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段落:丁屋岭祭祀准备场面 (字幕)福建长汀县丁屋岭 【解说】正月十四,丁屋岭的村民一早就为每年的祭祀活动开始准备。在这一天,村民们要从村头把供奉的祖先迎回村里的宗祠。这个古老的仪式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千百年间从未中断。每年这个日子,丁屋岭在外务工的人,不管路有多远都会赶回来,这里是他们心中不能离弃的故乡。 出字幕:日久他乡即故乡 【空镜】丁屋岭空镜和祭祀场景
纪实段落:陈日源在祭祀场景中 【解说】陈日源,丁屋岭古村落保护修复的倡导者,两年前,长汀县准备对丁屋岭拆除后,进行梯田改造计划。方案执行前,作为长汀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主任的陈日源,对丁屋岭进行考察,从步入丁屋岭寨门的一刻,陈日源就决心对丁屋岭进行保护。两年间,陈日源带领村民对丁屋岭进行维护、重建。现今,这个有着黄泥墙、黑灰瓦、木房子、石台阶以及天然厚重的老石板,敞开式的老祠堂以及古韵老戏台的客家村落,越来越被世人所知晓,村里的居住环境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渐渐地,村里的年轻人也重新回到村子里来。 纪实段落:丁屋岭祭祀活动 【解说】每年的祭祀活动,都有无数年轻村民心甘情愿的在祭祀活动中充当保卫、后勤服务的角色,让长达数里的祭祀队伍井然有序。祭祀的行进路线是丁屋岭千百年间不曾更改的路线,丁屋岭民居纵横,从高处望去,村落恰似草书“丁”字,村里的老街就是丁字的竖钩,串联起一座座宗祠,彰显出丁屋岭历史和祖德的深厚悠远。丁屋岭村民通过每年的祭祀活动,表达对祖先克服迁徙途中的艰难险阻来到此地的崇敬。 【空镜】 丁屋岭祭祀细节 【解说】祭祀活动中的每个步骤都体现着村民们对先祖给予自己安宁生活的感恩,他们会努力不出任何纰漏地推进整个祭祀的进程,虔诚而乐观的表情写在每个丁屋岭村民脸上,毕恭毕敬的动作则表达着对先祖庇佑下来年风调雨顺的虔诚祈祷。 【空镜】丁屋岭戏台演出、宗祠 【解说】祭祀当天,丁屋岭的戏台附近是最热闹的地方,戏台正对面就是举行祭祀的丁氏祠堂,这种设置体现出客家人崇祖尚宗的品格。在先祖面前伴随着抑扬顿挫的锣鼓节点,通过剧情戏文,丁屋岭村民述说着自己的欢欣和甘苦。 纪实段落: 陈日源:这个祭祀活动,是我们传统文化当中,一个具体的一种活动形式,我们得用文化,就是不能忘本,这个要牢记祖宗,我们传统文化当中,就是有一种感恩、感念、追思这样一种文化,那么这种文化怎么来体现,就是通过祭祀或者一些社戏具体活动,共同来表现内心的一种对文化,或者是精神的一种感觉。这种文化的力量,可能在祭祀的过程当中,得到了非常大的一种表现。 【空镜】丁屋岭宗祠 【解说】在陈日源看来,丁屋岭祭祀活动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这种文化必须依托于丁屋岭村落的存在才能传承下去。
纪实段落:陈日源探访丁屋岭改造时的老村支书 【解说】丁屋岭的路面由碎石块铺成,每块被磨得光亮的石头都在诉说着村落悠久的历史,宽窄相间的街道如通血脉,连接起各户人家,把村子变成一个整体。每一个丁屋岭人都倍加珍惜着村落的存在,所以当陈日源提出保护丁屋岭时,村民都积极响应。对陈日源来说,内心也很感谢丁屋岭村民们的认可和支持。今天,陈日源特地来看望村里一位参与修复工作的老人。 【空镜】丁屋岭祭祀活动细节与村民祭祀活动后吃午饭 【解说】祭祀活动后的丁屋岭村民,会回到各自家中吃午饭。在这些历经时光雕刻的老屋内,每一个在外奔波的人举杯时,脸上都露出欣慰的微笑,他们为今天祭祀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庆祝。同时也为家乡能够保留原始面貌与原有风俗而干杯,这其中夹杂着奔波的脚步回到曾经的出发地,还可以慰藉心底乡愁的幸运。 导视: 【解说】乡愁是什么? 【纪实段落】陈日源:乡愁其实是人的一种情感记忆。 【解说】如何留住乡愁? 【纪实段落】陈日源:必须把过去熟悉的或者感受过的东西留住,那我们留住它,其实就是留住那份情感。 《故乡》栏目继续为您呈现《日久他乡即故乡》 【空镜】丁屋岭闸门外景观和丁屋岭建筑 【解说】现今,每个走进丁屋岭的人,都会被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村民们纯朴的生活场景所吸引。