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霍庆有下乡搜集木版
【现场同期】霍庆有 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
嘉宾:我这次呢专程到前边那个村子看看有没有版,因为现在呢版子也不好寻了,因为现在有很多村子都以村并镇,从村里搬到楼房里去,过去我寻版不好寻也,为什么呢?道路都是土路,我骑自行车去,现在呢条件好了,房子都进入楼房,土路也都修成公路了,我呢就坐着汽车,有时间呢,到这36个村都跑遍了,现在又找到了一个村子,我看看这个村子里边有没有版,为什么要寻版呢?因为我是传承人,年画世家,要在这个村子里能寻到版呢,那就更好了,我看看这个村子里有没有版,这个村子已经到了,好,我们下去来看看吧有没有版吧。
【解说】为挖掘、搜集散落在民间的版样和有关资料,霍庆有跑遍了杨柳青四邻八乡和天津郊县的十里八村,甚至不辞辛劳奔波于全国。用霍庆有自己的话来说,他为了年画可是“拼了命”。
出片名----《杨柳青青运河情》
【解说】着急寻木版的霍庆有,艺名古一张,杨柳青年画世家的第六代传人,他是目前杨柳青年画界唯一一个掌握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全部制作工艺和技术的人,如今已是中国优秀民间艺人、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政协书画会理事。
【现场同期】在老村寻木版
村民:您有什么事?
嘉宾:我听说您这有一块版?
村民:哦,对,是有一块版。
嘉宾:哦,那还不错,还不错,我想看看行不行?
村民:行,那您等一下。
嘉宾:行行行,好。
村民:您看看就是这块版。
嘉宾:哦,这样的版,这是一个万代有余。
村民:对万代有余,它是两面的,您看这面还有。
嘉宾:哦,这面。
村民:欢乐多余。
嘉宾:欢乐多余。
村民:对。
嘉宾:这个是干什么用的?
村民:这是以前的父辈,留下来的也说是祖传的,咱的年画的一个印版。
嘉宾:现在还有人干吗?
村民:现在没有人了,到我们这一辈子失传了。
嘉宾:这个题材还行,挺喜庆的,这个边上都磨了。
村民:时间久了。
嘉宾:对对,都磨了啊。这个题材还可以,万代有余,就是说是葫芦万代,代代相传的意思,代代都富裕。好不错,题材还行,就是版给磨了。
村民:不完整了。
嘉宾:您这搁着也没什么用吧?
村民:对,我们现在也不做这个工艺了。
【解说】30多年来,霍庆有自己都不清楚这已经是多少次寻木版了,为了杨柳青年画,霍庆有付出了他所有的精力。
【解说】杨柳青,一个听起来诗情画意的地方,霍庆有在这里土生土长,当他一边享受着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怀念着曾经纯真并且远逝的时代。当杨柳青木版年画被入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时候,当一个小镇背上各种荣誉的时候,我们更好奇的是杨柳青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地方,蜚声海内外?
