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
固原靖朔门;薛正昌仰望固原古城场景;工作场景;书影;俯瞰固原新城场景。
解说:
一本书,十载春秋,写尽故乡历史风物。
一篇赋,歌古颂今,原乡风景无处不关情。
一座城,魂牵梦绕,六十年走不出对她的怀想与眷恋。
出片名:根在固原
画面:
固原介绍资料;影视资料
解说:
固原,古称高平、原州、故原。自公元前324年秦惠文王在此设立乌氏县开始,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历史上的固原,正当关中北出塞外的要道,秦皇汉武巡边固原,祭祀山川湖泊。尤其是成吉思汗以来,忽必烈子孙更是将固原视为战略重地,着意经营。

画面:
安西王府遗址外景;丝绸之路申遗相关视频资料
解说:
位于固原城南的安西王府遗址,如今这里已找不到当年王府的任何痕迹。1271年元朝建国后,忽必烈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并修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王府,指挥统一南宋的战争。1306年八月的一场大地震,安西王府遭遇灭顶之灾。
2012年,安西王府遗址出现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当中。由于文物保护滞后等原因,安西王府遗址最终落选。一同落选的还有固原标志性的文化遗产——须弥山石窟。
画面:
薛正昌社科院活动及工作场景
解说:
薛正昌,宁夏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历史文化研究学者。自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与研究须弥山石窟,写下大量论文与著作。最初得知须弥山石窟落选的消息,他也十分吃惊,但仔细一想,落选看似偶然,实则有因。须弥山石窟的研究与保护,需要做的还太多。
采访:
薛正昌:这个还是要下工夫的,不是光说在嘴上,要实实在在的有保护措施出来。
画面:
薛正昌工作场景;在车上场景。
解说:
薛正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固原人。如今,虽然人在银川,但每年,他都会回家乡走走看看。“申遗”结果出来后,他觉得有必要再回一次故乡,重新看看那些文化遗产,思考一下自己能为家乡再做点什么。
现场同期:
左伟:欢迎薛老师来我们须弥山。
薛正昌:你好。
画面:
须弥山石窟大环境、须弥山博物馆佛教神山雕塑、佛教绘画
解说:
须弥山是六盘山的余脉,具有明显的丹霞地貌特征。须弥山石窟就坐落在须弥山的东麓。须弥是古印度传说中佛教的名山,佛经中说须弥山高大无比,为神仙聚居之处,且有日月环绕。很多佛教造像和绘画都以此山为题材,用来表示天上的景观。将佛教中无比崇高的圣山的名字冠于自身,须弥山石窟超拔而出,名震四方。
素有“宁夏敦煌”之称的须弥山石窟,最初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大规模营造及宋、元、明、清各代修葺,石窟艺术历时1500多年。现存洞窟162座,保存较为完好的造像350余躯。石窟群由南向北呈扇形分布于大佛楼、圆光寺、相国寺等八个区域。
现场同期:
左伟:咱们进入的这个石窟,它们开凿于北周,窟室结构是以这种中心塔柱式为主。
画面:
相国寺区51窟。
解说:
位于相国寺内,开凿于北周时期的51窟,是全国所有的北周石窟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研究价值最高的一个石窟,被誉为“须弥之光”。
现场同期:
左伟:我身后的这三尊造像他高度是接近七米,身上彩绘为明清时期的古绘。
左伟:我们在参观这三宗造像的时候,会发现前半部分摧毁得那么严重,而后面又保存的这么完整,这是因为在地震的同时呈现的是一个滑坡状,当前半部分滑坡之后,后面两壁并没有完全塌毁,而固定的沙石积累下来,埋在了这几尊造像胳膊以上的位置。也可以说既没有被风化,也没有被破坏,一直保存到80年代。80年代之后,才被清理出来重见天日,也算是因祸得福。
画面:
1920年海原大地震视频资料;相国寺石窟造像

解说:
发生于1920年的里氏8.5级的海原大地震,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烈度最高的一次地震。须弥山地动山摇,很多造像被深埋地下。遭遇厄运的同时,这些造像却得以免除了自然的风化侵蚀。重见天日之后,顿时大放异彩。
画面:
相国寺石窟造像细部
解说:
51窟主室宽达26米,进深约18米,高12米多。主室高大的方形塔柱左、右、后三面各开一龛,每龛中雕凿一佛二菩萨。佛像面相浑圆,体格雄浑敦厚,庄严肃穆。菩萨神态高雅洒脱,动人心脾,披巾舒展,缨路交错,层次丰富而有条理。而后壁长方形的宝坛上,并列雕凿了3尊身高6米的盘腿大坐佛,造型精美,气势雄伟,这种三尊佛依次并坐的开凿模式为在中国石窟中仅此一例。