对于丁屋岭村民来说,被保留下的不仅是故有的生活环境还有对往昔时光的回忆。 纪实段落:陈日源:像整个钩子街这一段,我们是有意的把它保留下来,都不动它,这是最原始的,你看它基本上快破败了,快倒了,我们在内部再加固一下,可能还可以留住这一份沧桑,你看这些都非常古老,这个店面,如果说你一动它,可能这根柱子就要换新的了,但是你不动它,它就留存着它可能几百年的一种样子,这里面就很多故事、很当沧桑。那天我问了我们这好几个老人家,我说当时你小时候,你们到这边来买东西吃,这边是干什么的,他说起来,回忆起来,那种神态,你会感觉到他非常满足,因为他说在这个地方当时是做米糕的地方,这个地方原来是裁缝店,我小时候就到这边来量衣服、做衣服,我在这边吃到了什么,我第一次在这边吃到了什么外面大城市里面进来的糖果,做的像麦芽糖一样的。 【空镜】丁屋岭街景 【解说】丁屋岭的“丁”字的交叉点是从寨街开始的,这些宽窄相继、时宽时窄的街巷宛如一条时光隧道串联起丁屋岭人对过往时光的记忆。
【空镜】丁屋岭街景 【解说】在陈日源看来乡愁就涵括在一洼池水、一座廊桥、一个小石臼里。留住了这些物体,也就留住了人的乡愁。 纪实段落:陈日源:乡愁是什么?乡愁其实是人的一种情感记忆,人在生活的过程当中,他对过去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场所、用品,跟它产生一种联系,这种联系是有情感的,这种情感最终表现就是一种乡愁。那么这种乡愁你要把它留住,那就是必须把过去熟悉的或者感受过的东西留住,那我们留住它,其实就是留住那份情感。 【空镜】丁屋岭街景,老井 【解说】在这里每个丁屋岭人曾经珍存的记忆一点点被唤醒,记忆里那些老屋、戏台、祖祠、池塘、廊桥、老井都慢慢重现出来。
【画面】丁屋岭,万福楼 【解说】万福楼,丁屋岭曾经最破旧的房屋,目前作为丁屋岭修建保护工作中改造房屋的样板工程展示出来。 纪实段落: 陈日源:这个房子是当年我们到这边来保护开发的时候,看到的第一栋最烂的房子,为什么要选一个最烂的房子,就是基本上快倒了,来作为我们开发丁屋岭,修旧如旧,让老百姓相信,我们对他们这些古村落的保护,一定会按照原汁原味的、修旧如旧的原则来把它修好,原来老百姓不相信,他认为我们进来肯定就不是按照,因为我们要求老百姓,你们要保护好自己的房子,要原汁原味的、修旧如旧的把房子建好,老百姓说我已经住了几十年、上百年这样的房子了,我多么想来居住钢筋混凝土结构这样的房子,你再叫我又再倒建回去,跟过去一样,他怎么都想不通。 陈日源:最后我们选定了这栋房子,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把它修旧好了,我们给它起了名字叫望福楼,就是展望丁屋岭最后能够带来福泽的楼。所以当我们把这栋房子建好了,老百姓突然明白了,我们做的事情是保护他们原有的文化的表象,他突然明白保护古村落就按照我们所说的,要修旧如旧,要保护原有,留住乡愁的意义。 【空镜】丁屋岭空镜 【解说】现在在外工作多年的丁屋岭人,回到丁屋岭,看见他们小时候的廊桥、溪流、房子、街道,很多人一刹那都会热泪盈眶。那一刻,故乡、故土、故人的血脉感情都会涌上心头。 陈日源所作歌曲:《山里人家》 【空镜】丁屋岭空镜 【同期画外音】 陈日源:从我第一次走进的到现在,已经有两年了,这两年丁屋岭在我的眼中,已经发生变化了,但也许几百年之前它就是这样,在这里可以找出乡愁,可以找出自己情感的寄托。 【画面】培田夜晚人们游火龙活动 【解说】正月里,丰富多彩的庆典活动在客家人聚集的每个地方举行。在这个名叫培田的客家村落里,村民们通过游火龙这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表达着节日的喜悦。村民们抬着妆点后的火龙,排起长队,围绕村落行进,在火龙光亮的印衬下,这个村落若隐若现出古老的面貌。 ![]() 【空镜】丁屋岭空镜叠化到培田村落 【解说】培田,行政隶属连城县管辖,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从村头和村尾赫然屹立的乾隆御赐牌楼,就可以知晓悠久的历史。村内民居多为跨越明、清两代的建筑形态。其中最为典型的客家建筑九厅十八井,遵循皇宫式的气势、徽派建筑的型制、江苏园林的结构,以中轴线为中心向两边扇开,庭院深深却又齐齐整整,每个天井里都有数量不等的房间,周围都有可以自由开关的门通往外面,关起门来每一个院子就是一个独立的单元。