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南岳区下文任命旷顺年为《南岳衡山志》主编,同时参与编写其中宗教、祭祀部分的内容,这是一个要历时3年的文化大工程,没有对故乡的爱,没有对南岳的熟知,很难胜任这个工作。
旷顺年希望这部书,成为挖掘整理完善南岳衡山文化的母本,希望今后,能够在新编的《南岳衡山志》里面,都能够找到它的源头。旷顺年带着队伍开始挖掘、发现、走访、论证,就是为了更全面、更详细的重修完善《南岳衡山志》这部史志。
可是南岳衡山对于旷顺年个人来说,却是他成长的地方,是他小时候搬着板凳遥望的地方。
中央电视台《故乡》栏目摄制组跟随旷顺年回到了他的老屋,儿时和父母生活过的地方,曾记得在无数个夏日黄昏,无论晴雨,一个小板凳,开启了旷顺年儿时的娱乐模式,父亲喜欢拉二胡,听曲看山,旷顺年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是人间最美的画面,更多时候,时任中学老师的父亲喜欢讲南岳衡山的故事,讲祝融的故事。
旷顺年的父亲爱写爱记录,收集的资料都是自己这个年龄所不知情的事迹,回到老屋,寻找儿时南岳衡山的记忆,翻阅父亲遗留的珍贵素材,如果说回家是因为工作,不如说是对父母深深的怀念。
每年的3月到6月是南岳降雨最为集中的时期,一年过半的雨水会在这三个月倾泻下来,雨雾朦胧了大多数的景致,但是无论怎样的天气,都掩盖不了人们虔诚的心。
南岳大庙,它是一座集国家祭祀、民间朝圣、道教宫观、佛教寺院于一体的宫殿式古建筑群,是南方最大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和精湛的艺术殿堂。东面有8个道宫,西面有8个佛寺,充分体现了南岳道佛共存一山、共融一庙,共尊一神的独特宗教文化特色,为中国乃至世界名山所罕见。
每年的农历七月至九月,衡山脚下热闹非凡,来自各地的香客云集于此,祈求福祉,在众多的香客中,一支身着黑衣,头缠黑布,外扎红肚兜的队伍格外醒目,红肚兜上绘有祝融氏的画像,他们高举着香火,吟唱着香歌,走上长长的神道,前往南岳大庙祈福,他们脚踩太极八卦步,拱手作揖,神情肃穆,在南岳大庙的圣帝神像前,完成虔诚的跪拜。
旷顺年小时候跟随父母到南岳大庙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也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因为南岳的庙宇太多,司空见惯,直到有一天来到这里工作,才发现南岳大庙的文化内涵很深。
1996年,旷顺年任文化文物宗教局局长,办公地点就在南岳大庙,整个南岳庙宇维修改建文件从这里发出,为了使这座千年古庙,更有活力和魅力,旷顺年在这里策划了吉祥香火,幸运香火,还有如意香火等等一系列的大型传统文化活动,甚至还在这里恢复了古代祭祀火神祝融的古典仪式,让南岳大庙,回到远古时期。多少个日夜,不惧艰辛,只为了让南岳文化走向世界。
南岳除了历史文化深厚外,美食也深入人心,还被评为中国素食之乡,南岳素食品种繁多,取材多样,但还是以豆腐制品为四时皆备、乡土风味浓郁的主要菜肴,南岳素食豆腐是衡山传统佛教斋食之一。炸、炖、蒸、煮、炒,技法多样,酸、甜、咸、辣、香,五味俱全,南岳豆腐花样百出,食之回味无穷。
八百里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峰峦竞秀,其势如飞,在掷钵锋下,松杉茂密,修竹掩映,古藤纵横,幽深秀丽,收览了南岳胜景。在森森万木的笼罩中,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琼楼玉宇,依山而建,终年香烟缭绕,梵呗悠扬,庄严而清幽,它就是南岳福严寺。
公元567年,一名祖籍河南的和尚,打破了南岳衡山道佛失衡的局面,这位僧人名叫慧思,他带领四十多名弟子,跋山涉水,在公元568年来到南岳衡山,披荆斩棘,筚路蓝缕,造金字般若经,建大小般若寺,传佛明灯,唱演正法。由此,释迦世尊的法音遍布南岳七十二峰,法益传满湖湘南北,大师被尊为南岳佛教的开山祖师,而般若禅林就是现在的福严寺。
由于南北朝代,南北政权的对峙,造成了南北佛学风格不同。慧思大师兼学南北,既对《法华》、《般若》义理有很深造诣,又非常重视禅观修习,慧思的这种博大的胸怀,包容的思想,影响了他及其后代佛教弟子对多种宗教的吸收、尊重和兼容。
慧思在南岳弘法十年,誉满大江南北,于577年圆寂于南岳,葬于寺之东冈,即三生塔。公元713年,福严寺迎来了一位禅宗大师怀让,正是他的到来,才使福严寺再度名震华夏,名传海外。 怀让来到南岳衡山般若寺后,他忠实地继承六祖衣钵,强调“顿悟法门”,大弘南禅心法,从此,衡山成为怀让弘扬禅宗的一块新天地。
当时,在般若寺之北不远的山坡上,有一位从北方来的禅师,名叫马道一,他结庵而居,终日打坐,以修习北禅“渐悟”法门。怀让见道一和尚性情乖僻,着意要让他归附于门下,便私下决定亲自出马,收取道一。一天怀让手拿一块厚厚的砖,坐在道一打坐的对面磨。道一被这响声打扰,生气地质问怀让磨石砖干什么?怀让答道:“磨作镜!”道一听了,觉得好笑,并强压怒气说:“磨砖岂能成镜?”怀让乘隙而入说:“磨砖既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 这时,道一才明白眼前这位和尚磨砖的意图了,此后,道一心悦诚服拜怀让为师。
从此,禅宗从衡山出发,如奔腾的江河,势不可挡,澎湃于中华大地。
道一所居的那座小庵,被称为马祖庵,又称为“传法院”。怀让磨镜的地方,被称为“祖源”。从此,磨镜台,成为佛教史上最有名的禅宗公案之一。怀让成为禅宗“南岳系”的创始人,他住持的般若寺,被誉为“天下法院”。
“福严为南山第一古刹,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门”,说出了福严寺在南岳佛教寺庙中的地位和影响,那人们常说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足以证明寿岳衡山就是南山。其实我们不用非要去争论南山归属在哪里?更应该去关注保护这座灵山福地。
大岳和尚说,谈中国的佛教,离不开禅宗,谈禅宗,离不开南岳,南岳是出祖师爷的地方。南岳历代就是高僧辈出,它对后面的禅学的影响比较深远。无论是从学术界,还是宗教界,都是深受人们的喜欢。
福严寺历史悠久,一千多年来,这里产生了“弈棋得地”、“授戒岳神”、“锡杖卓泉”、“皈依银杏”等众多美好传说,历史的佛学大师们又在这里阐发了佛家哲理,旷顺年每一次来到福严寺,都增长发现不少历史和哲学知识。
旷顺年从来没有离开过故乡,几十年生活在故乡的怀抱里面,天天看着南岳衡山,从遥望到仰望,每一处寺庙,每一处石刻,他能感觉到历史先贤大家灵魂的跳动。
南岳,这块古老的土地,凝聚了中国佛教最深的内涵,让古今僧人心往神驰,让成千上万的游客如醉如痴,让学者终日盘桓,让艺术家笔底波涌,让朝拜者获禅悦芬芳,关于南岳宗教文化,旷顺年早已烂熟于心,再走一遍南岳山水寺庙,让心更静,让情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