现场同期:
薛正昌:须弥山石窟的开凿尤其是北周洞窟,那么他跟当时的丝路,跟固原的大背景有关系。再跟地方上,跟宇文泰家族跟固原的密切关系有关系。所以还是开凿的规模比较大,佛的造像也显得很气派。
画面:
须弥山大佛
解说:
苍鹰在它头上盘旋,白云从它头上飘过。作为须弥山最著名的造像,第5窟的大佛造像是须弥山石窟的象征。
现场同期:左伟:这个高度有20.6米,开凿于唐武则天时期,它的高度在整个宁夏来说,是最大的一尊石刻造像。
薛正昌:我觉得应该突破地域上的界限,须弥山石窟大佛这座佛,他是20.6米高,应该乐山大佛比这个要高。
左伟:71.5米。
薛正昌:他占了一个山头,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大佛应该是在全国坐佛里面位居第二。
画面:须弥山大佛细部
解说:
大佛体态健康丰满,鼻低脸圆耳大,表情温和,人性和佛性相融无间。头部螺髻,双耳垂肩,浓眉大眼,嘴角含笑,神态端庄而慈祥,衣纹通直而流畅。
现场同期:
左伟:在大佛的下颚和脖子部位有几道肉纹出现,这是因为在唐代的时候,他的这种审美观念是以胖为美的,这样雕刻能显示出他的雍容、华贵之感。
画面:须弥山大佛细部、卢舍那大佛
解说:
须弥山大佛同龙门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极为相似,面部都有着女性温柔的特点。在卢舍那大佛开凿过程中,武则天曾拿出她的脂粉钱两万贯捐助。大佛头部圆满秀丽,既有男子汉的庄严,又略带女性的慈和。同属一个时代的须弥山大佛,同样也是武则天崇佛思想的杰作。在它身上,同样隐含着一层挥之不去、君临天下的政治色彩。
如此巨大的工程,没有坚强的经济后盾做保证是无法完成的。须弥山大佛的开凿,不仅仅是唐代佛教文化鼎盛的标志,也反映了丝绸之路文化给固原带来的经济与文化繁荣。
画面:东岳山寺庙、固原古城
导视:
一处古寺的重生,昭示了佛教之光的再次繁盛;一座古城的兴衰,见证多少历史云烟。《故乡》栏目继续为您呈现《根在固原》。
现场同期:
星慈法师:这个大殿是1990年建的,就是1990年改革开放恢复寺院之后我们才建的,我们原来一个寺院是唐代就有了,到了宋代称这个寺院为观音院,里面就有大雄宝殿。

画面:东岳山大雄宝殿
解说:观音寺,位于固原城东门三里外的东岳山顶。东岳山,原名东山。后来,山上建起了一座“东岳神祠”,东山也就改名为东岳山。清末,这里就因“九台十八院,七十二座大殿”的宏大佛、道教建筑群而闻名西北。大雄宝殿,是观音寺建筑的主体。自恢复重建以来,这方佛教圣地,香火旺盛,各方香客纷至沓来。
画面:
大雄宝殿壁画
解说:大雄宝殿壁画,画面内容为十八罗汉。十八罗汉是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这幅十八罗汉为国内少见的宋代版本。制作手法参考敦煌壁画,墙壁中加入上好的棉花和纸巾,历经二十年时光,颜色依旧鲜艳如初。
现场同期:
星慈:释贤首宗第二十五代受皇谈紫怡讲经比丘唐宫和尚塔龛。我认为贤首宗就是佛教的华严宗,贤首宗现在传到42代,42代传人在台湾。25代,目前的考证是明代。我觉得这个碑特别重要,它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的佛教文化的遗迹,同时也填补了我们宁夏的佛教历史。
薛正昌:就是你刚才讲的,既跟丝绸之路有关,又(能理解)我们固原地区的佛教文化发展源头在哪里。
画面:东岳山顶景观
解说:东岳山的最高处——铁绳岭,站在这里可以眺望固原全城。相传,1522年蒙古国用兵攻打中原,在东岳山上安营布阵,准备攻取原州作为进攻中原的军事基地。因城内军民防御严密、城墙坚固而未能得逞,便放火烧毁了东岳山上的寺庙。10年后,原州百姓积极募捐,重新修建。新任总兵刘义在绝顶东岳祠修建了一个墩,起名叫“镇虏墩”,意思是镇住蒙古人的入侵。这个墩自下而上有36级台阶,呈60度斜角,两侧有铁链扶手,人扶着铁链才能上去,故而民间称为“铁绳岭”。1903年,武卫后军统领、甘肃提督董福祥回归故里后,捐银600两在墩上修建了无量殿,成为东岳山上的瞭望台。
画面:薛正昌东岳山上俯瞰固原城
解说:站在东岳山顶峰,望着脚下的固原新城。清水河穿城而过,清风徐来,往事如烟。望着新城,薛正昌不禁想到固原的老城,那个只剩下一段城墙但是依然不失威严的古城。
画面:固原古城、靖朔门
采访:
薛正昌:我个人理解汉唐时期的固原城或者说固原,类似于这个京畿之地,那么这个位置就比较要紧,这是它繁荣的一个原因。
解说:
公元前114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加强西北边地军事防御,析北地郡置安定郡,治高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固原城,这是史书有明确记载的固原历史上的城。
采访:
薛正昌:汉唐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长安,固原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好在长安的北部,历史上通常说的关中的四关,东面的函谷关、南面的武关、西面的散关、北面的萧关。实际上就在固原的东南,那么由关中四关地理位置来看固原,它的意义价值就体现在这儿。

画面:固原古城模型;萧关;固原古城遗址
解说:固原古城的辉煌,得利于其独特的地理与军事形势。关中,四塞险固,历来多为中国封建王朝定都之地。作为关中四塞之一的萧关,雄居六盘山北麓,为长安防御的西北门户。清初顾宛溪《读史方舆纪要》评价固原“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称为形胜”。由于其优越的军事地理位置,一直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画面:固原古城;影视资料
解说:唐代固原城在迎来它的又一个兴盛繁荣期之后,以公元756年的“安史之乱”为转折,以公元763年吐蕃攻陷原州为标志,固原城经历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严重破坏。渔阳鼙鼓震醒了煌煌大唐帝国的美梦,也破碎了原州城的陴橹重镇。
采访:
薛正昌:像这个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过去讲过,说他民国年间在固原来过一次,等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他又来过一次,他对固原城最后的消失都非常遗憾。
薛正昌:固原城现在已经列为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那么我们确实应该下工夫来保护他。
导视:
一个银壶,西方经典故事的精彩演绎;一处墓地,见证丝路文化交流之繁荣。
一个人在寻找,追寻过往的足迹;一座城在寻找,寻找失落的辉煌。
《故乡》栏目继续为您呈现《根在固原》。
画面:丝路广场雕塑
解说:在固原市中心的丝路广场,矗立着一座雕塑。这个极具异域风格的银壶,如今已成为固原的城市象征。而它,也是宁夏两座省级博物馆之一的固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画面:薛正昌走入固原博物馆;固原博物馆外景
现场同期:
薛正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只鎏金银壶,他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固原城南的一座古墓里面出土,这个银壶上面的一些人物图案,包括他的风格也是早期古希腊民间故事的风格。
画面:鎏金银壶细部、影视资料
解说:鎏金银壶上腹细长,下腹圆鼓,壶把的上方铸有一深目高鼻戴盔帽的人头像。壶身腹部一周有三组男女相对的人物图像,表现的是一个古希腊的神话故事。
女神赫拉、雅典娜、阿佛洛希忒为“谁是最美丽的女神”而争论不休,众神之王宙斯命令由特洛伊国王的儿子帕里斯判定。三位女神都美丽无比,帕里斯斟酌再三仍无法定夺。阿佛洛希忒向帕里斯许诺,如果自己被选中,将把天下最艳丽的女人海伦送给他。最后,帕里斯将刻有“献给最美丽的女神”的金苹果献给了阿佛洛希忒。
帕里斯在阿佛洛希忒帮助下越海前往希腊寻找海伦,海伦是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的王后,一见到远道而来的帕里斯顿生爱慕之情,趁丈夫离开王宫之际,带上珠宝首饰与帕里斯私奔到了特洛伊城。
得知此事的墨涅拉俄斯怒火中烧,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拉开了序幕。10年的征战与抵抗使双方难分胜负,最后,希腊军队巧妙实施了著名的“木马计”才彻底击败了特洛伊守军。墨涅拉俄斯夺回了心爱的王后海伦,这场争夺美人的战争这才尘埃落定。

鎏金银壶,壶身上的人物是希腊神话故事,它的制作工艺是波斯的,出土则是在中国的宁夏。在这一只银壶身上,串联起了世界三大文明。
现场同期:
薛正昌:这只银壶是西亚、中亚的遗物,他通过丝绸之路到了固原,那么这就见证了固原在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影响和重要作用。
画面:影视资料
解说:鎏金银壶,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而史书上同样也有关于萧关古道中西文化传播的记载。公元523年,北方六镇起兵反魏。次年,高平镇响应,推举敕勒酋长胡琛为高平王。公元526年,高平王胡琛遭杀害之后,手下将领万俟丑奴继续领导高平起义。公元528年,万俟丑奴自称天子,置百官。这时,波斯国向北魏洛阳进献狮子的使者经过高平,被丑奴截留,并因此而将年号改为“神兽”。作为奇禽怪兽的狮子,早在汉代就已传入中原。此后,历代多有“献狮”的史料记载,并且成为古代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往来友好的象征。而万俟丑奴与波斯狮子这段留存于《资治通鉴》上的记载,波斯狮子与固原无意间结下的缘分,生动地说明了固原在北魏时期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画面:北周隋唐墓地遗址