这个古老村落的面貌保存延续,也与陈日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2000年,曾在连城县的任职过程中,陈日源开始培田的保护工作。 【空镜】培田村落、街道 【解说】初到培田,陈日源通过走访每户村民,了解村落改造过程中的具体难处,同时利用一切条件向村民宣传保护培田的意义。 【采访】 吴来星:他基本上是我们培田300多户人当中,他最少走访了200多户,尤其是一些有关旅游景点的户他都有去走访,甚至有的时候晚上他都是跟人家交谈,到11、12点的时候都有,有的时候是利用放电影的机会,向所有的村民讲话、动员。有的时候是召开中小型的会议,有关的中小型会议进行宣传、讲解。 【空镜】陈日源住宿过的民居 【解说】为便于工作,陈日源选择居住在培田村民家中。眼前这户人家就是陈日源当时居住过的地方。那段时间,陈日源每日到村民家里去了解情况,回来很晚。这户的老俩口就一直等到陈日源回来,为他从井里打来水,烧好后,才去睡觉。十几天后,陈日源发现老俩口的生活作息,被他极大地影响了,老人却一直不说,只是默默地继续这样做,支持着他的工作。最终,陈日源告别了两位老人,找到一处靠近水井的简陋房屋,每晚回来后,就站在井边打冷水上来洗澡。 【空镜】培田村落、街道、村里居民 【解说】刚开始培田村落改造时,陈日源带领村民去拆掉村里的猪栏,改造村里的厕所。在一次群众大会上,一位老村民站起来问陈日源,他说陈县长,你把我们的猪栏都拆了,以后我养什么,陈日源告诉他,你们养人。村民们听后一头雾水,陈日源解释给他们,说以后这个村庄保护好了,就会有人来参观,那个时候你们煮一些饭菜招待他们,卖给他们一些自己编织的小物件,从游客身上获取的回报就可以很好的生活了。 【空镜】培田街景和游客游览场景 【解说】如今的培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曾经陈旧的民居前,是游客们争相留影的地方。 【采访】吴来星:培田是属于客家山区的农村村落,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辉煌,随着时代的大潮,我们也有起落。在千禧年以前,我们培田村也是属于经济比较落后,脏乱差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的一个地方,那现在来说,我们培田是拥有8块国字号的品牌,我们培田会拥有这些,就是等于我们培田的旅游开发,那旅游开发我们要感恩的就是我们的起始者,就是陈日源同志。 【画面】培田民居内的人们怡然自得的生活场景 【解说】现今,培田老屋里的人们平静而祥和的生活着,从容不迫间表达着客家文化的内涵。老人们质朴生活的状态就是一道风景,让到这里来的人可以感受到培田全部的美好。 导视: 【解说】古城保护、修复的理念是什么? 【纪实段落】陈日源:坚持原汁原味。 【解说】古建筑中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 【纪实段落】陈日源:中国古代的这种建筑,它其实就是一个课堂,这个就是教育人的地方。 《故乡》栏目继续为您呈现《日久他乡即故乡》 【画面】长汀城市空镜
【解说】“天下水皆东,唯汀水独南”。汀江水依依南流,悠悠穿城而过,城因水而得名,水依八卦而名,水往南流,依八卦,南方属“丁”位。“水”合“丁”为汀。汀州是被汀江最早拥抱的城市。千余年间,长汀一直是汀州首府的所在地,数百年间源源不断涌入汀州的客家先民以及他们的后裔,将中原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于这片土地,把长汀打造成福建西部首屈一指的重镇,成为海内外客家游子魂牵梦萦的“客家首府”。 【画面】长汀城市空镜、三元阁、名城管委会开会讨论三元阁设计方案 【纪实】(三元阁方案探讨) 管委会成员:根据我们老城的格局,这边放着一块石头,对于长汀整体的发展应该是有利的,那我们总共做了3套房,其中第一套房,就是把这个石头放置在我们三元阁入口的位置,它的优势是什么东西,就是让游览者一到这边就可以下车到这边来照相留念,把三元阁这个古建筑挡掉比较多…… 【解说】正月十六,长汀县历史文化名城管委会对三元阁的三版不同修缮方案,再次进行讨论。三元阁是长汀城内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陈日源领衔规划的古汀州景观修复过程中重要的建筑,为了收集广大长汀居民的意见,过年前,长汀县历史文化名城管委会就在广场公示了这三版修缮效果图。 一江两岸沙盘配合实景拍摄
