,就怕周恩来同志有什么闪失,就命令陈赓和杨立三必须要把周恩来同志安全的抬出草地。

【解说】当时抬着周恩来在草地上行军,突然遇到暴雨,在拍这段戏的时候,刘劲穿着棉袄,盖着棉被,躺在担架上,当消防车一浇雨的时候,各种问题就出来了。

【纪实片段】红原大草原
 因为我脸上是画了妆的,还有胡子,那胡子是粘的,这胡子要往下掉。陈赓那个演员还拿手给我擦脸上的雨水,当时还拿手给我摁摁胡子。我还不能乱动,一动了以后胡子没了。那么这个水往下渗,往棉被棉袄里渗。最后等我拍完一个镜头,我要起来的时候我根本直不来了,为什么?特别沉。
而且我们那几个扮演陈赓扮演杨立三的演员那真是抬着我,那个担架是越抬越沉

【解说】杨立三担着周恩来在雨中摔倒,周恩来翻下担架,爬起来时看到了杨立三抬担架的肩膀勒破了,下着雨还能看见鲜血直流。

【纪实片段】红原大草原
后来我看杨立三那个演员的肩膀,那真得是勒出了一道红印。所以说这个真是,当时我们演员真是用长征精神在拍长征。所以今天又回到这片草地,真是有很多很多当时的情景都在我的脑海里边浮现。

【解说】红原草原的美在月亮湾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白河呈“S”形蜿蜒流过,如同天上的一弯新月,故而得名“月亮湾 ”。黄昏时,近处绿草茵茵,远处山峦叠黛,夕阳染红了天空,也染红了弯弯的流水,伫立在河边的马匹,悠闲地吃着青草,摆着尾巴,使草原更显得格外的静谧 。

【解说】今天是刘劲跟西巴王在一起的最后一天了,西巴王要回到这里,回到属于它的地方,它的故乡,而刘劲却又要离开了,他的心里充满了依恋,对西巴王,也是对故乡。

【画面+同期】红原大草原 
再见了,西巴王

【解说】一个演员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感情有多深,往往是其自身之外的任何人都无法体验和感知的,刘劲在这里出生,从这里走出去,实现了他做演员的梦想。他常说这就是一种情缘。是他跟故乡马尔康之间的情缘,是他跟周恩来总理的情缘。
推荐: 《我爱北京天安门》 《幽幽乡情》 《感恩北京》
播放次数:
内容摘要
【画面+同期】画家林跃家里,刘劲从狗笼牵出西巴王 【字幕】四川成都 【现场同期】刘劲 著名影视戏剧表演艺术家 走,西巴王,我们回家,送你回你故乡,我也回我故乡 【画面】西巴王装车,高速路上 出片名----《故乡情缘》 【解说】送西巴王归乡的刘劲,是中
标签:
来源:CCTV故乡时间:2017-12-01 10:58作者:杜沛霖责任编辑:cctv故乡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首页 | 最新动态 | 栏目介绍 | 节目预告 | 视频点播 | 节目相册 | 全国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7 故乡新闻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201208169  技术支持:CCTV故乡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