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漆黑的环境中亮起一盏灯、时钟指向早晨7点、哗哗的流水声
同期
张东英(孙媳妇):睡得好啊?
奶奶:很好。
张东英:做梦来了?
奶奶:做梦来。
张东英:梦见俺爷爷了?
奶奶:没。
张东英:没,梦见了?
奶奶:梦见他咋着呢?
张东英:那我给你换一件衣服。连增带你去出去玩。
(换完衣服后)
张西玉:你去给奶奶端洗脸水吧老婆啊。
妻子:你给她梳梳头那。
张西玉:我给你梳梳头。奶奶你一根黑头发也没有了,都白了。
奶奶:都白了。
张西玉:你今年多大年龄啊?
奶奶:今年91了。
出标题:《俺的奶奶》
张西玉:奶奶那个人一辈子不容易。
画面:背奶奶下楼、抱上车
解说:张西玉像这样背着奶奶上下楼的日子不过三个多月的时间。但是,这双肩膀从二十多年前就已经担负起了照顾奶奶的重任。
同期(车内)
张西玉:奶奶,我拉着你去听戏,听吕剧的。你听见了啊?
奶奶:听见了。吕剧好听啊。
画面:街景、董永祠、祖孙二人祭拜
解说:今天是张西玉奶奶岳秀英91岁的生日。张西玉特意请了半天假,带着久未出远门的奶奶去看场吕剧。岳秀英自从三岁得了小儿麻痹症后,双腿就瘫痪了。眼前的景色对于岳秀英来说,即熟悉又陌生,因为她对家乡的认识大部分是从别人的口中听到的。山东省博兴县陈户镇,这是岳秀英户口本上的出生地。这里同时也是汉代大孝子董永的出生地。传说董永当年就出生在如今镇内的董家村。董永自幼丧母,靠种地养活父亲。每次他到田间劳作,都会用小车推着父亲,把父亲安置在树荫下,旁边还备有水罐,为父解渴。父亲去世时,因无钱治丧,便卖身以葬父。董永孝心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并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村民董昭德同期:孝敬是做人的根本,没有孝就没有德。没有孝就没有和谐,就没有好的家庭。所以孝道在我们中华民族,受古代24孝的影响,这是中华魂宝。
解说:董永的孝心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世代流传。如今,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董永祠依然矗立在村内,见证着这里历代孝子的佳话。
画面:张西玉抱奶奶下车、奶奶坐上轮椅、听戏
同期
张西玉:奶奶唱戏的地方到了,戏唱起来了。咱也看戏了,人家戏已经唱起来了,你听见了?
奶奶:听见了。
解说 :吕剧是山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剧种。博兴县作为吕剧的发源地之一,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到农闲时,村里的戏剧爱好者经常自发组织演出,这已成为当地的一个传统。岳秀英奶奶从小也是听着吕剧长大的。谁也不会想到,在这样一张笑脸的背后却隐藏着坎坷的人生。时间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双腿残疾的女子独自带着三个孩子沿街乞讨,孩子中最大的只有10岁。这位女子就是岳秀英,当年她只有34岁,而丈夫已经去世多年。为了抚养孩子,岳秀英尝遍了苦,看尽了他人冷眼。那时候,走街串巷的吕剧班子很多,听戏就成了岳秀英暂时忘记痛苦的良药。
画面:吕剧表演
解说 :后来孩子们终于长大了,岳秀英也老了。原本以为可以安享晚年,可命运偏偏喜欢捉弄人。1990年,唯一的儿子在41岁正值壮年时因病去世,留下刚满17岁的张西玉。不久,张西玉的母亲也改嫁了,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压在了张西玉肩上。面对曾一手带大自己的年迈的奶奶,这个年轻人决定放弃学业,回家一边种地一边照顾奶奶。
张西玉同期
奶奶那个人一辈子不容易。我父亲没了以后,我就继承我父亲那个责任对我奶奶,我照顾奶奶一句怨言没有,我试着无怨无悔照顾奶奶以后。
画面:菜市场
解说:那边张西玉和奶奶正听得津津有味,这边孙媳妇王东英也开始忙着为奶奶的生日宴购买食材。
同期
妻子:今天豆腐咋卖的?