解说:北周隋唐墓地遗址,位于固原城南,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墓葬群。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此发掘和清理了一座北周古墓。墓主为北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原州刺史李贤夫妇。鎏金银壶,就出土于李贤墓中。
画面:影视资料
解说:宇文泰左右西魏朝政时,曾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周武帝和其弟齐王,安置在李贤家中,等到六岁时才还宫。宇文泰为了感谢李贤妻吴辉之功,遂赐姓吴辉宇文氏。到了北周时,李贤家族自然成为了功臣,周武帝小时候在他家住过六年,与李贤关系十分密切。周武帝继位后,出巡经过原州,就住在李贤家,饮食排座不分君臣,非常亲热。李贤妻吴辉38岁过世,22年后,李贤逝世,移骨合葬在一起。
画面:李贤墓陶俑群像
解说:李贤墓还出土了大量彩绘陶俑,总计237件。其中,有镇墓武士俑、乐俑、文吏俑、武官俑、女侍俑、胡俑等九大类。这些都是李贤生前宫室生活的一个缩影,充分反映了李贤生前出行时庞大的仪卫阵容。
画面:墓地遗址全貌
解说:墓葬遗址是固原文化遗存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大量墓葬出土的大量文物,生动证明了固原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作用。
采访:
薛正昌: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固原,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待的这个地方,发掘过9座墓葬,其中有六座专门是粟特人的墓葬,那么这些人不但在朝廷里做官,而且在固原这个地方作为养马的负责人,那么实际上这些都表现为固原在汉唐的时候它的那种特殊的意义。
画面:北周隋唐墓地遗址 大环境
解说:当年的繁华早已雨打风飘去,唯有荒草萋萋,让人生发一番感慨。如今的北周隋唐墓地遗址,除了一块耸立的石碑,一个高大的土堆,已找不到过往辉煌的任何痕迹。在2010年登载于《光明日报》的《固原赋》中,薛正昌曾这样写道:固原古城,须弥石窟,安西王府,城南墓地,此四者皆丝绸之路文化精华,而在文化遗产之列。而与丝绸之路申遗的其他三个点一样,北周隋唐墓地也面临着繁重的保护与研究任务。

画面:固原城市宣传片片段、固原街景
解说:在经历了第一次的申遗失利之后,固原人似乎一下子清醒了过来。他们发现,原来自己的家乡还有那么多值得他们自豪的文化遗产。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开始加大投入与保护力度,专程到外地学习申遗成功经验,为下一次的申遗成功做着各种准备。
而作为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薛正昌在写出了《固原历史地理与文化》之后,又相继写出了《宁夏境内丝绸之路文化研究》、《宁夏历史文化地理》等多部著作,试图从更宽广的视角来审视固原,研究固原。
采访:
薛正昌:从个人角度,除了继续对固原的典籍进行研究以外,那么我们还是想在为地方保护文化遗产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实质性的有参考价值的东西。
解说:而除此之外,薛正昌正将关注的视角不断扩大。村落文化成为他关注的下一个重点。
采访:
薛正昌:大遗产保护要有措施,那么小遗产我们也不能马虎。
薛正昌:类似于这种村落文化的保护,我们不但要从文字上保护,而且要有实实在在的措施。
画面:固原城市风貌、夜景
解说:固原,这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古城,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固原,这座经历了几千年盛衰荣辱、沉浮变幻的古城,如今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古老又年轻的古城,正准备着又一次起飞。而薛正昌也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