【现场同期】霍庆有 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
嘉宾:这个丸子汤的味道还很鲜美,这个丸子汤也是我们杨柳青特有的一种早点,别的地方没有的,出了雅鹿青你可能就喝不到这种丸子汤,这种丸子汤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喝一碗丸子汤哈,卖五分钱一碗,为什么这个地方我们爱喝这个丸子汤呢?我喝的时候,就是说早晨干活去,干活呢,比如说拾柴火啊,上学啊,这个勃勃泡在里边很抗饿,喝了这一碗汤呢,一天不用喝水,它就说是又有稀,又有干,吃起来还很香。因为这个汤啊是用骨头熬的。过去呢我小时候记得啊,这个芫荽我很不喜欢吃,为什么呢?它有药味,通过喝这个丸子汤呢,给丸子里边撒上点绿叶,从那开始起我才喜欢吃丸子汤又吃这个香菜,我们也叫香菜叫芫荽,所以这个丸子汤我们吃起来啊很顺口,也很实惠。
【解说】坐在熟悉的街道,吃着每天早晨都不会改变的早点,霍庆有很久没有这么悠闲的在外吃早餐了,一碗素丸子汤,一碗熟悉的味道,他感到又回到了儿时。
【现场同期】霍庆有 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
嘉宾:过去的丸子啊是自己做,就是说胡萝卜也好啊,瓠子也好,用那个我们擦馅班子擦,擦完了以后搁在(04:28)包里边,然后拿抗子一压,把水都挤出去,搁在油里,把这个和好了之后搁上面,搁上什么呢?为什么我们搁在汤里那么脆啊?在汤里它本身有水,吃的这个丸子还相当脆,为什么呢?它这个里面搁上矾,搁上矾之后呢,在里面始终都这么脆,现在就不了,现在可能我们有机器了,用机器挤这个丸子了,它一面往外挤,一面吥楞它就成了小长条形的,过去我们炸的是小圆丸子。
【解说】那些经年的往事,都已隐藏在霍庆有记忆的深处,如同那些走过的脚印,都已深深地渗进了土地,再也无法重现,可家乡杨柳青对于霍庆有来说就是成长的摇篮和盛产记忆的地方。
【现场同期】霍庆有 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
这个地方呢就是我们过去的原来的旧址
以前我家在这儿呢是两套四合院,院里呢有走廊,有门楼,墙壁上呢还有很多的年画,当时也是一个年画博物馆,我们自己的,后来呢我们杨柳青整体规划把它拆迁了,我们就搬到这里来了。这里也是一个家庭的博物馆,也是年画的博物馆,但是这个地方呢现在还不错,环境上比较不错,一个呢是楼梯,现在一楼是绘画跟展示,二楼有一个现代的作品,我们那个第三层都是我多年来吧搜集和我们祖上留下来的吧,从清代到现在的年画,一代一代的有不同时期的年画都有,把我们旧的×××(16:58)就挪到这里来了。
【解说】原来的四合院已经拆迁变成现代化小区,这是一座在杨柳依依、水波荡漾的御河岸边的小区,风景宜人,可是霍庆有还是会时不时的去寻找曾经老院子的味道,走一走,摸一摸。这是一个人对儿时的怀念、一份难以割舍的感情。而且,这种感情越来越萦绕在心灵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现场同期】霍庆有 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
嘉宾:现在我呆的这个地方啊就是我们杨柳青镇中心。老的这么一块,很繁华的这么一个街道,现在因为什么呢?它的房子毕竟是老了旧了一些,我们又给它改造了一些新的了,但是还能恢复到当年的那种模样,我一看到这个房子就想起来了,我们家里住的是正房,就是坐北冲南,这两边的房子呢叫东西厢房,那边呢叫南方,也可以说叫过堂屋穿堂屋,在这个院里可以穿到那个院里去。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在这个院里玩,一个院里住了很多家,我们小时候坐在门口上玩藏猫猫,上犄角旮旯这么藏。