【解说】目前,由长汀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牵头规划的以一江两岸作为核心区域的古汀州景观修复和文化发掘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画面】一江两岸景观店头街街景 【解说】店头街,已被修复的长汀四大街区之一。对于长汀百姓来说,店头街上是他们追忆往昔岁月的地方。老街上的那些油盐铺、豆腐店、打铁铺、剃头店、裁缝店把消逝的光阴重重叠叠包裹起来,酿成一杯醇厚、绵长的酒,让每一个漫步街头的人饮醉其间。 【画面】大夫第内建筑(秀起汀水) 【解说】大夫第,中国古代高级官吏修建府邸的通称,一江两岸工程中的样板建筑。这座大夫第由美轮美奂的精巧木雕组建而成,建筑布局通风,采光充足,疏密得当。走进的大夫第,中国古代官员的生活场景和思想主张,瞬间浮现于眼前。客家四合院式的格局体现着主人位高权重的官职;雕刻于石砖、木柱上的图案体现着中国传统教义中的忠信孝悌、礼义廉耻;墙壁上的楹联、壁画体现着对子嗣道德、修养、才智上的教化。 【同期】 陈日源:你看像这个楹联,国有贤臣安社稷、家无逆子寿命长,古代就是在这个建筑当中,通过楹联来表现他对家人或者对后代的一种要求和追求,这个就是我们古代文化的一些东西,你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都是我们古代一些思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中国古代的这种建筑,它其实就是一个课堂,这个就是教育人的地方,是一个染缸,你只要进去了以后,只要这个文化是我们优秀的文化,是正确的文化,是先进的文化,那么他对人产生的影响,就会起着正能量、正推动的作用。
【画面】大夫第的空镜 【解说】大夫第,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精美别致。为做好修复工作。陈日源对大夫第独特的建筑形态及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陈日源:整个历史文化名称的建设,它的一些房屋的规制都有一定的要求,古代对建筑方面的这种编制、安排、规划是有很严格的要求,哪个地方可以装窗,哪个地方不能装窗,哪个地方装什么窗,能够做哪些起伏,比如说我们那个的福禄寿,他这一开门看到的就是福禄寿。这就体现了他这一家子主人的要求,特别是客家人,他很讲福禄寿喜,所以这个是一种编排、编制。 【解说】在这座集经典华美客家府第式的建筑里,很多细节的修复都体现出陈日源修旧如旧的保护理念。 【纪实】陈日源:在历史文化名称的修复与保护过程当中,特别是对于一些老宅,在修复过程当中,我们都始终坚持原汁原味,比如说像这些窗,原来都是损坏了,损坏了以后怎么办,我们就努力的去寻找过去古代其他流失的、散失的、坏的这些拆下来的,在文物市场里面把它淘回来,然后再把它装上去。比如像这样的一个,它年代是很久的,那我们把它找回来套上去,正好找到一对。根据历史的可能,因为过去这面前都有一些窗,透气窗,粗纱窗,那我们在这个地方都给它用古代的要求和方式,用那种近似于文物这样子的石刻窗,把它重新安装好,那使得这一个房子能够再现古代的样子,当然如果用现代的材料来做也行,但是如果做上去以后,显得就跟原来的老房子不能相匹配,不能相好的切入,不能展示它古朴的味道。 【解说】在对古汀州保护、修复的过程中,陈日源说长汀像一位千年老人在梦呓中将很多话告诉了他,记录下了这些文字的同时,陈日源又迫不及待地想把他了解的汀州,告诉给别人,让更多的人了解长汀。 【画面】影像资料:成龙向长汀捐赠徽派房屋仪式 【解说】2013年,国际影星成龙把他珍藏多年的徽派古建筑捐赠给长汀。谈起为何选择长汀作为捐赠对象,成龙说,陈日源多次到北京去找他,讲述长汀政府保护古建筑的故事,他被长汀人民和陈日源的执着深深感动了。 空镜:丁屋岭、培田、长汀的精彩空镜头 【解说】对于陈日源来说,他既不是客家人,也不属于培田或长汀人,但在多年的客家古建筑保护工作中,他感受到了丰富的客家民俗和深厚的客家文化,一路走来,满眼都是风景。 陈日源所做歌曲:《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情在哪心就在哪,一路上领略多少风景,一辈子收获多少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