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热门关键词:  故乡  孝道文化  嘉宾  禅宗  

《五岳独秀》

来源:未知 作者:杜沛霖 人气: 发布时间:2017-11-20
摘要:南岳衡山历史源远流长,五岳自古就是江山社稷的象征,炎帝、祝融曾在此栖息,尧、舜、禹均登临祭拜,历代帝王或遣使或亲临祭祀。自尧舜以来,南岳衡山作为五岳之一的历史已达四千余年,文化底蕴深厚。1984年,衡山县划出南岳镇、南岳乡及东湖、马迹、望峰三个

南岳衡山历史源远流长,五岳自古就是江山社稷的象征,炎帝、祝融曾在此栖息,尧、舜、禹均登临祭拜,历代帝王或遣使或亲临祭祀。自尧舜以来,南岳衡山作为五岳之一的历史已达四千余年,文化底蕴深厚。1984年,衡山县划出南岳镇、南岳乡及东湖、马迹、望峰三个乡镇的10个村,设立衡阳市南岳区,因五岳名山南岳而得名为南岳区。

 对于出生在南岳衡山脚下、研究南岳文化的陈德荣来说,能让更多人真正了解、认识南岳,那他长期埋头苦研南岳文化也算有回报,也有些许成就感了。陈德荣,南岳文化研究学者、南岳区党校校长,前几天,陈德荣接到南岳电视台讲座节目的邀请,录制《品南岳衡山》,讲述南岳历史文化。而能站上讲台,陈德荣把功劳算在了母亲身上。

 那个时候陈德荣才5岁,小小年纪就开始帮着父母干农活打稻子,脚踩在打稻机上,手要不停翻转稻草,长期劳动下来,陈德荣感觉吃力,很辛苦,回家就向母亲抱怨,记得那次母亲在厨房做饭,边添柴火边告诉他:要想改变现状,就要用知识的钥匙打开梦想之路。

   “前山会喂猪,后山会读书”,陈德荣的母亲是南岳后山人,爱学习,母亲的话深深刻在陈德荣的心里,使得陈德荣从小爱学习,读书很用功,在上大学的时候,他选择了机械专业,陈德荣的成长,包括后来的工作,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

 要想圆满完成节目录制的任务,陈德荣决定去探寻附加在南岳身上的文化,亲自走访和感受那些古圣先贤在南岳进行思想交融后,留下的珍贵印记,陈德荣把第一站选在南岳莲花峰下,可是碰巧赶上了儿子放假回家休息。

 面对儿子的怨言,陈德荣很愧疚,也很无奈,工作性质的原因,他基本没有参与儿子的成长,连公园都没带儿子去逛过,儿子也明白父亲这次口中所谓的游玩其实就是为了工作,不过,他已习惯。

 在南岳,除了风景秀丽外,文化底蕴也很深厚,胡安国父子定居南岳衡山,建春秋楼,创建文定书院、碧泉书堂,潜心研究理学和传播学术思想,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上独树一帜的湖湘学派。思想的力量很伟大,它可以穿越时空,所以后来一些士子、先贤们,就围绕文定书院在这个旁边又修建了一些其他的书院,现在岳云中学为宋明时期文定、白沙、紫云三大书院故址。

 南岳书院文化始于唐肃宗时期,唐代李繁为纪念其历经四朝的著名宰相父亲李泌,便在南岳建了南岳书院,就是今天的邺侯书院,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清代曾国藩在《重修胡文定公书院记》中写道:“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据《湖南通志》统计,清光绪年间,在现南岳区范围内,先后共有邺侯、文定、集贤等书院17处,南岳衡山书院的数量位列全国之冠。

如没有胡安国,就没有文定书院,没有湖湘文化的传播,岳云中学就只是一所普通学校而已,因为披上了这些文化外衣,岳云中学就不一样了,可是儿子竟然对这些历史文化了解很少,这是年轻人缺乏学习的普遍现象,陈德荣更感觉自己的责任很重大。

《故乡》栏目摄制组一行跟着陈德荣来到了胡安国后人的住处,想看看族谱有没有详细记载有关胡安国的事迹?

