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故乡,每个人对它的理解赋予了不同意义,但是总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的根,是我们不管走了多远都不会背弃和忘却的地方。唐代诗人李白一生浪泊江湖,可是在月夜他写下了“抬头看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佳句。故乡对于他来说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故土,而是他的精神家园。我们一生寻找的也正是我们灵魂的栖息地-精神家园。 当拿到这次的选题--宁国的禅宗文化时。我当时眼中闪现的画面就是这个处在皖南咽喉之处的江南佛都,曾经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宝的地方,应该是徽州白墙黛瓦,柳树红花掩映下的烟雨小城,沐浴在江南的徽剧和寺院的香火萦绕中的禅宗之地。如何在故乡的主线中把禅宗文化更好的融入进来。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犹记中秋之夜一个人在停电的陋室内,点着蜡烛翻阅禅宗资料,不停的搜罗宁国的各种信息,我看到了在宁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来很多的高曾大得,而宁国正是临济宗划时代人物宗杲大师的故乡,我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切入点,寻找一位出生在宁国的嘉宾,有他的视角去讲述宗杲禅师的故事,把禅宗文化更好的融入进来。 在画面呈现上,我更看重对那段历史的真实再现。画质更注重它的色调和光线,在拍摄时,从选景到演员和道具,我与摄影不停的沟通,在拍摄宗杲中年被流放这场戏之前。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的是夕阳 ,波光粼粼的画面,孤舟上孤寂的逆光宗杲剪影。到了选景才发现,时间,地点,景致都是不可控因素,我们把这场戏选在了一个水库的湖上,主要是我看重了两岸的群山和对面的竹林,我决定采用国画中最简洁的构图方式,从竹林里拍摄这个场景的第一个镜头,用竹子作为前景以此来突出禅意和孤寂。很感谢我的摄影陈老师很敬业的完成了这个镜头的拍摄,整个片子中再现用到了九场戏,每场戏拍摄下来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江南的连绵雨天让我们在拍摄部分镜头时遇到了很多的阻碍,尽管我们想到了补救的方法,但是还是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拍摄时,要多做预案,我想在以后的拍摄时,镜头设计对于编导来说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希望在以后的拍摄中再接再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