小贩女:豆腐1块8。
妻子:能便宜点不?
小贩女:最低1块8。
妻子:俺家奶奶,俺奶奶最好吃豆腐。快便宜点吧。
小贩女:最低1块8。
妻子:1块6吧,1块6,两块了割你。
小贩女:两块我1块8。
妻子:快1块6吧,1块6给我少割上点,割上四块钱的行啊?
小贩女:1块8一斤,最低1块8。
妻子:那给我割上3块钱的,俺奶奶好吃啊。好吃豆腐。老了她没有牙好吃豆腐。三块钱啊?行行行。见天割你的豆腐,买就买你的。你也不能便宜着点。
解说:几乎从嫁到张家的第一天开始,王东英就和丈夫张西玉共同承担起了照顾奶奶的责任。奶奶每天三顿饭都是王东英亲自下厨。奶奶能有今天的高寿,与王东英的悉心照料密不可分。王东英19岁时就认识了张西玉,两家只隔了三里路。她亲眼见证了这个年轻人的蜕变与成熟。在别人都避之不及时,王东英内心的爱火却始终没有熄灭,甚至燃烧得更旺。她不顾家人反对,在自己24岁的花样年华时,嫁给了张西玉。
王东英同期
我看着他好呢。他这人品很好啊。看着很有点安全感一样,很有责任心。有那么难俺也能承受了。俩人一块去努力,努力去干这些事。
导视
解说:老屋的记忆让她不禁垂泪解说:往事的辛酸与快乐交织成割舍不断的祖孙缘!
王东英:二十年了和奶奶……
解说:《故乡》栏目继续为您呈现《俺的奶奶》!
同期
张西玉:奶奶戏演完了咱回去啊。
众邻居:奶奶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祝你健康,长命百岁。下一回再来。到明年再来。
(车上)
西玉:奶奶。
奶奶:哎。
张西玉:你高兴啊今天?你高兴啊不?
奶奶:很高兴很好啊,你看看,很好啊。
张西玉:看着她高兴我心里很高兴啊。
画面:张西玉老屋
解说:在回家的路上,奶奶特意嘱咐张西玉回趟老屋,奶奶由于腿脚不便,就让孙子代她去看看。张西玉指着老屋曾经的所在地告诉我们,就在三个多月前,它还在那里。那是他们生活了15年的地方。在那间三百多平米的四合院里,留下过张家难忘的快乐和辛酸。
张西玉同期
2002年,当时借钱买的收割机,到安徽去割小麦,当时临走,手里又没钱,当时给爱人只留下了8块钱那个时候,我想着那事也比较很难忘,走了以后我掉了眼泪了,那时候确实没钱。买了辆收割机,还是买的旧的。
王东英同期
能不能不问这个问题啊?(当时)孩子大人都辛苦,都疼的慌。特别对老大很愧疚,愧对这个老大。人家的孩子有的东西,她没有。从上小学一天没送她。上高中是一星期一去看她,俺孩子光说妈你别来看我了。老大一直自己,自制能力很强。(音乐起)
解说:直到2006年,张西玉家的生活状况才开始好转。在陈户镇,种棉花一直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夫妻俩靠着辛勤的劳动还清了外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岳秀英奶奶在背后的默默支持。
张西玉同期
奶奶在俺心目中是最伟大的。也为俺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
王东英同期每年俺种棉花,(奶奶)给我剥桃子,每年有时候拾,有时候拾一万斤棉花。有时候拾八千斤,都是她坐在那里(剥)。中午我上坡回来的时候,我做完饭吃完了我再走,倒下棉花走,走她再挑,黑天我再收起来。有时候也烦,每年种地的时候上坡来家,第一件先给她端尿盆,先做出饭来先给她,最少得端三汤,一趟汤,拿一趟馒头,再就是一趟水。她对俺也很好,很好。有点好东西一点也舍不得吃,都是给俺俩孩子留着。我这个脾气这么不好,这个奶奶没和我打一会儿仗,都是让着我,20年了和奶奶。