胡国民,胡安国第28代子孙,今年60岁,更多时间是搜集研究胡氏文化相关资料,在自家院落开了一个农家乐,专门接待同道中人。

族谱没有详细记载陈德荣要了解的内容,后人也不知道先人为什么离开南岳葬在他处,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熟知湖湘文化,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陈德荣请来了任职深圳大学,专门研究湖湘文化的知名专家王立新教授。

在事实求是、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指引下,八百里衡山人才辈出,在一定程度上,八百里衡山改变了中国的近代史。

自东汉、南北朝起,道教、佛教相继传入南岳,至今已有1700多年,佛教南禅中的曹洞宗、临济宗、云门宗、沩仰宗、法眼宗均出于南岳,美誉为“五叶流芳”,发源于南台寺的曹洞宗,在日本就有800万弟子。

南台寺坐北朝南,位于瑞应峰下,建于公元502年,原是海印和尚修行的处所。 南台寺名声很大,海内外的佛教徒对它非常崇拜,这不仅它是六朝的古刹,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公元742年,希迁和尚自江四青原山来南岳后,结庵于寺东的大石上,被人称为“石头和尚”。 

日本佛教界曹洞宗一直视南台寺为祖庭,故有“天下法源”之称。《参同契》、《草庵歌》,至今日本曹洞宗的僧人用作必修日课。

    在寺院后左边的南山岩壁上,有一如台的大石。据说当年海印和尚常在这块石上坐禅念经,所以寺名“南台”。现在台边还清晰可见“南台寺”三个径大二尺的大字。
    当年希迁和尚在这清幽安静、风景秀丽的瑞应峰下,大阐禅宗宗风,天下佛子慕名而来,在他座前听讲经说法,法徒日益增多。

   《五灯会元》卷三记载了唐代高僧石头希迁的公案:郑隐峰辞师。师曰:“什么处去?”曰:“石头去。”师曰:“石头路滑。”曰:“竿木随身,逢场作戏。”便去。才到石头,即绕禅床一匝,振锡一声,问:“是何宗旨?”石头曰:“苍天,苍天!”峰无语,却回举似师。师曰:“汝更去问,待他有答,汝便嘘两声。”峰又去,依前问,石头乃嘘两声,峰又无语。回举似师,师曰:“向汝道石头路滑!”石头路滑的公案是启示大家:禅不是依样画葫芦就可以学的,学禅要用己心去接师心,随机应变。最后,因为这个典故,就有了“走江湖”一词。

 石头希迁圆寂以后,在南台寺下方建见相宝塔,为南岳仅存的一座唐代古墓,那他的肉身到底去了哪里?

 陈德荣也在怀辉和尚住处瞻仰到了希迁和尚的肉身照片,而希迁和尚的肉身至今被供奉在日本横滨总持寺,有一天终会回到南台寺,目前南台寺为中日友好交往树立了友谊的丰碑。

 漫步寺院、梵呗钟声,悠然豁然,举目四望,只见古寺四周古木森茂,烟霞时明时灭,真是别有一番情趣,难怪朱熹会乘兴唱吟《题南台寺》其诗云:“相望儿兰若,胜处足南台。”

 陈德荣给自己的人生用一个“炉”字总结,分四个阶段:窑炉、锅炉、香炉、熔炉,最终也只有站在讲台上,陈德荣才会全身投入,才有激情,南岳和衡山,陈德荣从来都没有区分过,它们是融为一体的,每个年龄段感受到的故乡也是不一样的,走在故乡每一寸土地上,如今除了感激更多的是骄傲。

责任编辑:杜沛霖
首页 | 编导手记 | 最新动态 | 栏目介绍 | 节目预告 | 视频点播 | 节目相册 | 全国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7 故乡新闻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201208169  技术支持:CCTV故乡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