在玩藏猫的时候我记得好像啊,几个小孩玩,玩玩呢纂了一身土,回到家里了,一进屋,父母还要叫你过去,穿身衣服没有土啊,没有补丁啊,那都是很了不起,可是整上土之后,母亲比较疼,什么呢?疼不是疼孩子,疼这件衣服,好不容易给你弄件新衣服,你给蹭脏了,回家就挨一顿说,有时候我们坐在这个屋里,坐在我们自己家屋里,听见那屋离有打孩子的声音,为什么呢?不让你把衣服蹭脏了,你偏把衣服蹭脏了。然后孩子说下回我不跑了,我不藏了。
【解说】在霍庆有的记忆中,那所老院子一直都完好无损,时间消逝,一切都会成为过去,成为美好的回忆。
【现场同期】霍庆有 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
嘉宾:杨柳青的瓦房和北京的差不多,差不多,因为说什么呢,它上面的花啊都是比较吉祥的,它都是用青灰坐底,勾缝。你看要是这个到了雨季的季节,它里面的水都是清水,
嘉宾:一般情况下你看啊,困难的这一个房子住两家,生活富裕的孩子多可能就住一家,有的时候我们那个时候小时候还穷,有时候早晨啊一起来不怕凉,光着脚丫子就跑他家去了,玩心特强,看他家这个炕上一圈的脑瓜,孩子多没棉被,就一床棉被,腿身子都在里面围着棉被一圈,也挺有意思,还钻他们家被窝里呆着。比较团结吧可能那时候,比较团结。小孩子在屋里面玩,没有炕上铺什么东西,就是一个席,拿那个高粱秆织的席,苇子织的席之后,织了席之后啊,上炕上之后,在炕上玩弹球,小孩没什么玩的,小孩子把脚丫子伸出来盘豆角,盘啊盘,特别的傻,有一个小歌谣能念个好几天。
嘉宾:我记得那也是什么呢,睡觉的时候我们就喊什么呢。坐在门口。“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要媳妇干嘛?点灯说话。”哎,也挺好,哎,一个一个的可能是年头太久了,把那些讲的故事,我们叫说笑话,说笑话,都忘记了。
【现场同期】霍庆有坐在门槛上,唱着歌谣
【导视】
解说:红红的灯笼,红红的鞭炮,红红的对联和年画,成为他对故乡最温馨的记忆
解说:一幅年画一个故事,年画伴随着他成长
解说:故乡是一片太特别的土地,一方有着太多怀旧故事的天空。《故乡》栏目继续呈现《杨柳青青运河情》
【现场同期】霍庆有 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
嘉宾:我走的这个街道当时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很繁华,七八点钟吧就有卖什么的呢?卖乌豆,就生的芽很高,吃起来很香,卖乌豆的,过来之后呢,还有呢给小孩子卖糖豆啊,卖什么的,提着个篮,还有卖小碗糕,上面是拿模子啊刻的一些个小玩具,搁伤那个米面,搁上之后呢,搁上糖扣起来,可能我记得是一分钱一个,一分钱一个,再到10点来钟把就有卖针头线脑的,再过一会儿就有卖什么的呢?就有卖,我们过去叫什么,叫镊子工,什么叫镊子工呢?就是说他拿着一个铁片啊,哗啦哗啦,谁家的笼冒啊、笼屉啊坏了之后,他可以给你修好。
嘉宾:再有就是有锯锅锔碗的,再过来就是十一点多钟了,锯锅锔碗的当时还很……家家一听说锯盆锔碗的就来了,雅鹿青这个地段还有锯大缸,锯大缸,我记得我们吃完饭哈,我记得那个点哈,就是在一点多钟,他到了之后,准是什么呢?准是他们就来了,谁来了呢?就是雅鹿青一个特色的叫槟榔高(音),它这一嗓门一喊我们这半条街全部都听的到,一点钟头钟准到。他就是“开口纹啊,槟榔高”,这一声啊,这一条街就全部都听到了,你在等到了两点来中啊,卖什么孬(音)小鱼去吧,孬小鱼去吧,这是逮鱼的回来了,晚上做饭就可以熬小鱼了。三点多钟,那几个,各个小铺门啊是都出来了,卖晚饭的卖炸虾米的,卖螃蟹的,螃蟹肉。实际上他都给你剥好了这个肉叫你去买,相当的繁华热闹。再到四点都钟,我记得我们小时候,跟着它跑,跟着跑干什么呢?卖药汤,我只记得几句,“卖药汤啊,吃了我的药汤又酸又凉,开口味的药汤,人家一说一大段,什么你感冒了吃什么汤什么。”很好,我们跟着他跑,有的时候还敲着大鼓……不知干什么呢,跑到一看是卖雪花膏。
