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 视频点播 > 编导手记 > 蚝乡沙井
沙井,地处深圳西部,紧临珠江口,深圳的工业重镇,素有“千年蚝乡”的沙井因蚝而蜚声国内外,《故乡》摄制组跟随着当地村民林爱第,一起走过这个沧海桑田变迁的城市。
    回望历史风云,穿越时空隧道,走进这座熟悉的城市的过往。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时期,今天的沙井人们就开始插杆养蚝,那时沙井一带还是归德盐场。
    就在公元12世纪的一个早晨,从远处山谷走来一支被迫南迁的队伍,为首的是南宋理学家陈朝举,此时的陈朝举不会想到,当他的双脚踏上宝安县归德盐场的这一刻,他和他的家族已经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陈氏第五代,陈友亮、陈友敬兄弟俩迁到龙津孔进坊,也就是今天的沙井大村,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沙井陈氏由农民变成盐民,清乾隆年间,朝廷取消盐场,以陈姓为主的沙井盐民利用石头、瓦片等养蚝,发展成沙井蚝业。
    与别的地方不同,沙井蚝要经过取种、长大、育肥,才能上市,每年五月、六月,是蚝的繁殖期,蚝民在浅水滩涂上投壳或者瓦片,让蚝卵附着其上,完成取种的目的,第二年四月、五月再将蚝种搬到海水较深的区域去养殖。
    蚝民将养蚝的地方叫蚝田,这些蚝田平时沉在水底,只在退潮时露出真容,虽然没有田埂般清楚的界限,然而蚝民们都清楚的知道各自蚝田所在的范围,一只小小的蚝要养三年才能开蚝上市。经过世代蚝民的辛勤耕耘,沙井的蚝田发展到从东莞和宝安交界的茅洲河口一直到南头后海大片海域。
    以海为田,风里来,雨里去,养蚝是一件非常辛苦而繁重的劳动,林爱第就是出生在这片大海厚爱的地方,一个渔民之家。站在大海前,就好像站在了沙井过去的历史面前,生活的片段如同电影一般,在林爱第的眼前上演。
    1953年,林爱第6岁的时候,爸爸去世,妈妈每天凌晨三点出门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做小买卖,6岁的林爱第只能背着6个月大的妹妹四处讨吃的,狭窄的小巷,清冷的石板路,无尽的等待,小小的林爱第更多的时间是站在路口盼着妈妈归来,夜幕降临,当人们都沉睡的时候,才能看到妈妈疲惫的身影。
    如今的辛养旧村,躲藏在新村背后,房屋破旧,年久失修,旧村巷道狭窄,宽的不过一两米,窄的仅有半米,多少次走在这条小巷,留下多少脚印?那个期盼妈妈回家的小女孩呢?那个伴着夜色挑着重担的妈妈呢?这处标着危险地段的老屋早已被风雨腐蚀,留下一段久远的往事。
    童年感到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林爱第可以很认真地告诉你,童年唯一幸福的事情,就是与小伙伴天真无邪地待在学校里,其实像如此使人开心的好景并不长,因为家里穷,还要照顾妹妹,林爱第大部分的时间都不属于自己。
    10岁上学,短短三年半的读书经历,林爱第记得给予自己很多帮助的小学老师,这点恩情,她永记心间。林爱第清晰地记着最初老师牵着自己的手,是温暖柔和的大手,如今摸着老师双手的时候,才发现,岁月给了自己成长,同时,也在老师的脸上留下斑驳的皱纹、满头的白发。
    过去每一段剪影,都深深地印刻在林爱第的心上,她包容接受上天一切的安排,因为生活没有给她选择的余地,林爱第在这些时光的痕迹中,领略沧海桑田,岁月变迁,日子虽然苦,她相信总会苦尽甘来。
推荐: 蚝乡沙井 云水梵音绕三湘 《五岳独秀》
播放次数:
内容摘要
沙井,地处深圳西部,紧临珠江口,深圳的工业重镇,素有“千年蚝乡”的沙井因蚝而蜚声国内外,《故乡》摄制组跟随着当地村民林爱第,一起走过这个沧海桑田变迁的城市。
标签:
来源:CCTV故乡时间:2018-03-05 13:50作者:cctv故乡责任编辑:cctv故乡
热点推荐
热门排行
首页 | 最新动态 | 栏目介绍 | 节目预告 | 视频点播 | 节目相册 | 全国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7 故乡新闻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201208169  技术支持:CCTV故乡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