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完江西跑湖南,我们栏目组沿着那些高僧大德先辈们的足迹,开始一一寻访那些遗落在山野深处的祖庭寺庙,而作为节目的编导,也在这样的磨练中,更加深刻地领会到祖师们开山的不容易。 作为一个文化寻访类的节目,拍摄岳阳,绕不开的就是《岳阳楼记》这篇文章。 可以说,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岳阳楼。作为初中语文课本的全文背诵篇目,它不知折磨了多少莘莘学子,离开学校十多年后,《岳阳楼记》这篇名文,也因为曾经的百般折磨,成为我今天依然能够全文背诵的不多的长篇古文。其中的写景状物,探究人心,着笔跌宕,有着吞吐八荒之心,也标志着自宋以来,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崭新的精神风貌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而因为这次拍摄,出发之前就一遍又一遍地读、写这篇文章,希望能从中悟出不一样的东西,这368个字,可以说字字珠玑,每一个字都铭刻在了我们的心间。当我真正站上岳阳楼,看那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想象着900多年前战胜困难终成大业后在这里大哭一场的滕子京,想起远在邓州仅凭一封求记书、一副洞庭秋晚图,一段儿时的太湖记忆就完成这篇千古雄文的范仲淹。伟人一定有其卓越之所在,而在登上岳阳楼那一霎,千年时光褪去,仿佛想清楚了许多事情,当面对这样博大的自然界,真的会宠辱皆忘。原来,当我们放大自己人生的格局,看淡一切,看轻一切,会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受。 嘉宾黄军建老师拥有者过目不忘的能力,把所有采访的部分说的异常精彩,包括所有的数字,都精确到小数点的后两位,每一次的采访,都被他的滔滔文采所折服,后来在和他一次闲聊中,他轻描淡写地说,自己没有什么其他爱好,就是读书。 厚积才能薄发,真的就是这样。 千百年来,前人总是把他们最珍贵的人生体悟教给后辈,那里面记录了一段又一段的心路历程,通向一个又一个超越的生命境界,当有一天,我们不再认为先辈的智慧能给这个时代带来真正的启迪时,故乡,正在背向我们飞驰而去。 总要有人为一个时代的众生寻找他们的故乡,当佛陀在菩提树下即将彻悟,他深切地思考着众生陷入的生老病死轮转之苦:苦由何因而生,又证得十二缘起相因而灭。 那一刻,一条古老的道路出现在他的面前。 圣安寺作为一座天台宗的寺院,数度兴废,在怀梵大和尚来到这里之后,开始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说,在前期策划阶段,我对成片的佛教文化部分如何呈现还是一片迷茫,那么,在听到怀梵大和尚给我们开示天台宗与我们之前所做的禅宗文化的同异之时,我构架片子的思路就呈现了。 当师父带着我们走在圣安禅路上,用一片树叶的故事点化我们,生命无常,对一切要看破,要放下。也许现在的我还不能完全明了,但是,随着对佛教文化理解的慢慢深入,慈悲与智慧在我的心里慢慢升起,和那些繁复的经文相比,我更愿意用这些浅显易懂的比喻方式来阐释我所理解的佛教,我所理解的天台宗。 如果说,在前期策划阶段我所有的精力都立足在岳阳楼、《岳阳楼记》及其背后的故事,当拍摄结束后,最最打动我的却是嘉宾黄军建老师在汨罗江边的一声呐喊。 本来汨罗江屈原投江处并不在我们的拍摄行程内,但是在屈子祠拍摄时,我得知屈原沉江处就在驱车半小时的不远处,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屈原汨罗江怀沙沉江的故事,但是今天的人们,去一个城市都会选择那些名胜古迹,少有人会去看看这个只有一块石碑的地方。当我一下车,我就知道自己的坚持是对的。民宗局熊局长很贴心地为我们准备了一条手摇橹船,这一部分的镜头呈现,加上日落时的壮美景观,嘉宾黄军建老师主动提出,希望在这里呐喊几声,成就了全片最让我感动的结尾。 在这个片子结束的时候,2016年已临近尾声,一年又过去了。其实越来越发现,反思自己比洞悉别人更重要。于是告诉自己,勇敢去面对所有周围质疑的声音,短暂走神可以被谅解,谁都有不在状态的时候,但长期不在服务区,没有人可以忍受。提出问题谁都会,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见仁见智了。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很少叫苦,因为我一直觉得,大多数所谓的苦,都不值得为外人道。真正的优秀,其实未必是高瞻远瞩纵横世界,而是擦地板都比别人擦的快和亮。编导行业的残酷,就在于你吃多少的苦都没有用,强调多少客观环境都没有用,观众只通过手中的遥控器来决定一个片子的优劣。于是,所有的难题,都顶着头皮一个个去解决。踏踏实实地做每一期节目,结果未必是尽善尽美,但我觉得,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事情,是最值得尊敬的品质。 最后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愿我们少一些虚妄的幻想,多几分扎实的本事,心可以飞扬,双脚却永远踏实地走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