嘉宾:等到了晚上,我记得是哈,做生意,雅鹿青人很会做生意,卖什么呢?卖青萝卜,他打了皮蹿街胡同的卖青萝卜,我记得我们家,也是我们街上啊,他有一个卖什么的呢?他做的生意,他不管你要不要,他干什么呢?他给你送到家门口,我给你送来了送来了,送来个嘛呢,糖堆,糖堆……你不买他送到家门口了,你不行不行,买两堆吧,它那个糖堆,雅鹿青喊叫堆啊堆啊,他不多喊,他喊堆啊堆啊,咱们的雅鹿青人知道这是卖糖堆的来了。
尤其那个十点钟啊,我们家当时小时候在画画,家里的父母怕我们听见这一嗓子,但是我和我的哥哥们必须还都能听得见,一到那个点,都画画到十一二点钟了,这一听卖什么的呢,卖酥糖的,必须晚上得给我们买酥糖,他这一嗓子太响亮了,太远了,他就喊了一声:“桂花味啊……酥糖……”,这一嗓子就半个街过去了,就完了过去了,我也过去了,因为老人们他们叫的很好听。
【解说】红红的灯笼,红红的鞭炮,红红的对联和年画,成为霍庆有对家乡最温馨的记忆。老街、糕点、准时准点的各种吆喝声,在他的故事里,依稀看见一群孩子追着挑担跑。
【解说】杨柳青,这是一座有着好听名字的小镇,杨柳青镇是一座既古老而又年轻,既传统而又现代,把传统与现代近乎完美融合的现代化城镇。这里,完整保存着古镇风貌,萃聚了中国北方悠远的民俗文化。
【解说】很多人可能都不熟悉这样一座古镇,但是,杨柳青年画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现场同期】霍庆有 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
嘉宾:杨柳青年画呢它有五大步骤,有勾、刻、印、绘、裱,这五大工艺呢第一步就是要勾稿,勾稿的时候线条一定要流畅,它勾稿的这个底蕴也很深,它的线条上勾的特别的流利和通畅,所以要都勾好了之后,对于年画来讲,它就很完美,对于制版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一个步骤。
【解说】杨柳青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清代雍正后最兴盛。年画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多取材于旧戏剧、美女、胖娃娃等,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艳丽,人物头脸多粉金晕染,极富装饰性。
嘉宾:实际上每一个,这五个每一个都互相牵连,每一个都主要,你出稿的人,把题材、把纸张出的比较饱满,比较丰富,比较吉祥、比较喜庆,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呢制版呢,稿出不好,这个版就刻不好,要想刻好了版,出稿的必须得把稿出好,所以它是连带的。你版刻好了之后刷版,我们雅鹿青年画跟外地的不一样,在哪儿呢?它一个是既有套色,又有彩绘,所以别的地方的年画它对于说彩绘上就有的说没有,唯独雅鹿青年画既有套印,又有手绘,为什么呢?因为它能进宫廷呀,所以说他的根据他在京津两市之间的文化范围里它残杂进去了,它把中国各种画派的精华都包括进去了。
【解说】霍庆有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传统技艺,成为了天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如今,“玉成号”画庄已建成为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人文景点。
【解说】过大年,贴年画是中国的传统年俗之一。老百姓在自己家的门板、墙壁、窗户上,到处都贴上年画,讨个喜庆吉利。很多人所熟悉的这个大胖娃娃抱大鱼就是杨柳青年画中最有名的《连年有鱼》。
【现场同期】霍庆有 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
我们家里贴的画,我记得啊,过去带着鬼脸,相当地害怕,画大花脸,尤其那个钟馗,在我们家里墙上贴着,正对着我们那个炕,哎,有时候早晨我一起来,一看着那个钟馗,龇牙咧嘴,拿着剑,凶杀,特害怕,有时候要一看没人,咵,我就往被窝里一钻,拿被子把自己给捂住,出了很多汗啊也不敢伸头,怎么一看,钟馗好像拿眼瞪着我。