解说:当老屋被推倒的一刻,张西玉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一种熟悉的生活方式正在远去。而奶奶年复一年坐在院子里摘棉花的身影成为那段记忆中最深刻的片段。
画面:张西玉开车、电焊
解说:把奶奶送回家后,张西玉又马不停蹄地赶去上班。张西玉现在工作的地方是一间离家25公里的厨具厂。刚开始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焊工,后来领导觉得他为人正直善良,就让他当上了厂里的小头头。不久前,他买了这辆车。对张西玉来说,每天来回一个多个小时的车程并不长,因为他非常享受飞驰在路上的感觉。
画面:张西玉家
解说:自从搬进楼房后,以前的老邻居们都散了,王东英就会经常拉着奶奶聊天儿。她说上了年纪的人,身边得有个说话的人。
同期
王东英:老岳啊,老岳,听见了?
解说:王东英喜欢叫奶奶老岳,她说这样叫亲近。
同期
王东英:说啊。说啊。说啊。
奶奶:说啥说,一说我的心都揪起来。1生日半俺娘就走了。我不是说爬到13啊。13,14俺爹推着我上下庄(音)扎过(医治)的腿,找的拐棒。
王东英:你会走了?会走了?
奶奶:嗯。
王东英:俺老姥爷打你来呀?
奶奶:打我,那笤帚疙瘩都打烂了。我一天打我。我气的我夺过来啪给他扔了,到了末了(最后)使擀饼柱子打我。俺姐姐也是欺负我。俺姐姐打我,打我猥(挠)她。王东英:一个腿来回倒着织机。很能啊俺奶奶这个人。
解说:奶奶的这段故事王东英不知听了多少遍,但每次听完后她都会怀着同样的感慨。而对于上小学五年级的重孙女来说,老奶奶身上有着另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同期
重孙女:老奶奶咱们两个猜个谜语吧。
奶奶:猜个谜语啊。你又猜不着。
重孙女:我能猜着。我能。你就给我猜一个吧。你就给我猜一个。
奶奶:一间屋两间房,里头盛着猫它娘,猫它爹一伸腿,猫它娘呱嗒子。猜吧。
重孙女:这是什么呀,我不会。这是什么呀?
奶奶:你猜不着。
解说:张含的姐姐今年刚上了大学,以前姐妹二人还勉强是奶奶的对手,如今就剩她一个人,老奶奶的谜语似乎也成为她永远无法理解的故事。
导视
解说: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生日宴!解说:《故乡》栏目继续为您呈现《俺的奶奶》!
画面:晚宴、给奶奶抹生日蛋糕
解说:晚上六点,张西玉一家人来到大姑家,奶奶的生日宴将在这里举行。(音乐起,忙碌的夫妻俩)
同期
大家唱: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大家说:祝你生日快乐。
小女儿:老奶奶祝你身体健康。
张西玉:天天有个好心情,健健康康的。
妻子:天天开心。
王东英画外同期
因为人家那孩子都有爷爷奶奶,咱没有,有个奶奶试着很知足。
张西玉画外同期
在我心目当中奶奶永远是第一位。家里有一个老人是一个福。
解说:奶奶的故事让张西玉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感悟,对生他养他的故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刻,他只想把全部的爱奉献给身边的亲人,奉献给故乡。
(给奶奶抹生日蛋糕、音乐起,画面淡出,一盏点灯像最开始一样亮起,王东英画外音:老岳,你想吃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