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 视频点播 > 编导手记 > 故乡的早晨
诉说着一个“变”字

  我的故乡馒头山村坐落在芦芽山南麓的一个山坳里。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凉爽、资源丰富,尤其是从村后山核桃凹脚下喷涌而出的那股清澈泉水,成为润泽两岸的甘泉乳汁。上世纪40年代的贺龙兵工厂、50年代的县办钢铁厂、60年代的国营恒光机械厂、70年代的乡办煤矿、80年代的村办焦化厂、90年代的私企芦芽山酒厂,先后在这里安家落户。兴办厂矿,一度带动了山村经济发展,却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在我的记忆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直是村民不变的生活方式。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保护自然生态、转变发展形式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村里利用扶贫资金,改造房舍,拓宽道路,新建油坊,植起绿色长廊,开发旅游景点,兴办农家乐,山村面貌焕然一新。
  秋日,我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雾气蒙蒙的早晨,我独自漫步在村后山梁上,眺望四周,油然想起唐代元稹《松鹤》中的诗句:“俯瞰九江水,旁瞻万里壑。”金色的旷野披上一层薄薄的雾纱,将山水天地连成一片,宛如一幅壮美的北国画卷。静谧的村庄被笼罩在淡淡的晨雾之中,看上去似若隐若现的“海市蜃楼”。透过雾纱,依稀看到片片绿色,那绿色便是迎风傲立、不染尘埃的家乡旱柳。深秋本是万木凋零的萧索季节,可株株旱柳却像看透沧桑岁月的老人,伫立在光阴的长河里,一如既往地守护着自己的本色。

    须臾,雾散天清,晨曦尽染,睡醒了的山村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喧闹。一缕缕炊烟从房顶升起,袅娜地飘向蔚蓝色的天空。枝头的山雀叽叽喳喳,点头摆尾,仿佛对早起的人们说:“你好,早安!”三三两两的小学生背着个大书包,像活蹦乱跳的兔子,在路上你追我赶,戏耍打闹,让我不禁想起自己上学时的情景。陆续出行的中青年人,有的拿着镰刀,有的扛着镢头,有的开着“小手扶”,奔向田野忙碌最后的收秋。围着锅头转的妇女也打破常规,推着装有各种小吃和水果的特制小平车,赶往刚开发的玻璃栈道景区,准备一天的叫卖。村前的大杨树下和河边的凉亭旁,则聚集着越来越多晨练的人,那是来这里度假的游客,村民们是无心享受这样的时光的。
  伴着山村清晨的“交响乐”,我信步下山,看到涂了黄色的居民楼墙壁上醒目地写着“发扬恒光精神,建设新型农村”“撸起袖子加油干,脱贫致富奔小康”等红色标语。整洁的院落、平展的马路、成片的林带、休闲的场所、新建的路边卫生间、引入门前的甘泉水……都在诉说着一个“变”字。
  故乡的早晨,令人舒心悦目!
推荐: 故乡的早晨 唱给故乡的歌 乡愁,一个时代的情感背景
播放次数:
内容摘要
我的故乡馒头山村坐落在芦芽山南麓的一个山坳里。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凉爽、资源丰富,尤其是从村后山核桃凹脚下喷涌而出的那股清澈泉水,成为润泽两岸的甘泉乳汁。上世纪40年代的贺龙兵工厂、50年代的县办钢铁厂、60年代的国营恒光机械厂、70年代的乡办煤矿、
标签:
来源:CCTV故乡时间:2017-12-27 10:21作者:秩名责任编辑:cctv故乡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首页 | 最新动态 | 栏目介绍 | 节目预告 | 视频点播 | 节目相册 | 全国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7 故乡新闻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201208169  技术支持:CCTV故乡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