就是自己有一个恐惧感。后来我一看,这玩意儿我也害怕,我想撕大人也不让,咱小没有文化,也不懂,我父辈他们了解这个钟馗,他贴着挺好,屋里,又镇宅啊,又耿直,这个人,正直吧。后来我就一点点地撕,你们不是不让我这样嘛,我就一天撕一点,一天撕一点儿,撕来撕去,大人以为它是蹭折了,就把它弄掉了。后来第二年,我父亲又贴,我说,贴这个干什么?这个龇牙咧嘴的,怪害怕的。后来有一天下雨,是下雨还是下下雪的,我忘记了,我父亲说,今天别出去了,在炕上坐着,我给你讲个笑话吧,就说一个故事。就讲到了,你看吧,你说起钟馗你害怕哈,我给你讲讲他的来历。他就讲到了,你看吧,这个钟馗啊,你们要好好学习啊,这个钟馗学问很高,你看他龇牙咧嘴,他学问很高,他连着三年都考了头榜状元,就是都没用他,
他一看在人世间啊活着没有什么仕途了,我干什么呢,什么也干不了,当官也考上了也没人录取,他就含冤死了,自杀啦。
【解说】霍庆有通过年画懂得了很多人生道理,一幅年画一个故事,年画伴随着霍庆有成长,沿着杨柳青镇的古运河边走,就可以看见霍庆有的“玉成号”年画画坊。
【导视】
解说:他对故乡的感情是难以割舍的
解说:几百年兴盛,文化是故乡不灭的灵魂。
解说:蘸一笔墨色,渲一缕吉祥。杨柳青年画,正承载着记忆随大运河漂浮跃动。《故乡》栏目继续呈现《杨柳青青运河情》
【现场同期】霍庆有 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
嘉宾:杨柳青年画呢离不开这个大运河,这个大运河呢它主要是在杨柳青的一个枢纽,杨柳青是一个桑夫(音)之地,它有很多的南来北往的船只,都在杨柳青来打一站,为什么打一站呢?杨柳青这个地区,它是饭馆、商铺,是大街小巷都有很多的店铺,所以呢南来的在杨柳青打一站,北来的到雅鹿青也打一站,在这儿有的呢过夜,有的在这儿要吃个便饭,所以雅鹿青这个地区在当时很繁华,有三趟大街制作年画和卖年画,都离不开个大运河。
【解说】建置始于1214年的杨柳青镇,在明清时期是运河漕运的重要枢纽,中国北方商贸流通和文化交流集散地。因此,可以说是大运河养育了杨柳青的民间木版年画。
【现场同期】霍庆有 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
嘉宾:这个大运河给杨柳青人带来了很大的德行,什么叫德行呢?就是说杨柳青的人,这个人很耿直,他呢不爱贪小便宜,为什么呢?我可以给体举一个例子来说啊,我们北岸这面墙特招阳光,有很多的对面的呢就是老址,在我们北面这面墙上啊贴的全是手纸,我们小孩在河边玩,有的时候在河边厕所很少,小孩就在河边上就可以解大手,它北面墙贴的全都是手纸,没有一个人说揭一张纸去擦屁股去当手纸,没有。实际上那就是手纸,我们小孩也不揭,我们受大人的影响,就是说看见那个纸,有时候刮风刮下来了,快到了河边了,大人追,它呢风一刮,刮的很远。大人们把它拾起来,叠个三角,搁在了最明显的地方,拿一个砖头或者一个土克拉压上,没有说把这张纸我拿回家吧,甚至说擦屁股,和包别的东西用用吧,没有一个人。
实际上就是告诉你孩子不要拿别人的东西。甚至于我们学大人的模样,也去把纸拾上来,也给它叠或了压在一起,人家来的一看,好心人都给压起来了,很自然,感到这是应该做的一样,所以这个大运河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善良、朴实、人的耿直,不是你的东西不要去拿,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冬天记得在这个河上冻上冰了,它每到夜间就来水,来了水之后,这个水从两边流,我们叫淹水(音),它流到了这个边上之后,我们在冰上玩,月亮地照的冰上很亮,就看到那河边上有很亮的东西闪光,我们跑到跟前一看是什么呢?是各家各户在河边晾的豆腐,豆腐叫月亮一照呢就很冒光,我们一看淹水来了之后,我们给它往中间拉拉,别让水把豆腐别和冰水冻在一起,没有一个人说去把那个小篮拿回家,自己去用去吃,没有。这个大运河告诉我们怎么样做人,有很多的例子。
