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最吸引小编的食物
不是花花绿绿的零食
也不是透明清亮的薄荷糖
而是外表黑乎乎的烤红薯
每年这个时节
街边拐角处总是有推着炉车的老爷爷
穿着厚厚的红袄
腰间缠绕着一个破旧的小包
“烤红薯,热乎乎的烤红薯!”
一声声悠长的叫卖声牵动着路人的脚步
挑动着行人的味蕾和满是乡愁的心
如果说街角的烤红薯已经让您垂涎欲滴
那么提起田间地头带着泥土清香的红薯窑
一定能让您瞬间沉浸在童年满满的回忆中
今天,河北农民广播的记者们
来到了新乐市新农红薯种植基地
体验最传统的红薯焖制方法
寻找记忆中的最美“乡愁”
图上这位大哥,名叫贾拴成,提起他的名字,在新乐当地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39岁的贾拴成是地地道道的新乐人,从1995年开始种植红薯,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这20年里,他“闹”出的动静可不小。从初出茅庐的土小子,到闻名全国的“红薯大王”,他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科普带头人”等称号,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熟悉我们河北农民广播的朋友,一定知道贾大哥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引进培育的红薯,不仅外观规整,而且香甜可口。眼下正值红薯成熟季,基地迎来了大丰收,热情的贾大哥邀请河北农民广播的记者们来体验古法土窑焖红薯,感受最纯正的红薯香。
古法焖红薯的第一步,是动手挖窑。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第一步是决定红薯能够放多少,是否能够焖熟最重要的一环。在这个环节里,看风向、决定窑内部大小,都是个技术活。

贾大哥绝对是个实在人,看到朋友们来了,撸起袖子三下五除二,就挖好了一个一米见方的大坑。在坑挖好后,还要向里掏出一个土窝,并且在土窝正上方打通一个“烟囱”,这个对技术要求更高,一不小心土窝塌了,之前的工作就白费啦~

焖红薯的第二步是垒窑,这绝对是一个技术活,要把大小不一的土坷垃垒到一起,并别保证呈锥形而且不倒~这要求垒窑的人胆大心细,且有耐心。如果窑垒得好,那么整个焖红薯的过程,就已经成功一半了!贾大哥告诉我们,从小时候开始,这一步就需要几位小伙伴协作完成,一人扶住垒好的土坷垃,剩下的人小心往上继续垒,垒好的土窑,就像一个安全帽,十分规整。
接下来的一步是烧窑,顾名思义就是在窑的下方放入柴火将土窑烧热,因为烧窑过程持久,基本要烧到土坷垃变红为止,所以柴火的储备要充足。

在烧窑的过程当中,我们就要抓紧时间挖红薯了。霜降前后,地里的红薯水分充足,不论是蒸、煮或是焖,口感都非常甜美。贾大哥地基地里,目前主要种植着“苏薯16”“普薯32”等几种红薯。这些红薯不仅外观整齐,而且胡萝卜素、维生素含量极高,最重要的是口感非常甜!甜度能达到20度!有人可能会问了,20度是什么概念?大家脑补一下,成熟西瓜的甜度通常在16度左右,贾大哥种植的红薯,竟然比西瓜还甜!


窑烧好了,薯挖好了,那么就得赶紧往窑里放红薯了~放好了红薯,就得赶紧封窑!在这一步里,放入红薯的数量一定要根据窑的大小和炭火的多少来决定~否则,放得过多有可能焖不熟,放得太少有可能就烤干啦!
让我们耐心的等待1-2小时,红薯就会焖好!虽说过程有点长,但是你蹲在旁边,闻着从泥土当中慢慢散发的红薯的香气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叮咚!看着时间差不多到了,贾大哥拿起铁锹,满脸笑意的向埋好的土窑中挖了下去。虽然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但土层还是热乎的,每一铲下去都是深秋中浓浓的暖意。不一会,焖好的红薯露出了面目,这个时候,需要放下铁锹小心翼翼地用手挖出红薯。

刚焖好的红薯一嘴下去入口即化,松软香甜。土地特有的清香和烤红薯的滋味融为一体,焦硬的外壳裹着金黄软糯的红薯,香味弥漫在整个田野上,别提多带劲了!
记忆里的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小伙伴们争先恐后去抢刚焖好的红薯,烫的从左手倒到右手,滋溜溜吸着凉气也舍不得放下,皮都不扒,张嘴就是一口,龇牙咧嘴间进了肚。“酒足饭饱”后,小伙伴们背着筐,摸着鼓鼓的小肚皮,像打了大胜仗似地凯旋而归……

这么好吃的红薯,您是不是已经盯着手机屏哈喇子流了一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河北农民广播近期要组织红薯团购活动啦!能达到这么高品质的红薯,在市场上可是要卖到6、7块钱一斤的!一向豪迈的河北农民广播一定会给大家争取最大的优惠,如果您感兴趣,赶快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了解最新动态吧!
您童年时
还有哪些有趣的红薯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