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山是众山之祖,莽莽雪原群山环抱,北有巍峨的喀喇昆仑山脉,南有气势磅礴的喜马拉雅,更有那鬼斧神工的土林奇观,冈仁波齐神山被佛教、苯教视为世界的中心;阿里的水是万水之源,茫茫草原山环水绕,辽阔沃野遍布河流湖泊,既有那风光凝翠的神奇温泉,又有水草丰美的野生动物乐园,圣湖玛旁雍错荡漾迷人的碧波……阿里“世界屋脊的屋脊”,我们这个星球上最辽阔高远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令人流连忘返。 丹增朗杰的工作笔记中,曾不止一次用上述语句描述过阿里这一方高天厚土。我们摄制组千里迢迢来到位于西藏高原西北部的阿里,因为海拔的原因,我们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胸闷和气喘。据说,男性适应高原比较女性会更差一些,这句话果然应验,我比同行的摄像和摄像助理都要强,看到他们难受的样子,我开始想起这趟行程的感受,在来阿里之前,同大多数内地人一样,我对西藏一星半点的了解多来自现代传媒或道听途说,心里对西藏总有遥不可及的神秘感、敬畏感,所以,我们与其是在采访,不如说是在倾听,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听一个古文化的探索者,讲他们的青春和热血,讲这里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 在历史上,宗教的虔诚曾创造了历史文明,然而单纯的宗教虔诚,又会一次又一次地去覆盖历史文化(佛教徒常常用新的功德去代替旧的功德,用新的壁画甚至是拙劣的壁画去覆盖古代的文化精华);同时,一个古代文化遗址的发现,也常常会被新的装修而破坏,在防止自然损害的同时,如何防止好事者的人为破坏,同样迫切和重要。只有对文化的虔诚和执着,才能在创造新的文明的同时,保护好历史遗存,并使之成为启示人类的永远的财富。 在西藏阿里,八十年代初,丹增朗杰就开始了对象雄文化的调查。一九五七年电影工作者拍摄了第一部《古格王国》的纪录片,并在全国各地放映;作家白辛在作品中也记述了这一次重要的考察。一九七九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管会共同组织了对古格遗址的考察,并在《文物》上介绍了这次考察成果。西藏工业建筑勘测设计院一九八一年对古格王国遗址进行了测绘、考察,并调查了札达、普兰等地建筑,并于一九九一年出版了考察报告《古格故城》,同年出版了《藏传壁画——古格王国卷》。与此同时,很多考古工作者,美术工作者也分别对这里进行了探寻,丹增朗杰就是其中之一。 丹增朗杰一九八七年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就回到了故乡从事文化研究工作,他多次进入本教寺院学习研修支援教学,日复一日穿越地理条件艰苦的西部边陲,在追寻西藏文化的历程中,经受疾病、自然灾害、困难的考验,丹增朗杰积累了丰富的象雄图片和文字资料,写下了诸多象雄有关的书籍和著作,记录了那古老的西藏文化。他把阳光、荒原、历史传说,宗教艺术糅合在一起,用凝重而富有使命感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组成了一部图文相互辉映的作品集,这是他心灵与自然和古文化交融的结晶。这些著作不同于一般于专家的考察与论证,而是融合文化、历史、艺术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著作,比普通的文化之旅又多一层学术上的渗透,它包括了知识性考察、观光、寻觅与思考。 在今日的荒原——古代的文化积淀中追寻,是苦乐同在的,身受苦难而精神欢愉。在拍摄过程中,丹增朗杰总能用智慧的火光,潇洒地灼伤平庸,点燃世俗,奇迹般的带来一米阳光,一股清流。谁也不去多想一路上会经历多少艰辛,我们相信身体的受苦带来的是精神上的愉悦,这里的景、人、事始终在净化我们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