嘉宾:那个是每当我们过年的时候啊,尤其是初二,过完年初二呢,我们这叫什么呢?叫进财,家家户户互相挑水,站在水凳子上,家家去挑水,你给我送水,我给你送水,什么呢?这是一个吉祥送水的这么一个意思。所以呢有的时候呢家家有矛盾,有一个小的隔阂的矛盾,通过送水,我给你家送财来了,挑了一旦子水,给你家缸倒满了之后呢,他就感觉到呢,你看看,平常我们两家有点小隔阂,在这个问题上人家给咱家来送财来了,送水来了,就化解了矛盾,化解了隔阂,
嘉宾:它不光是大运河,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文明的文化和传承。
【解说】靠山的吃山,傍水的吃水,杨柳青人南临大运河,北靠大清河,这一得天独厚的水运之便,为古镇人带来了充裕的福祉。漕运催生了一批巨富,其他众多杨柳青人也都随之不同程度地发展壮大起来。
【现场同期】霍庆有 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
嘉宾:这就是石家大院,雅鹿青呢是一个古镇,它有悠久的历史,雅鹿青镇它古在什么地方呢?它就离不开这个大运河,这个大运河它是南来北往,你看这个石家大院里有很多砖雕都仿南派,还结合我们北方的这个砖雕,它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砖雕和木质结构。雅鹿青当时我记得我小时候有很多的四合院都是院套院,现在保留完整的这个四合院院套院的呢,石家大院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它的砖结构、木结构都是一流的,吸取了北方和南方制作的工艺
根据这个大运河,他们有很多的买卖,当铺什么的都通过这个大运河,咱走的这是个正门,它还有个偏门,一般来的官宦人他都走正门,它那个西门的大门就是说雅鹿青大运河它有几个摆渡口,东摆渡口,西摆渡口,石家站在的是中摆渡口,他从那个摆渡口当中他拿着东西就从西大门运货进来就直接拉到人家这个大院来。
【解说】在天津,提起杨柳青的石家大院,百姓也是如数家珍。坐落在运河北岸的石家大院原系天津八大家之一石远仕的住宅,祖辈贩运粮棉,利润丰厚,置房买地,重利盘剥,一度财势显赫,声名遐迩。石家大院以精美的砖、石、木雕特色最为精绝,在全华北也称为“三绝”,值得一提的是,石家大院戏楼是一处集南北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古建筑,整个建筑为全木构造。
【现场同期】霍庆有 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
过去啊这个戏楼啊,一般的老百姓进不来,都是官宦人家和军阀到了这里边,来听戏,来听戏。所以这里的戏啊,大部分有的天津市的一些个小财主都是名角到这来唱堂会,有很多的官宦人和军阀到这儿来娱乐的。上面呢是卫兵,拿着枪在上面坐一圈,可以保护着下面的这些个军阀们来听戏。
【解说】穿过红彤彤的大红灯笼向窗外望去,仿佛还能在空中寻得一丝悠远的喧嚣。感受整个大厅,似乎也弥漫着旧时封建大家族生活奢靡的气息。这里曾是霍庆有小时甚至是大多数杨柳青的人都望尘莫及的地方。
【画面】霍庆有坐在戏台正中,哼着小曲,空空的戏台变成灯火辉煌,热闹异常
【解说】历经千年,古镇早已是年华已逝,没有了昔日运河上船只来往熙攘繁华,可眼前出现的却是一大片现代建筑,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廊柱、飞檐、翘角以及绚丽细腻的彩绘仿明清建筑群,蘸一笔墨色,渲一缕吉祥……
【现场同期】霍庆有教孙女画年画
【解说】在霍庆有心中永远有一条河,而且这条河上的一切都与他息息相关,无论他走到哪里,只要想起它来,一切都在眼前,如今,杨柳青繁华的找不出儿时的痕迹,但唯一不变的就是这条大运河,这是在霍庆有内心深处关于故乡最深切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