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有多艰辛就有多快乐 披星戴月地奔波,只为一扇窗 当你迷失在路上,能够看见那灯光 不知不觉把他乡当做了故乡 只是偶尔难过时,不经意遥望远方 李健在《异乡人》中唱出了每一个离家游子的心声,而《故乡》栏目本期的嘉宾陆禧,二十多年,兜兜转转,走了一大圈,从故乡到国外,又走了回来,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才是自己的根。 作为一名书法家、画家,陆禧饱受家庭的感染,姥爷汪慎生是民国到新中国时期的大家,在母亲的启蒙下,陆禧的成长道路平顺却也辗转。五天的拍摄,从他的画室开始,随吴踞山人探访外祖父汪慎生老宅子,到胡同深处叩寻书画泰斗启功故居,春发新枝,也依然根深叶茂,无论是千灵山的艰辛跋涉,还是七年后重做《揽月图》,我们的镜头都一一记录。在历史的洪流中,再辉煌的曾经最终都将归于尘土,记录下今天发生的一切,于我们来说,是一种使命与责任。 拍这个片子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脑海里老浮现出陈凯歌在《十分钟年华老去》里的《百花深处》短片,一个始终生活在过去记忆中的人物,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抗衡着如洪流般的时代,也许是我这个片子的嘉宾给我的感觉,太像冯远征演的那个角色了,很典型的北京人,带着些小狡黠的真实,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内心去说话做事。看他的绘画和书法作品,才深切体会到,画家不应为技巧而艺术。艺术创新不仅仅需要激情,更需要真诚、踏实。 每一个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的情感输出,就像李健的歌,总能把观众唱的掉眼泪,同样一副画也可以让看者深思,情感的共鸣才能打动人心。只有彰显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作品,才具有更加顽强的艺术生命。形成个人艺术风格不是件易事。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和生态、生活环境的不断变换,美学思想越来越多元,画家的艺术思路也应随之变化。 人类学中说:你必须走到自己文化的外面,才能够看懂和看明白自己的文化。 陆禧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姥爷和母亲帮他打扎实了功底,游历西方给了他开阔的眼界,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走了一大圈,陆禧这才找到,自己艺术的根。 |